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如何应对智能建筑中的技术过时?

时间:2023-03-17 01:40:59 科技观察

技术基础设施对当今建筑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更不用说明天的智能建筑,也不过分强调。连通性、物联网(IoT)服务及其提供的数据正在改变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推动可持续性和居住者福祉的改善,并有助于实现建筑物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尽管取得了所有这些进步,但我们在建筑环境中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的旅程真的才刚刚开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过时的问题。即使在今天,最先进的技术终有一天会过时,这是生活中的一个事实。即将出现更好、更便宜或更高效的技术,甚至可能是我们今天甚至没有想到的完全不同的方法。虽然技术可以迅速发展,但建筑物的总生命周期是几十年,而不是几年。这是一个适当的比较。在波音747的平均50年寿命期间,它将至少进行六次升级,以适应其电子、通信和其他系统的发展。即使有世界上最好的意愿,我们能对我们的建筑说同样的话吗?我们想要的建筑与其满足长期需求的能力之间存在根本的脱节。我们如何克服它?建筑技术向建筑标准的迁移当然,挑战在于没有人真正知道我们将在5到10年内谈论什么连接性和内部技术,更不用说50年了。就747而言,这架飞机特别旨在应对这一挑战。老化的技术可以很容易地移除和替换,而中断最少——工程师不必知道几年后会出现什么技术,他们只需将升级路径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即可。这是我们需要在当今智能建筑中复制的方法。使用标准化方法,可以随后进行一系列本地修复和小的添加,从而设计出真正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护智能建筑系统取决于制定未来迁移到新系统的计划。但是我们经常看到项目的设计和构建以及运营和维护阶段之间存在脱节。当今的许多建筑物都是在终端用户的输入有限的情况下建造的,因此,它们充满了技术妥协的机会。从第一天开始就思考技术。相反,如果我们要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真正面向未来,我们需要从设计过程的一开始就考虑如何将技术基础设施融入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即使是看似很小的细节,例如电缆的配置方式,也可以在建筑物适应未来技术的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因素需要尽早考虑。如果没有适当的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将远低于其全部潜力,并且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减少。这些考虑需要包括每个利益相关者,例如开发商、总承包商、最终用户、建筑师、设计公司和技术提供商。在破土动工之前,至关重要的是让这些团体达成共识,以便了解智能建筑基础设施的初始投资将带来额外的长期成本节约和效率,并避免长期、昂贵的翻新项目。整体交付模型(例如LMG提供的模型)可以大大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这种无缝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技术交付孤岛,并确保技术基础设施从一开始就针对设计、安装、持续管理、维护和技术更新、报告、报价和计费进行规划,而不是在施工开始后才考虑。合乎逻辑的终点但如果我们向前看,理想的面向未来的机制实际上涉及真正的即服务(aaS)交付模型。aaS交付模型消除了所有过时的风险,同时还降低了技术升级和改进的成本障碍。建筑物技术的定期更新可以围绕技术行业的开发周期而不是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来设计,所有这些都通过持续的每月运营支出模型支付,并按房间或桌子收费。这不仅确保建筑物始终拥有最新设备,还消除了与CAPEX进行繁琐、破坏性“翻新和更换”升级相关的风险和惰性。通过承诺长期使用aaS模型,建筑物所有者和用户不仅可以完全摆脱过时的风险,还可以摆脱建筑物内技术孤岛的风险。通过允许服务合作伙伴对建筑物的技术基础设施承担全部责任,还可以充分发挥物联网功能的潜力及其提供的数据洞察力。克服技术过时意味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视为现代智能建筑的真正支柱,而不是附加物。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么无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何,我们都可以确保建筑物所有者和占用者可以更好地决定如何使用他们的设施、更好地满足占用者的需求并降低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