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忽视环保是康佳改变“中年油腻”的救命稻草吗?

时间:2024-05-22 18:21:09 科技赋能

今年年初,一封名为《我们从未如此接近梦想》的信件在康佳内部广泛流传。

以此为媒介,曾经的电视领域巨头康佳传达了要大动作的声音。

但令人惊讶的是,康佳确实在动,但其举动也引发了广泛争议。

在今年的康佳集团38周年战略大会上,康佳宣布成立环保技术事业部,专注环保领域,积极竞标环保项目。

近日,康佳还迎来了首个环保业务新订单——辽宁省东港市。

13亿元PPP项目。

曾经的电视巨头如今高调搞环保,那么康佳为何要扩大业务呢?康佳在推动环保方面将做出怎样的选择?主营业务屡遭挫折:业务扩张成为当务之急。

诞生于2000年的康佳如今已迈入第38个年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中年企业”。

古人云,三十而立。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年人往往被称为最疲惫、最焦虑的年龄段。

尤其是职场中年人,常常遭遇“中年危机”。

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也有自己的中年危机。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的今天。

许多在20世纪90年代成名的企业也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业务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时间的碎片化加剧。

人们更加习惯移动视频观看服务。

互补产品的崛起意味着其自身的衰落。

电视作为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已经慢慢成为一种边缘化的产品。

据奥维云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彩电零售额同比下降6.6%,创年内最大降幅,且下滑趋势已势不可挡。

与此同时,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正在引领智能电视的崛起,这也给电视行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于是,不少传统电视品牌开始制定自己的互联网电视品牌战略,比如创维推出的酷开、TCL推出的雷鸟等。

另一方面,康佳在转型这一点上似乎总是有点晚了。

比如,在专注于把液晶电视做到最好之后,他们发现市场已经进入了大屏电视时代。

智能电视时代,康佳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Coukaa、Thunderbird已经在年轻化、时尚化方面大踏步前进之后,康佳又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电视品牌KKTV。

失去先发优势,就意味着失去了行业的红利期,这让KKTV在规模和知名度上显得始终有些不温不火。

从盈利能力上来说,作为曾经的彩电龙头,康佳这么多年似乎一直在持续亏损的泥潭中徘徊。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康佳就实现了亏损,此后业绩直线下滑。

今年,根据年初发布的财报,康佳的经营状况似乎略有好转。

2016年,康佳集团实现营收。

2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7亿元,同比增长。

74%。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49万元,也有人指出,非经常性损益金额预计在50亿元左右,公司主营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较小。

贫穷导致改变。

主营业务连续多年亏损的康佳终于感受到了转型的紧迫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型的成败将关系到这家老牌电视企业未来的生存。

于是一个月前,康佳集团在成立38周年暨转型升级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将扩版进军环保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并成立环保技术事业部和半导体技术事业部。

其中,环境保护被赋予重要责任。

康佳总裁周斌表示,希望康佳用3到5年的时间打造国内一流的环保运营品牌,实现年收入1亿元到1亿元的目标。

那么康佳为何选择进军环保领域呢?这会成为其转型的救命稻草吗?政策催熟的“绿色经济”:电视厂商和环保行业出现“野蛮人”往往是不明智的。

乍一看,两者之间应该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康佳却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我们知道,目前来看,其对于环保的态度似乎是严肃的。

它不是营销噱头,而是真正将其视为自己的核心业务。

与其他传统电视厂商的转型举措相比,康佳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做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康佳介绍,康佳进军环保领域也是基于自身的需求。

科技产业园需要处理废水、垃圾等,环保事业部就是基于此而成立的,这是它布局的一个原因,但在我看来,它仍然不是一个核心业务。

整个环保产业存在的蓝海是康佳发力的关键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十大”,政府相继推出了多项鼓励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

环保方面“大气一措”、“水十措”、“土十措”,再到《环境保护法》。

对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政策是风向标,政策的走向往往预示着商机。

环保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出台,使得以环保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成为新趋势。

因此,对于康佳来说,环保产业的布局本身也是一个抓住这一趋势商业红利的过程。

这也让人们看到了康佳积极主动的变革态度以及对趋势的精准洞察。

理想固然美好,但康佳的“环保梦”真的能顺利实现吗?在笔者看来,这或许并不容易。

康佳总裁周斌表示,康佳进军环保产业有天然优势。

这些优势包括央企背景的支持、充足的资金准备和良好的产业协同。

但这些所谓的优势真的可行吗?首先,据界面新闻报道,康佳总裁周滨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部分央企已经布局环保业务。

”央企众多,以央企背景作为发力环保产业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的。

其次,康佳在环保行业的努力就像“野蛮人”在行业中空降,步子有点太大了。

虽然目前环保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但它毕竟不是一个新兴产业。

本身就有很多“本土”高素质球员。

例如三聚环保、碧水源、新奥股份等,他们在该领域有着深厚的行业积累,壁垒深厚,不易逾越。

而且环保种类繁多,产业链复杂多样。

环保上市公司大多选择进入水、气、土壤、固废、监测、治理等一两个领域。

不过,康佳本身在这方面并无积累,明显“基础不强”,但其目前的姿态却是一种非常霸道的“通吃”,其做法与业内其他玩家截然不同。

最后,还有“钱”的因素,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的趋势,注定会吸引众多玩家的加入,除了技术上的竞争,其实还需要各路玩家在资金实力上的竞争。

但对于连续多年亏损的康佳来说,其资金实力真的能撑得住吗?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目前康佳主营业务的业绩并不理想,而电视行业目前竞争激烈,各家企业都需要。

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这也意味着康佳无法全身心投入去做环保,也许有人会说,国家会对环保产业给予相应的补贴,但补贴是公平的、可以得到的。

对每个人来说,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优势。

可见,康佳在环保产业上的努力其实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

为此,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也报道称,“或许追热点、跟风投资才是康佳布局环保业务的真正原因”。

不过,在笔者看来,就康佳目前的发展而言,不应该仅仅为了一个“噱头”而花费如此大的精力。

其实更像是一种乱求医的做法,那么对于康佳来说,业务布局的正确姿势是什么?业务发展“二选一”:发挥自身优势,还是为主业造势。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专注环保产业对于康佳来说并不是改变“中年油腻”态度的好办法。

那么我们在发展企业业务时应该把握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则?这里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过去其他一些企业的转型路径。

比如娃哈哈,一家历史悠久的快速消费品公司,正在转型。

今年6月,娃哈哈高调宣布进军社交零售。

传统饮料制造商现在开始关注社交电商。

这看起来像是康佳一样的大跨界车,但事实并非如此。

娃哈哈实际上是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追求更深层次的渗透。

最终还是为了卖自己的产品。

这并不是一次大跨界,但模式和渠道发生了变化。

这是典型的降维攻击。

法律。

再比如即将上市的小米。

小米手机刚推出时就以性价比着称,这也给大众留下了中低端手机的印象。

但硬件制造是它的强项。

为此,小米在此基础上延伸了整个硬件版图,比如充电宝、智能音箱、智能电视和盒子、净化器、平衡车、扫地机、空调、台灯、插座等,很多智能硬件或者日常用品生活必需品在智能硬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除了丰富的产品线外,还有小米之家、小米商城等新零售业务。

此外,美国不少科技公司也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投资或并购。

例如,苹果公司,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其年总营收为1亿美元,其中手机销售额占63%,电脑+平板电脑占21%,16%来自服务及其他。

可以理解为一家销售综合硬件+运营的电子产品公司。

系统,其业务一直有着明显的“强相关性”。

即使是像美团这样到处扩张的公司,最终也是有基础的。

无论是网约车还是旅游,其实都是基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有一定的联系。

通过观察上述企业的业务拓展不难发现,这些跨境企业的共同点就是聚焦互联网发展周期,并结合自身主业进行升级。

而像今天的康佳,开拓一个不相关的领域是很难得的事情。

毫无疑问,发展环保产业将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因为之前没有积累,所以只能追潮流,而不能站在潮流上。

此外,跨银行业务一直风险很大。

任何一个细节的缺陷都会在大规模发展的道路上埋下地雷。

可见,业务发展应该集中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

事实上,对于康佳来说,缺少的不是面前有很多机会,而是因为内部混乱或团队战略问题而错失了机会。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同样是硬件厂商的小米,其实给康佳好好上了一课。

这其实是康佳错过的一个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O2O。

专注于家居专业服务(B2C)和品牌售后服务(B2B)的居然之家于去年成功上市。

作为彩电市场昔日的王者,康佳拥有庞大的线下渠道资源和售后服务人员。

它在家电维修售后市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康佳也未能抓住这个机会。

这么多好的机会都白白错过了,反而把重点放在了环保上,一点优势都没有。

不得不说,康佳的决定确实并不明智。

当然,业务发展中其实也有“奇葩”案例,比如网易养猪养鸡。

但养猪时强调的品质等特性,与网易的严格筛选有关;游戏是网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养鸡则与时下流行的“吃鸡”游戏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养猪还是养鸡,这对于网易的主营业务都有营销价值。

可见,企业扩张时,要么要立足自身优势领域,真正跨界拓展业务,要么为主业营销造势。

对于康佳来说,环保业务既然已经开始,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业务层面和业务转型,更要在营销上转型。

通过一系列创意营销创意,不断制造话题,让环保项目与自身相关。

将其与电视业务挂钩,赋予产品更加“绿色”的品牌形象,赋予公司新的“环保基因”,这或许才是康佳发展环保产业的正确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