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传统电器厂商争夺入口,谁掌控了智能家居,谁就获胜

时间:2024-05-22 15:05:15 科技赋能

近日,格力新一代手机已通过工信部入网许可。

格力生产手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当前全球手机市场销量呈现下滑趋势的情况下,格力仍然生产手机是否是战略失误?事实上,格力做手机的时候,不仅对手机市场感兴趣,还透露出对未来智能家居市场的野心。

不仅是格力,美的、海尔、TCL等众多传统家电厂商也在投资智能家居。

不过,国内BAT已经在智能领域成立了生态局。

即便是华为、小米等,除了开发核心产品手机之外,在智能家居产品线也有着巨大的布局,尤其是小米打造的智能家居生态链的发展模式。

市场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随着互联网企业也大量进军智能家居,传统厂商希望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主导者。

他们有足够的实力与BAT竞争吗?谁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掌控者?智能家居市场已达千亿规模,家电厂商虎视眈眈。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将是未来家居的理想状态,这也使得智能家居市场前景巨大。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2016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1亿美元,较2017年的1亿美元增长16%。

全球消费者在智能家居设备、系统和服务上的支出将总计近到 2020 年将达到 10 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0 年至 2020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10%,达到 10 亿美元。

智能家居的热潮如此之高。

家电作为面向消费者的终端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电器厂商自然早就开始行动了。

以海尔、美的、长虹、TCL、格力为代表的家电厂商已经开始了智能业务。

例如,海尔注重“对外智能家居、对内互联工厂”的探索和实践,让用户体验海尔智能空调带来的“零距离”智能服务。

美的将“智能制造”作为新的重点。

一年来,它不仅加速布局智能产线、智能工厂,还通过收购德国库卡跨界进军上游机器人领域。

为了给智能家居铺路,一些电器厂商也开始尝试做芯片和手机。

在董明珠高调表态格力将投资1亿元进军芯片领域后,康佳集团前段时间也宣布,康佳集团将成立半导体技术事业部,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

看得出来,他们都制定了智能家居道路上的发展战略。

但目前智能家居的应用还停留在产品、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上。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对于电器制造商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

有很好的机会。

家电厂商不想失去对智能家居领域的控制权,但与BAT巨头相比实力差距巨大。

为了不失去这个智能家居的流量入口,家电厂商在智能家居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全面的布局,但与BAT巨头相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抢占这个流量入口。

BAT巨头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从平台和硬件入手,共同打造生态平台。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到了瓶颈期,BAT巨头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而这场竞争就是精耕细作,如何利用好数据才是焦点。

因此,人工智能成为了BAT的下一个竞争目标,而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这一领域布局。

人工智能的兴起是大数据、云计算科学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对未来世界向往的必然结果。

走在技术前沿的互联网巨头“BAT”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百度最早,阿里巴巴第二,腾讯最晚。

如果你要问现在BAT的竞争对手是谁,我估计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

它们的发展不再停留在一定水平上,而是跨越了边界,从城市管理(智慧城市)到交通(自动驾驶)。

在医院(智慧医疗)方面,BAT的一系列举措改变了以往互联网公司只专注于在线资源的认知。

他们现在正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在智能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除了在热门领域积极布局,投入最多的资金和资源外,还大力招揽人才。

BAT正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挖掘人才。

比如阿里巴巴曾经有一个专门挖美国大学教授的团队。

其目的就是用各种好处引诱这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进入阿里巴巴体系,甚至加入阿里巴巴。

因此,对于BAT来说,他们在智能领域的布局是全行业层面的。

智能家居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战略规划中的重点布局。

家电厂商想要向智能家居领域发展是有道理的。

其中,在技术、资源、实力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与其争夺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不如真正做智能家电,用产品赢得消费市场,在智能家居领域站稳脚跟。

BAT拥有自己的领地,Apple Homekit正在快速推进。

谁是智能家居市场的王者?当前的智能家居市场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尚未在消费市场引起真正的普及。

原因在于BAT巨头推出的平台都陷入了陷阱,他们都想成为这个行业的平台控制者。

然而,现实是这个行业是标准化的。

不统一,同时无法像电商领域那样控制硬件产品和供应链,智能家电无法在接口上相互连接和兼容。

另一方面,不少电器厂商正好趁着这个热点。

所谓的智能电器技术含量不高,导致产品无法真正吸引消费者。

尽管BAT现在已经布局了智能家居的计划,但在这方面还没有人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智能家居平台仍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

在被分割之前,海外公司其实是野心勃勃的。

近期,谷歌与京东达成合作。

有报道称,谷歌将利用京东网上商城销售谷歌的消费硬件,例如Home系列智能音箱。

这说明谷歌也觊觎中国智能家居这个巨大的市场。

在海外,谷歌、亚马逊、苹果都有智能家居平台。

特别是苹果的homekit简化了认证流程、研发门槛、开发测试工具,降低了产品开发门槛,以进入中国市场。

要求一降低,产品数量就增加了近100种。

不得不说,苹果目前在中国市场在市场渠道运营能力、供应链、品牌美誉度、产品认可度和市场接受度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

虽然BAT有本土优势,但苹果近年来在中国积累的优势越来越多。

显然,占领iOS系统这样的智能家居平台的实力还是足够的。

当然,谁能最终在智能家居市场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技术实力、产业号召力和合作模式的竞争。

目前来看,BAT还是有实力的。

关键要看谁的平台最终能够成为行业标准,谁将真正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