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环正处于尴尬的境地,是不是情况很糟糕?

时间:2024-05-22 16:51:32 科技赋能

曾经火爆的智能手环如今却进入了尴尬的境地,产品销量下滑,关注度下降。

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手环占据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的一半;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可穿戴设备报告中,IDC剔除了手环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智能手环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市场份额将下降至28.5%。

曾经风靡一时的智能手环可以说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领军者,2018年实现出货量1万台,较2017年的1万台增长近10倍,市场份额也随之提升。

从4.0%迅速上升至15.4%。

然而,随着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智能手表,手环的处境愈加尴尬,市场份额下滑已成定局。

记者从福州大力嘉电子商城了解到,目前智能手环关注度持续下滑,销量堪忧。

大利家一家电子专柜负责人陈老板告诉记者,与鼎盛时期相比,目前智能手环的出货量大不如前。

“去年是智能手环的鼎盛时期,无论是Jawbone还是小米这样的大品牌。

国内领先品牌,智能手环很受欢迎,销量也很好。

最多一天能出货几百台,这是今年整个季度的总量。

”陈老板介绍,除了大品牌外,这一年来的出货量都比较强劲。

“国产小品牌逐渐被淘汰,主要原因是智能手环不够独特,功能过于单一,很容易被其他产品取代。

”业内人士分析,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智能手环具有可替换性,功能相对单一,同时,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大多无法脱离手机独立操作,但智能手表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

智能手表已经完全“接管”了手环的数据功能,而且功能比手环还要齐全,如果说Apple Watch是智能手表占领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第一枪,那么小米的Amazfit和三星的Gear。

S3智能手表的相继发布,将智能手环推向了更加尴尬的境地。

打着便携功能的旗号,却无法实现真正??的便携,是很多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的评价。

市民周先生是福州一家夜跑俱乐部的负责人。

他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夜跑队的队员几乎都佩戴了运动智能手环。

“自2016年成立以来,我们的设备更加齐全。

“智能手环刚出来的时候,计步、心率测量等功能非常适合我们,但需要手机等其他智能产品辅助,所以便携功能就没啥用了,还不如直接记录用手机。

”据 Fitbit 报告,在 10,000 名注册用户中,只有近 10,000 名活跃用户。

智能手表和手环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当你第一次购买它们时,你会爱上它们,但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被束之高阁,也就是说,它们没有粘性。

智能手环功能单一,很容易被其他电子产品替代。

尽管不少品牌在外观上下功夫,让智能手环变得更加时尚,但收效甚微,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有限。

相关人士认为,智能手环的另一个问题是无法分析数据。

手环只是一个载体。

作为智能产品,仅仅记录数据是不够的。

消费者购买智能手环,是希望能够利用数据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导,并与相应的健康服务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