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卖了很多AR(增强现实)眼镜,账上只剩下7万元了。
奥托踩上了AR风潮,最终技术没能问世,成为国内第一家被曝破产的AR公司。
近日,我们获悉AR眼镜厂商“傲图科技”万元A+轮融资四分之三尚未拿到。
大部分员工已被解雇,这家 52 人的公司只剩下 4 名高管。
尽管其创始人兼CEO叶晨光表示,他们将继续向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寻求投资和订单,但这些努力并没有看到太多成果。
雇主的弹劾投票成为压垮奥托最直接的一根稻草。
但通过对创始人和员工的采访,我们也看到了一家管理混乱的初创公司如何在尚未爆发的市场中将自己一步步推入死胡同。
12 月 10 日星期五,突然失业。
奥拓科技召开股东大会,投资方之一奋达科技股东代表出席。
各方坐在一个名为“旧金山”的会议室里,窗台上挂着中美两国国旗的装饰品。
股东大会上没有发生争执。
叶晨光出来,员工们看到他微笑着和股东们一起吃午饭。
公司程序员刘莎当时认为这一定是个好消息。
下午开会的时候,所有人的手机都被收缴了。
这是她第一次在公司被要求这样做,平时的月度会议也没有那么神秘。
柳莎感觉有些奇怪,但考虑到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结果却截然不同:公司融资没有到位,从第二天开始,大家都失业了。
“每个人都惊呆了。
”这是大多数员工听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他们认为该公告是关于公司融资的。
这并非没有警告。
今年8月至10月,由于经济拮据,奥托只拿到了工资的70%。
为此,叶晨光还发出正式邮件:融资完成后,将补足剩余的30%。
不负众望,2018年10月,傲图科技宣布获得1万元融资,奋达科技、华众资本各投资1万元。
作为A股上市公司,奋达科技发布特别公告。
董事会一致通过奥拓科技增资方案。
增资完成后,奋达持有奥托科技21.56%的股权。
华众资本提前支付的1万元很快就到账了,当月员工就拿到了之前拖欠工资的30%。
*奥特科技CEO叶晨光原本以为整个公司能够渡过难关。
没想到,协议签订后,钱却未能如期到达。
投资协议于9月底签署。
奋达科技是Otto的天使投资人,后续的每一轮融资,奋达都有参与。
问题出在投资中的对赌协议上。
赌博条件是奥托的AR眼镜销量到明年年底要达到2万副。
还剩下一年多的时间,叶晨光觉得问题不大,但投资人却没有这个信心。
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提前到今年年底。
“条件太苛刻了,团队觉得无法满足,我个人也不愿意接受他的条件。
”叶晨光说道:“他说你不收我们的钱,我们就不给你。
”奋达的投资反弹也影响了另一位投资者的信心,华中资本没有跟进剩下的1万元。
这让奥托科技措手不及。
“上市公司能乱发(公告)吗?现在你发个空东西,说你投资了,但实际上你没有投资。
至少投资者对你的诚信产生了怀疑。
”叶晨光对奋达科技的态度颇有怨言,奋达也是奥托的天使投资人。
他们是除创始团队之外持股最多的股东。
但当天的股东大会却很平静。
这看起来不像是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最后努力。
大家的意见是奋达科技应该履行协议。
叶晨光在报告中用了几个“应该”,避免使用暴力言论。
“行业里就得混,关系不好也不好,毕竟你还是靠做智能硬件。
”正如一位投资人曾经告诫企业家的那样,叶晨光几乎已经放弃了诉诸法律的想法。
除了接受,没有别的办法。
同样措手不及的还有奥托科技的员工。
当天上午的股东大会结束后,叶晨光下午宣布公司融资出现反弹,面临解散。
叶晨光急于止血。
他的账上只剩下七万块钱,还要再缴纳七百八十万才能维持一个月。
再这样下去,他连工资都赚不到。
“我觉得创业公司扩张和收缩没什么大不了的,有钱就可以做大,没钱就能生存,没什么大不了的。
”叶晨光非常谨慎地表示,“我只是说市场还没有到,可能需要一定的裁员计划。
”事实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傲图科技共有员工52人。
除CEO、CTO、财务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外,其余48名员工将离职。
工资只发放到裁员宣布之日,并且要求员工签署辞职申请表,这意味着他们是自愿离职的。
根据劳动法规定,自愿辞职不会获得公司赔偿。
奥托账上还剩下89万元,但除去工资、美国CES(明年1月开始,7个人预计花费20万元)和日常报销等费用,最后只剩下7万元了。
AR虚拟火奥托科技成立于2018年7月,当时已经推出的Google Glass被市场寄予厚望。
叶晨光的一位朋友在Google Glass所在的X实验室工作。
他很早就体验了Google Glass,这也让他意识到AR将是下一代屏幕的机会。
谷歌进入后,包括微软、三星、百度等大公司都在朝这个方向探索。
微软发布了HoloLens全息眼镜产品。
美国知名AR/VR公司Magic Leap获得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各大资本的青睐,估值已提升至45亿美元。
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是一些经过特效处理的视频。
就连马化腾等中国互联网巨头也预测AR/VR可能是下一个革命性领域。
2017年,经过两年的研发,奥托首款AR眼镜“酷镜”正式量产上市。
*酷镜“现在市场不太好卖,这是事实。
”叶晨光发现,与热门话题相比,很少有普通消费者愿意为他的产品买单。
这款售价万元的AR眼镜自上市以来仅生产了两三千台。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数据,酷镜一年多来只卖出了几台。
原因很明显。
除了价格太高、目标群体太窄之外,AR产品本身也并不完美。
智能手机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屏幕,从诞生到成熟已经经历了三十、四十年的时间,而AR的概念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AR面临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包括语音识别不准确、定位不准确、应用太少等。
它只有拍照、视频、打电话、导航等少数功能。
增强现实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头部的大小和瞳孔的距离都会影响。
用户体验方面,这一系列问题让尚处于起步阶段的AR眼镜受到冷落。
虽然酷镜对Google Glass的体验做出了很多改进,包括解决了电池耐用、眼镜发热、无法主动通话等问题。
可惜的是,叶晨光所期待的爆发式增长还没有到来。
他之前有一个绝妙的主意。
美国有 2000 万骑自行车的人。
他估计潜在购买用户有20万,只要这些用户中有十分之一愿意购买,就足以让Otto活下去。
理想主义的假设遭到了现实的打击。
三年前,叶晨光本来想做VR先做AR,但投资人说你做VR没有核心竞争力,不如做AR,因为AR供应链更成熟,所以傲图改变了方向到 AR。
后来阿里巴巴也找过他们。
阿里巴巴希望他们先做VR,然后做AR。
但阿里巴巴最终没有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谷歌没有给他们信心。
今年1月,备受市场关注的谷歌眼镜宣布退出X实验室。
这款明星产品在过去四年仅售出 24,000 件,每件售价高达 1 美元。
谷歌在AR方面的犹豫对AR智能眼镜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媒体铺天盖地地将Google Glass定义为失败,“Google Glass已死”等头条频频出现在报纸上。
近日,AR明星公司Magic Leap承认其之前的视频都是用特效制作的,引起外界轩然大波。
事实上,该公司还没有发布正式产品。
“等待(AR)起飞还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叶晨光表示,这把火要真正烧起来还需要时间,但随着融资搁浅,这些可能与他没有太大关系。
作为曾经的竞争对手,骁龙科技在A+轮获得了京东方1万元的投资。
“朋友还活着,我们却死了。
”热衷于极限运动的老板叶晨光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跳伞第一人,这比企业家的身份更有吸引力。
2019年5月29日,在美国加州戴维斯机场,叶晨光戴着氧气面罩站在30,000英尺(10,000米)的高空,八分钟后,叶晨光成功披上了国旗。
“他作为民族英雄回来了。
”叶晨光曾在同事面前解释过这件事的意义。
两天后,叶晨光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一壮举。
那天他邀请了一百多家媒体,手拉手拿着五个带有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标志的麦克风,他像明星一样讲述跳伞的原因以及背后的艰辛。
他认为创业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他需要一些更困难的事情来“锻炼自己的心理”。
“耐力”。
后来他拍了一个MV,叫《三万英尺》,这是他跳伞的高度。
镜头显示他一次又一次地跳下飞机。
在完成跳伞之前,他多次从飞机上跳下,他形容自己是一台“跳伞机器”。
当然,高强度训练的背后是巨大的开支。
苏梅透露,后来的发布会加上叶晨光早期在美国的跳伞训练。
该工程造价超过100万元。
叶晨光将跳伞的行为解释为营销,“我可以保证,我做任何营销的事情,都是和公司有关的。
我觉得这个钱没有浪费,是平衡的(从影响力上来说)。
“但奥托市场部的员工透露,在这次跳伞和发布会之后,奥托的AR眼镜销量并没有出现任何波动。
”这一事件对于产品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推广价值。
“市场部不同意这个计划,”能否(在这么低的温度下)开机还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叶晨光在整个跳伞过程中都使用了专业设备。
万米高空,缺氧、超低温的环境下,AR眼镜无法使用。
他所说的‘营销’是一种戴着AR眼镜的主播直播了他跳伞的全过程 *叶晨光,中国跳伞第一人,但他更大的目标是从4万米的太空跳伞 叶晨光相信,如果他成功了。
使其最终成为一个泛运动眼镜品牌,就像当年的GoPro一样,他们把自己的产品送给了很多极限运动爱好者,让这些爱好者将他们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最终让Go Pro在圈内名声大噪。
“我们可能和这个类似”,叶晨光很欣赏这个策略。
今年国庆后,他专程来台湾,用了六天五夜的时间环岛骑行。
他为骑手赞助AR眼镜,甚至以30%的折扣为自行车队定制眼镜。
本来预计会有很多订单,结果只有两个,最终没有付款。
“我当时觉得很好笑,没有人愿意这么做。
”苏梅说,市场部有顾虑,但老板做了最后的决定,其中包括跳伞活动。
叶晨光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员工的不满。
他承认自己的处决不到位,但他坚决不同意这是跳伞造成的。
他用了西方的计算方法,“我基本上周六周日都加班。
如果要公平的话,作为一个CEO,按照国外的标准,他说周末加班的时间足够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了。
”休息。
”假的,30天后我就不能去跳伞了吗? “他个人的风格是原来的状态,(所以)公司如果形成一个体系就不会是这样的状态。
”解释。
失业几天后,苏梅还收到了叶晨光发来的微信语音消息,要求她确认CES宣传页面。
这也是让她颇为不高兴的地方。
老板在促销页数上一直犹豫不决。
我一开始要一千份,后来增加到两千份。
纠结了一段时间,我要了三千份。
当她再次向印刷厂询问价格时,他们告诉她,他们的印刷厂因污染问题已被政府关闭。
“这件事已经耽搁了两周了。
”苏美不明白,为什么老板会在一个才几毛钱的促销页面上纠缠那么久。
“我认为管理层会在他们想要的时候处理这??件事。
如果他们不想处理,他们就会跳到他们的保护伞下。
他去泰国踢球。
我们都知道他做什么。
在事实上,他真的不知道如何管理。
”按计划,奥托的第二款产品“VR一体机”将于今年8月发布,但进展非常缓慢,不得不推迟到12月。
现在看来,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适应“硅谷经验”的叶晨光2001年加入诺基亚,后来在You Tube中国担任视频内容广告分发代理商,经常往返于北京和硅谷之间。
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强烈的硅谷烙印。
他从不使用脏话。
AR眼镜发布时,傲图科技在发布会前后花费了数百万元,但PPT演示中途出现问题,气氛尴尬。
下面大家都很伤心,叶晨光忙着安慰做PPT的同事。
在他眼里,批评人也是一件很难说出口的事情。
他每次都会微笑,并想以“你做得很好,但是......”开始这句话。
对他来说,解雇人就更困难了。
据一位工作了两三年的员工透露,他只在被迫的情况下解雇了一名销售人员,因为该销售人员已经工作了一年,没有任何业绩。
但他也不会保留其他人。
“谁走我就留谁”的管理风格是他从硅谷学到的。
因此,7月份由于财务困难,月薪只发了70%,导致大量人员离职。
叶晨光也没有挽留他。
当我们在面试结束时提出采访员工的想法时。
叶晨光拒绝了,给出的回答也很美国:“我现在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等他们下班的时候你可以去找他,不过现在不方便,当然你可以堵住门,然后再去处理。
”等他们下班了。
但在我的范围内,我拒绝了这个要求。
“无论是做事的方式,还是说话的方式,叶晨光都不是一个不厚道的人。
他还喜欢给员工分配工作,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利用。
“谷歌就是这样。
”他一直在学习硅谷文化,就连他钟爱的跳伞运动也受到了谷歌副总裁的影响,“即使你效仿硅谷和谷歌,也会因环境、因人、因公司而异。
整个系统管理。
不能说是完全模仿。
”一位负责产品的员工说道。
“他是一个好人,但他确实不是一个好领导,也不是一个好管理者。
”接触到的大多都是注重生活的,“他很nice”,简单,没有任何心机,叶晨光一直在好人和好经理之间摇摆不定,他相信他会降低每个员工的工资。
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涨价,但他觉得自己缺了点什么,他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办公环境,专门给员工午休的地方,而且办公空间很大,后来他就租了。
去年,公司获得了3000万元的A轮融资,叶晨光立即安排所有员工前往马来西亚沙巴进行团队建设,叶晨光的做法几乎完全无效。
他矛盾地意识到,只要他不去推动,整个过程就会变得极其低效。
“你以为他很有意识,但实际上他可能在做其他事情。
”包括他所信奉的雷军管理哲学——只专注于总监级以上的管理——也被证明对他没有用处。
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小米有1万多名员工,而奥托科技最多只有80名员工。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他的心思不在产品上。
”刘莎说道。
叶晨光思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他可以回到斯坦福大学学习NBA,去商学院建立人脉,并在乐队中演奏。
他似乎从来不用担心无事可做。
在公司正式宣布关闭的前几天,叶晨光让市场部的人做了一个PPT,是一个4.3万公里的太空跳伞计划。
叶晨光要做的不仅是打破中国跳伞纪录,更是打破世界跳伞纪录。
这一纪录的保持者是谷歌副总裁,身高9米。
他甚至还成立了一家名为“北京太空探索有限公司”的公司。
一个月前,整个公司资金链断裂。
经工商信息查询发现,该公司法人是其妹妹,注册资本1万元。
员工们对这个消息感到惊讶。
宣布裁员的第四天,叶晨光和营销同事吃了一顿分手餐。
他道歉并承诺,如果在美国CES上赢得大订单或获得融资,他会邀请员工回来继续努力工作。
扇子。
但员工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只是空头支票,因为在去年的 CES 大会上,Otto 的同款产品性能为 0。
他们很难相信今年的情况会发生重大改变。
吃完饭散去,他们只好在这个尴尬的时刻重新递交简历,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注:文中苏梅、刘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