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宽带中国:引入民间资本,市场是试金石

时间:2023-03-17 19:55:07 科技观察

围观群众在4月14日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敦促有关方面“提速”、“降费”。前天,工信部提出实施“宽带中国”2015年专项行动的意见,称今年将新增光纤到户8000万户,以及新建4G基站60万个以上。为避免新一轮提速谈宽带降价,不得不提以下两个事实:一是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到6.4亿,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04亿户。光纤接入用户7839万户。二是截至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74家,市值超过4.2万亿元,连续两年翻两番,占全球30强的10家。用户多,利润高,提速降价就有了基础。“宽带中国”要从梦想变为现实,必须降低成本,提高速度。但严格来说,这两件事都不容易。一是消费者对宽带价格敏感,运营商视流量为发家致富的“宝藏”。很难想象通过行政命令可以实现真正的降价;第二,真正的速度,还是掌握在运营商手中。在“假宽带”早已过街老鼠的背景下,要防止新一轮提速成为纸上谈兵。严格来说,宽带速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五年前,我国有关部门就已经制定了“光进铜(即光网城)”的政策。遗憾的是,此事久拖不决,难以解决。究其原因:一是宽带网络缺乏“普遍服务”的公共色彩。二是三大基础运营商占据“源头资源”。或许,对于宽带提速,最好的路径主要是市场驱动,而不是单一的行政命令。(邓海健)“假宽带”这个词,对于大众来说并不陌生。所谓假宽带,是指网民实际使用的宽带下载速度低于运营商提供的标称宽带速度。这一点长期以来一直为社会所诟病,但并未得到彻底改变。直到4月14日,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才敦促有关方面“提速”、“降费”。只有这样,他才得到了“宽带中国”的回应。提速不提价,无异于“割肉”。总理虽然“催促”,但未必能促使相关部门真心实意地做出改变。“宽带中国”这个词其实蕴含着“光明前景”,但在垄断的背景下,恐怕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运营商只会在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之间摇摆。更多,否则你将留在原地。显然,通信行业迫切需要引入竞争。也就是说,“宽带中国”最需要竞争的注入,起到“鲶鱼效应”。任何领域,有竞争,就有活力。要让通信产业充满活力,引入民营资本是必由之路。(王军荣)网速慢、资费高的问题一直是政府硬件建设投入的老大难问题,在全球排名靠后——不仅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越南相比也相差甚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不解决系统性、根本性问题,就很难真正实现“提速降费”。互联网“速度慢、成本高”的问题、公众的期待、消费者的权益、舆论的关注,似乎并没有成为相关部门应对的强大动力。国内网络“假宽带”的根源在于监管层面的“扑街”,无法打破垄断格局下的逐利行为,公众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投资和公共政策倾斜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宽带中国”的实施首先要规范电信企业的商业行为,解决“假宽带”的顽疾,在现有基础上提速增效,让消费者花的比买的多为了;此外,要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建设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光纤网络、互联网国际出口在内的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应用平台,让公众享受更快的网络和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