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联通混改很难打破的几个框框

时间:2023-03-18 20:35:08 科技观察

联通被列入首批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名单也就不足为奇了。原因有二:其一,虽然我国通信服务业总体形势较好,但中国联通的竞争力一直较弱,尤其是资金短缺。我这样描述三大运营商的财务状况。中国移动今年花去年的钱,中国电信今年花今年的钱,中国联通今年花明年的钱。很难在竞争中缩小差距(当然,钱不是唯一的缺陷)。第二,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是中国电信混改试点中少数获得主管部门认可的国有企业之一。虽然没有直接上市。而中国电信将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完成企业改制的天翼视频、炫彩互动、天翼阅读、爱漫四家公司100%的股权注入好白控股。原股东成为好柏控股的股东,中国电信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资本增值也实现了。同时,现金“反哺”了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基础电信服务。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混合所有制引入中国联通,是改变中国联通自身竞争格局的最佳途径。据说,联通早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提出了多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然而,中国联通的混合所有制却难以突破几大制约。一是基础电信服务领域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资本多元化,加强竞争有一定的大方向。但由于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国家很难放弃对中国联通的控股地位,仍很难绝对控股超过50%的股份。因此,外资和民间资本能够获得的股份比例不会太高。如果引入资本超过一定份额,新股东可能包括其他中央企业或国资委管理的公司,例如2016年9月26日刚刚成立的中国资本。控股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有限公司由诚通集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局集团、北方工业集团、中石化、神华集团、中国移动、中国中车、中国交通集团、金融街集团共同设立。发起设立,基金总规模350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1310亿元。二是外资、民营资本的纯资本投资者难以单独入股。即使中国联通将一些业务,如云服务、应用商店等业务拿出来,以法人化方式运营,并引入外部资本,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主要还是那些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经验,或者能够互补拓展市场的公司的份额或竞争力。这样更容易形成优势互补,利用对方的优势,在短期内提升联通的竞争力。纯粹的资本投资者可以作为辅助参与者,提供资金并分享行动。第三,无论资本结构如何变化,大规模裁员的做法都难以被认可。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型国有企业的稳定,改革的一个潜在前提是稳定。即使知道联通在某些岗位上拥有大量富豪人员,或者现有员工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联通也很难大规模裁员。当然,如果成立合资公司做增值业务,联通集团可能会留下一些人员。第四,混合所有制不是速效救命丸。即使方案获批实施,中国联通的被动局面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例如,在中国联通现有频段和基站的基础上,网络覆盖将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提升。覆盖质量是不现实的。对于现有股东来说尤其如此。混合所有制短期内难以带来平均每股利润和每股分红的快速增长,因为引入外部资本现金入股既带来盈利预期,又参与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