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果仁)在近期的一次产品交流沙龙中,咕咚CEO沉波谈到了智能手环的下一步发展。
在他提出“手环还能怎么玩?”这个问题后,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为手环制作ROM。
也就是说,就像手机一样,我们可以制作通用的可闪存系统固件。
在我看来,这个想法和举动可以看作是咕咚在智能手环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下的自救思路。
1、第二代手环硬件产品推出后,产品已相对成熟,并拓展至微信等合作渠道,加入社交元素。
但此时的硬件环境已经被小米、Bong等品牌压低至1元以内的价格。
投资新的硬件研发迭代就相当于浪费钱。
2、咕咚此举意在明确自己在手环生态中的不同立场。
他所擅长的并不完全是在硬件上,而是在他过去积累的运动手环的用户圈子里。
它所依托的是近万咕咚APP用户。
在此基础上,APP延伸到硬件上,也就是手环ROM。
我对咕咚手环ROM最大的疑问是你会如何适配它?沉波的说法是,只要是官方固件可以升级的手环产品,他们都可以适配。
我问他系统适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说这是不同手环硬件之间的差异。
情况确实如此。
由于手环产品目前还没有像Android智能手机那样通用的硬件平台,如何适应更广泛的产品将是一个大问题。
后来了解到,咕咚提出做手环ROM后,其适配的手环产品是中兴通讯的“星星手环”,这是其手环ROM 1.0的代表产品。
咕咚手环ROM 1.0版本将于8月31日开放下载,核心功能是咕咚的SSA算法、计步、里程统计、卡路里统计、运动强度判断等。
后期,关于这款ROM的开发,沉波表示可以在这些方面扩展功能,比如:在手环上显示微信、遥控手机拍照、手势控制、语音控制等。
未来的想象空间是让手环充当用户的ID物联网,比如解锁手机(小米手环的代表性应用场景)、控制家电等。
结论:无论是小米在做MIUI,季柔在做开放系统,还是咕咚在做手环ROM,玩法绝境中的生存也是如此。
这个玩法的核心就是让自己的应用程序(如果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大型应用程序)占用别人的硬件,同时自己控制用户资源。
智能手机已经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但手环和路由器还无法证明,还在苦苦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