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李开复:农村不是重复性劳动,是AI机器人最好落地的地方

时间:2023-03-18 00:01:08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农业?未来将改变农业的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20年后,在人工智能改造或影响的世界里,农业农村的农民将如何改变?3月17日,在数字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认为,乡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佳场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脑智能,但人工智能最擅长的是取代重复性劳动,而重复性劳动在农村较为普遍。澎湃新闻记者张静李开复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将是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可以快速创造价值,解决重复性劳动,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让人做只有人能做的事,让机器做人不喜欢做的重复性事情。”从长远来看,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是物联网。当联网的传感器部署在农田中,再加上无人机和无人车的数据,可以更智能地预测今年种什么,今天要做什么,甚至精确到每株植物应该喷多少农药以及申请多少。肥料。“当然,从长远来看,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比如合成生物学。”李开复设想,当人工智能取代重复性工作时,农民可以耕种土地,让人工智能承担90%的工作。人类将有更多的时间,在艺术和科学方面有更多的创造力,并且能够做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回到眼前的技术,李开复说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帮助农业,可以打10分,但实际上技术的落地程度可能只能打1分.人工智能无论在哪个行业落地,都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由人工智能科学家做出来的。这是人工智能公司跨越鸿沟的重大挑战。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佳场景。“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佳场景。”李开复表示,很多人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AI可以推动制造业,而工厂是AI的第一落地场景。但实际上,每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从手机、衣服到鞋子,都不一样,不够标准化。“相反,在农村,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有所不同,但相对来说,一些重复劳动是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工智能是取代人脑智能的,但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最擅长的是取代重复性劳动,这种劳动在农村比较普遍,而这种重复性劳动可以扩大甚至国际化。从短期来看,播种、施肥、喷药、浇水等都是农民需要做的重复性、技能性劳动,这些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替代的。而今天取代这些劳动力的要求比过去的大型机器更加精细和具体。李开复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可以快速创造价值,解决重复性劳动,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从短期来看,这是最大的机会,就是部分取代重复性劳动,让人做只有人才能做的事情,让机器去做人不喜欢做的重复性事情。”长远来看,比如AI在农业上应用的机会还有很多,“比如今年种什么,供应链怎么处理,收入怎么最大化,这些其实都是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做到。”人工智能就应该发挥这样的境界,你必须无所不知。他认为,此时推动农业转型的重要技术是物联网。只有在农田里放置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再加上无人机、无人车的数据,才能更智能地预测今年种什么、今天做什么,甚至细化到每一株植物。农药多少,肥料多少。“当然,从长远来看,还有很多其他机会,比如合成生物学和垂直农业。”以合成生物学为例,李开复介绍,可以形成一种有益菌,将氮或其他化学物质转化到土壤中,以后就不用施肥了,环境污染问题就解决了。也解决了。人工智能产品不是人工智能科学家创造的技术。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如果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技术打1分到10分,这些技术能得多少分?李开复表示,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帮助农业,可以打10分,但实际上技术落地程度可能只能打1分。这件事情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一方面,农民接受高科技会遇到一些挑战,另一方面,过去很多产品产量不够。很多公司也在做无人机、无人车,但长期没有深入涉足农业领域。李开复表示,AI无论在哪个行业,都不是一个标准的产品来卖。“你要真正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他需要什么功能,怎么卖,通过什么渠道,然后打磨你的产品。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做的,不是AI科学家做的。”这是人工智能公司弥合鸿沟的重大挑战。当市场有合适的产品,这些技术确实能解决农民今天面临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教育市场,让市场明白今天的技术可以帮助他很快,很快就能收回成本,节省省钱,省工,解决问题。将技术快速推向市场,“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公司的营业额,它可以真正帮助农民,包括中国和世界的农民,让他们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食物。”当然,同样重要的是大数据的收集。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作物种植决策,这都是一个需要大数据支持的优化过程。还是那句话,“谁的数据最多,谁就能获得AI的最大优势,就能获胜。”当被问及20年后人工智能改造或影响的世界,农业和农村农民会发生什么变化时,李开复设想,当人工智能取代重复性工作时,农民可以耕种土地,人工智能可以承担90%的工作。工作。“他们一天可能工作几个小时。他们有一个这么漂亮的农场,能不能把它开辟出来,变成城市里的孩子们学习和了解过去人类如何生产食物的地方?能不能变成人类增强农场?”人与人的关系在哪里?”“我真的相信,再过20年,我们就会进入这样一个富足的日子。我们可以看到未来20到30年人类的未来。一个必然的趋势是,我们重复的劳动将被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取代,这可以解放我们去做适合人类做的事情。”李开复表示,人类将有更多的时间,在艺术和科学方面有更多的创造力,能够做到人工智能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