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分享一下我这几年在VR行业创业经历的看法,以及作为一个技术型小公司如何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和中型公司。
我从事VR行业一年半了。
在此之前,我从事 3D 渲染行业。
由于种种原因,我是通过接触Oculus才正式进入VR行业的。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以为遍地都是金子,会有像互联网+一样的各种VR+,但随着我继续做,我发现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到处不是黄金,而是高山和荒野,我必须考虑如何去做。
先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然后如何做大,如何挖掘这个金矿。
目前VR行业的痛点是技术不成熟。
例如,大多数人乐观地认为VR可以取代手机。
但以目前的制造技术水平,头盔的厚度和不便性与手机相比是非常糟糕的。
与此同时,头盔还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1.头晕。
当佩戴头盔并跟随屏幕移动时,大多数人都会有一定的眩晕感。
我和我一样,10分钟都受不了。
尤其是过山车之类的游戏,头晕的情况更加严重。
强大的。
一步一步教你快速获得VR行业的第一桶金。
2. 决议。
目前,大多数设备的分辨率在1K到2K之间。
同时,由于屏幕被分成两部分,所以整体的体验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3.取决于设备的刷新率。
我们稍后会讨论刷新率。
大致意思是屏幕的刷新率。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问题,比如交互。
像微软这样拥有深厚交互技术积累的公司,整体预期体验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动作捕捉和跟踪中达到如此精确的精度是非常困难的。
最简单的是,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使其无法正常工作,例如将手指向内弯曲,使其无法识别跟踪。
总之,跟踪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和突破的事情。
其次,技术更新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线性的,也就是迭代的。
比如说,如果我一天做一个项目,一百天我就会做一百个项目。
这个速度是可预测、可控的。
但还有一个技术是有难度的,那就是突破性技术。
突破性技术需要完全不同的想法。
用现代时尚的话来说,就是从0到1。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但不能用从1到1的速度来看待。
第三,由于技术限制,VR的适用场景有限。
它无法像手机那样方便地在任何场景下使用。
只能说买了之后在家就能用,能用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不同的。
普通人很难长时间使用VR设备。
这进一步限制了产品的受众和市场规模。
四是标准不完善。
例如,计算机的标准是有屏幕、键盘、鼠标、主机、扬声器等。
但对于VR设备,我们发现即使在目前的三大阵营中,也没有统一标准的硬件设备。
它们有很大不同,并且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这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第五,巨头众多。
虽然目前VR市场概念刚刚进入公众视野,但一些巨头已经开始投资VR相关团队公司。
谷歌、Facebook等巨头相继进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领域。
就像前段时间Algo对阵李世石一样,只要在某个领域有巨大的潜力,就会引起巨头们的极大兴趣。
六是巨变仍在继续。
就像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智能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一样,难道仅仅是因为手机的屏幕变大了、可以触摸了?当然不仅仅是这个原因。
通信领域整体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带来了更适合移动领域的突破,比如信息碎片化、移动办公等背后业务逻辑的变化。
不过,目前的VR设备还不能说已经做好了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准备,因为目前整体业务背后的逻辑尚未建立。
也就是说,目前的VR设备还停留在显示设备上,在交互方面仍然需要技术突破。
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使用平台。
我们来谈谈如何在这个行业中目标明确地生存下去。
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聚焦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什么,否则很容易在整个洪流中迷失。
同时,注重团队协作,谋求共赢,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体系战略。
同时,我认为有四点必须把握:稳定的现金流。
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需要保证稳定的现金流,只有筹集到一定的资金才能做大做强。
虽然听起来很低调,似乎和VR没有太大关系,但我们必须明白,只有保持充足的现金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有了后续的融资,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尝试,才能有更多的可能,进入更多的领域,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第二,名气和曝光度。
目前,由于VR行业的新兴发展,大家对其中的公司团队并不熟悉。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哪家企业的曝光度更高,产品更受老百姓欢迎,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呢?更多分享和认知。
这些将对公司未来的融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技术沉淀。
VR这个技术要求如此之高的行业,不像那些门槛如此低的O2O公司,只需一个BP就能拿下投资者。
因此,技术的沉淀和积累,特别是技术人才的建立,对于快速获得特定领域的市场份额起着关键作用。
这也是生存的底线。
第四,用户关系。
任何行业对于用户的运营和教育都至关重要。
客户关系的早期建设对于市场的正式爆发至关重要。
当用户想要购买这个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时,第一个想到的就会是你。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至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