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正式登陆各大应用市场。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开放数字人民币“10+1”试点地区,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和冬奥会场景(北京),张家口).您可以下载、注册和使用APP。与以往的白名单和定向邀请制度相比,试点版APP有3大变化:全面向试点地区人员开放;收缴商户子钱包,用户可在不同商户消费场景下方便地进行数字人民币支付;除了招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外,日常高频消费场景的APP数量已经扩大到50多个。根据《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中提出的数字人民币系统愿景)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7月发布,未来数字人民币将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此次,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的正式上线,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这一愿景所做的进一步努力。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与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存在高度重合。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可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数字人民币发展进展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论证发行的可行性。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承担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2019年6月,以Facebook为首的加密货币Libra发布白皮书,声称将建立一个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被认为有可能颠覆现有的金融和货币体系。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加快了推出数字人民币的步伐。2019年9月,我国法定数字货币“闭环测试”启动,模拟测试涉及商业和非政府组织的部分支付方案。2020年8月,我国数字人民币开始在深圳、成都、苏州等地试点。此后,试点场景不断扩大,形成了“10+1”的试点格局。2021年3月,六大国有银行全部上线并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5月,网商银行成为第七家参与数字人民币子钱包公测的商业银行;7月,央行发文《白皮书》,明确了数字人民币研发的基本定位,阐释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背景、目标愿景、设计框架及相关政策考量,为数字人民币系统提供了最新指引数字人民币的发展研究。根据《白皮书》,数字人民币的含义如下。首先,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具有存量货币的价值规模和交易媒介等基本功能,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是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管理机制与实物人民币一致,但价值以数字形式实现转移;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对公众的一种负债,以国家信用为支撑,具有无限的合法还款能力。其次,数字人民币采用两级运行模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操作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负责作为指定运营机构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人民币,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的运营机构和相关商业组织负责向公众提供信息。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第三,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为现金支付凭证(M0),将长期与实物人民币共存。数字人民币和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同步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统计管理。只要对实物人民币有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供应实物人民币。第四,数字人民币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面向公众发行,用于日常交易,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五是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电子账户资金通用。在遵守持续合规和风险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和持牌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参与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体系并提供服务。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钱包和数字人民币虽然是借助大数据电子化发展起来的,也具有便捷性高、成本低等优势,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微信支付和数字人民币支付宝是“钱包”,基于账户。逻辑;而数字人民币是“钱包”里的“钱”,基于代币逻辑。目前第三方支付钱包中主要支付的是银行存款币种。数字人民币时代,“钱包”中加入了数字人民币的选项。未来挑战据《白皮书》介绍,数字人民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目前,我国零售支付领域竞争异常激烈。为数字人民币寻找推广路径,需要了解现有企业的成功经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是该领域最成功的两大支付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具备便利性,因此能够在零售支付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一是可以与货币市场基金无缝对接。个人用户的流动性资金大部分存放在货币市场基金中。通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货币市场基金份额进行支付,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二是靠近资金的天然聚集地。以微信支付为例。微信是中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软件之一。很多人的转账支付都是通过微信转账,导致大量资金存入微信钱包。如果微信用户选择提取这些资金,他们将面临千分之一的成本。同时,零钱通(与微信合作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不算低,因此很多微信用户直接将资金存入微信钱包。进入灵钱通,用于日常消费。三是贴近支付场景。一个支付平台要想在零售支付领域占据一定的份额,就必须有资格出现在大量的支付场景中。以支付宝为例。由于早期淘宝在电商领域的压倒性优势,支付宝长期占据第三方支付的半壁江山。支付宝凭借与支付场景淘宝的邻近优势,确立了竞争优势。第四,支付软件不能只是支付软件。很少有人愿意新开一个APP来支付。以微信APP为例。据调查,我国手机用户每天使用微信APP的时间长达4小时,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随时随地使用这个APP。所以,在支付的时候,打开这个APP进行支付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如果只是为了支付而打开其他应用,会比较麻烦。以上四点的便捷性决定了用户使用支付工具的频率。数字人民币要在零售支付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与两大支付平台同等便利是必要条件。对比以上四点,看看数字人民币能不能实现,或者说已经实现了。首先,数字人民币钱包尚未与货币基金无缝对接。从金融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用户持有数字人民币等同于持有现金,收益率为零。目前市场上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利率在2%至3%之间,其流动性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可以预计,个人用户对数字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非常有限。这意味着用户在获得数字人民币后,会希望将其转换为货币基金。如果数字人民币不能轻易转化为货币基金,势必会降低用户接受数字人民币的意愿。此外,即使数字人民币钱包接入货币市场基金,也很难达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一样的用户体验。货币资金在非交易时段不可赎回,但即使在非交易时段,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用户仍可使用货币资金进行支付。数字人民币采用支付结算方式,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用户在非交易时段不能使用实物股进行支付。其次,数字人民币钱包很难成为或接近资金的天然聚集地。数字人民币钱包缺乏社交属性,数字人民币没有趣味性。这些特点使得数字人民币钱包很难成为自然的资金聚集地。第三,数字人民币尚未覆盖大部分支付场景,但这并不难实现。由于数字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商户不能拒绝接受数字人民币。因此,数字人民币推广的核心是如何推动消费者使用数字人民币。第四,数字人民币钱包只是一个支付软件。现在市面上的app太多了,app在每个手机用户第一屏的位置都是非常宝贵的。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决定了大家更容易使用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支付,不太可能再打开新的APP进行支付。从以上对比来看,在便捷性方面,数字人民币钱包相比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并没有优势。因此,仅就便利性而言,几乎没有客户会主动选择数字人民币钱包作为主要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钱包可以嵌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但支付数据仍掌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手中。目前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合作的金融机构,只是用户支付时使用的资金来源。比如信用卡、储蓄卡、各大银行的货币基金,只是资金的提供者。如果数字人民币嵌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功能很可能只是支付资金的提供者。使用的支付工具本质上是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数字人民币并不是真正的交易渠道。既然没有兴趣持有数字人民币,那么数字人民币钱包里就不会存入太多的钱。当客户花费现有的数字人民币时,客户没有太多动力将自己的资产转换成数字人民币。因此,即使将数字人民币作为资金提供者,仍然无法维持大量的活跃用户。能否成为主流支付工具?与目前的支付平台相比,数字人民币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这些独特的优势能否帮助它成为主流的零售支付工具?我们认为不是。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的匿名性,可以更好地保护隐私。然而,在零售支付领域,有多少场景需要用户考虑支付匿名性?大多数与生活用品相关的支付场景对隐私保护的需求,不能促使用户为了隐私保护而牺牲便利性。数字人民币支付由国家信用担保,更加安全。但是,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安全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漏洞,也没有出现用户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钱被盗的消息。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支付结算。这个优势在零售支付场景有什么用?笔者咨询过多家小店,通过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后,小店也可以立即收到货款。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双线下支付。这确实是一个有用的功能,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或发生自然灾害期间。但问题是这些支付场景本身都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支付场景不需要双离线支付。更重要的是,由于数字人民币不支付利息,用户不会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存储大量资金。当真正需要双线下支付时,用户可能没有足够的数字人民币来支付。数字人民币的提现成本为零。这确实比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好,但需要注意一点,除非商品或服务的供应是垄断的,否则支付方式的选择通常由支付方决定,收款方将采取付款人的方便为第一要务。因此,虽然数字人民币的提现成本较低,但这部分收益是收款人获得的,而不是付款人。因此,支付方还是更愿意使用更方便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最终,收款人会尊重付款人的方便。例如信用卡支付,银行会向店铺收取手续费,但手续费由店铺承担。店家之所以愿意这样做,是为了方便顾客。市场化推广还是行政手段推广数字人民币的推广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是市场化推广还是行政手段推广。如果是市场化推广,目前国内零售支付需求已经基本被现有的支付体系满足,内部竞争非常激烈。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发展初期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很多平台在烧钱之后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如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广数字人民币,意味着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存在失败的风险。从历史经验来看,政府的商业运营能力未必高于私营企业,因此数字人民币未必能在竞争中胜出。如果是通过行政手段推动,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强制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放弃支付渠道,代之以数字人民币即可。本案的问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何赔偿。由于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不收取费用,除非政府出钱补贴,否则无法补偿第三方支付平台。此外,我国每年零售支付的金额和数量都是天文数字。建立这样的系统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和后期的维护投资。如果数字人民币不收费,这些资金投入从何而来?最后,随着社会需求和科技的发展,支付系统也需要迭代更新。如果支付系统完全由央行建设,会不会导致技术迭代变慢,错失发展机遇?要知道,就算一个政府部门有资源,也不可能超过整个市场。我国这几年在电子支付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得益于民营企业的激烈竞争。一旦竞争压力消失,创新的动力也会消失。总的来说,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在大规模推广之前首先要考虑其定位和价值。就像所有营利性公司一样,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市场确实需要这样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再投入生产。需要明确数字人民币服务于哪些用户,可以为用户提供哪些现有金融体系无法提供的功能或体验。公共产品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社会效益必须大于成本,这样的公共产品才有意义。据笔者分析,数字人民币只会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场景下给用户带来比现有支付工具更好的体验。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清楚,对于这样一个被使用概率极小的工具,是否值得推出这个工具?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来实现这些功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