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似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被遗忘的专业。
大数据的出现显然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
可穿戴设备时代,当数学遇上可穿戴设备,谁拯救了谁?显然,可穿戴设备的魅力并不在于硬件的美观。
在可穿戴产品的设计中,我们更追求极简、小型化,不需要复杂的外观,因为我们更注重监测我们的身体数据。
准确性。
在人工智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威力的时候,算法技术就成为了关键。
虽然算法技术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或模型,需要借助用户行为分析来建立有效的算法,但毫无疑问,其基础是数学。
当可穿戴设备走到风口浪尖的时候,不仅获得了资本、媒体关注、热心创业者的青睐,也收获了纠葛和吐槽。
看来,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和行业的一种自我痴迷的状态。
看来消费者连卖淫都不感兴趣,更不用说爱情了。
也许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对数学的关注。
我们一直关注产业链的硬件和软件,却忽略了算法技术。
尽管我们非常努力地追求极致的传感器,努力准确地采集数据,但我们却无法逆转数据呈现的准确性。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尤其是在这个衣食住行都是问题的时代,希望通过可穿戴设备的监测数据给用户科学的建议和指导,但用户似乎并不领情。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因素显然是多方面的。
比如,公众对可穿戴设备的理解和认知还没有普及,或者不知道可穿戴设备是个奇怪的东西。
从我写的书来看,当我写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可穿戴设备的书《智能穿戴改变世界:下一轮商业浪潮》时,我发现它们出现在书店各种奇怪的地方,有的被放在服装书籍中。
我写了第二本书《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新浪潮》,试图从产业链、资本、以及我们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商业的方式来解释它。
于是,一些书店将其归入网络美学或电脑类。
这或许让我们看到,大多数人对于可穿戴设备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还需要更多的普及。
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可穿戴设备本身的价值。
一方面是对用户的一些行为进行监控,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为用户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借助监测数据和算法技术,实现指导和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中,算法技术本身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决定了最终呈现给用户的监测结果,以及指导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在我看来,或许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算法技术。
我们的创业团队不仅要有硬件、软件、接口、规划方面的精英组成,还要有算法技术方面的数学专家。
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赋能和凸显可穿戴设备的价值。
在大洋彼岸,一位名叫迭戈·奥本海默(Diego Oppenheimer)的人发现了算法对当前智能硬件价值的限制,于是他创办了一个名为 ALGorithmia 的网站,通过“相亲”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算法求解服务。
ALGorithmia的想法是为拥有或能够产生海量数据并希望利用这些数据的挖掘为用户或公司本身获取更多价值的公司提供一个算法“相亲”平台。
这让算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研究算法技术,然后通过平台进行发布。
当有相应需求的企业想要获得算法技术时,可以利用平台进行对接,促进合作。
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利用这个平台发布自己希望通过算法技术解决的问题以及希望实现的目标。
该领域的专业算法研究人员在获得企业的这一需求后,可以为企业提供算法。
技术解决方案和支持帮助公司开发产品以实现既定目标。
在我看来,这是当前算法技术问题的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显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
站在可穿戴行业最前沿的研究数学的专家或许可以借助算法技术平台登陆资本市场。
无论是可穿戴设备拯救数学,还是数学拯救可穿戴设备,总之,借助可穿戴行业的趋势,下一个进入资本市场的可能是算法技术。
(作者简介:陈根,智能穿戴行业、智能家居行业、产业变革专家。
科技与财经评论员。
《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新浪潮》、《智能穿戴改变世界:下一轮商业浪潮》、《智能电视:重塑第1屏》等畅销科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