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环”无法再连接APP。
健身教练ERIC每周三早上6点到健身房带领学生锻炼身体。
他使用手臂上的 Apple Watch 进行滑动来开始锻炼。
然后点击 Apple Watch 来分配当天的训练任务。
健身时,学生佩戴智能手表。
ERIC教练告诉记者,这个动作可以实现精准健身。
通过学员的心率等健身数据,可以观察每个学员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内容。
课程结束后,记者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有同学摘下智能手表,换上包里的机械手表。
“虽然智能表带有很多选择,但我还是更喜欢传统手表来搭配我的衣服。
”健身完毕的于女士一边整理衣服一边告诉记者。
据IDC(国际数据公司)最新统计,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
其中,万只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占据半壁江山。
去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亿台。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出货量“腰斩”。
曾经风靡一时的智能穿戴设备突然变得半冷半冷。
为什么? “停产、停售!”国内不少厂商“别再玩了”。
玻璃质感的圆形表盘搭配塑料表带,由北京凤凰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号称“让人们出行无忧”。
不开机的“瑞士手环”售价1万元。
该手环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计步、睡眠和卡路里测试,还可以实现公交、地铁、超市的支付功能。
不过,这款“黑科技”手环近日在百度贴吧被曝“手环已经过时了”。
发帖的北京网友孔令告诉记者:“我使用‘瑞士手环’一年了,最近打开了,APP已经无法连接设备了。
但手环里还有钱。
”手环不显示余额,地铁闸机也无法识别,拨打客服电话也无人回复公众号。
”记者拨打了“瑞士手环”官方网站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今年7月,公司正式停止生产‘瑞士手环’,原因我们不便透露。
公司已将其方向转向其他产品。
”行业。
用户的后续服务问题正在解决中。
”不过,在其官网上,记者看到,与“瑞士手环”相关的产品介绍页面依然保留,而在其销售页面上,多款产品显示为“售完”。
状态。
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刷刷手环”官方宣布已将相关产品下架天猫店铺,但其仍在通过其他渠道销售其产品。
“刷刷手环”两年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佛山等26个城市投入运营。
相关职能通过与当地市交通部门合作落实。
据介绍,2020年6月,瑞士手环与杭州市民卡合作推出“杭州通瑞士手环”。
用户可以佩戴它出行乘坐杭州几乎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地铁、水上巴士、公交等。
自行车租赁等,并且通过电子钱包功能,可以在各大便利店,以及肯德基、必胜客等餐厅实现支付功能。
简单来说,这款手环集成了公民卡的所有功能。
然而,近日,记者打开杭州市民卡APP时,却再也找不到刷手环的选项区域。
无独有偶,在杭州,一些智能手环厂商也宣布“不再玩了”。
杭州傅里叶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的“勤勤手环”,当时推出的手环可以作为卡乘坐地铁、公交,以及在各个合作商店购物。
它类似于 Swisshua 手链。
不过,傅立叶科技负责人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一年前就宣布停止“亲吻手环”的销售和生产,具体原因无法透露。
该负责人强调,业务重点已放在NFC支付硬件和门禁系统硬件的开发上。
从火热到平静,缺乏亮点或理由 曾几何时,可穿戴设备是真正兵家必争之地。
Fitbit、Jawbone等初创公司借助可穿戴设备一飞冲天,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巨头公司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淘金,并迅速成为其中的领导者。
就连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以及GUCCI、施华洛世奇等奢侈品牌也纷纷跨界进入市场。
不过,上周阿迪达斯关闭了负责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数字运动业务部门,该部门的74名员工很可能会被调往其他业务领域。
这些员工主要由数据科学、体验设计、算法开发、软硬件工程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认为,阿迪达斯此举一方面是公司整体战略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因为功能单一的可穿戴设备将面临市场空间持续压缩的风险。
同样,Jawbone 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先驱。
它曾在2018年以1万台设备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自从Jawbone在2018年起诉竞争对手Fitbit窃取商业机密后,一场漫长的法律战开始了,公司陷入了财务困境。
,从而引发了服务质量下降、库存减少、关键管理人员辞职等一系列问题。
2018 年 7 月,Jawbone 进入清算。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可穿戴设备厂商是小米和苹果。
目前小米官网仍有四款智能穿戴设备在售。
从功能上来说,它们仍然只能实现计步、卡路里消耗、监测睡眠/心跳等功能,在原地打转,没有真正的进化。
我们从新一代的小米手环3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有媒体爆料,小米手环3将于近期推出。
功能上最大的改进就是新增了NFC功能。
当您走到地铁口时,无需拿出手机/公交卡,只需举手即可快速进站。
它还可以成为快速支付的移动支付设备。
事实上,这款新手环的NFC功能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市场上的主流智能手机上实现。
当需求可以通过手机解决时,为什么还要购买另一个手环呢?也有一些厂商,在以其先进的理念引起业界和公众的关注后,却发现实施起来有困难。
再加上每天充电的繁琐,让人们对可穿戴设备只尝了尝鲜,尝试过之后就放弃了。
不再流行的可穿戴设备自然也越来越“冷”。
从应用场景到细分群体或者可穿戴产品的未来方向,有的企业在可穿戴设备上失败了,但也有企业另辟蹊径,找到了新的出路。
“我们目前正在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智能健身场景,并已成为许多健身房的合作伙伴。
”杭州赛鲁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经理于晓阳指着墙上的LED屏幕告诉记者。
该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已在线下应用。
记者走进古墩路维格健身智能健身房,看到地面和墙壁上有两块LED大屏。
Ipad上当天的课程内容被投影到上面,上课的学生都戴着智能手环。
。
训练过程中,教练会根据学员的实时生理数据调整课程内容,所有信息都会呈现在屏幕上。
“有些新手(初学者)跑40分钟肯定会厌倦,久而久之就放弃了。
我们两个月前就推出了这套设备,为我们的会员增加训练的乐趣。
通过这一系列的智能场景应用增加用户粘性。
”维格健身贾经理告诉记者。
目前,该健身房每周一、周三、周五开始试课。
贾经理表示,很多会员体验后都表示非常好,从而带来了一定的转化率。
赛鲁班市场负责人表示,引进这样一套系统的价格近百万元,公司将根据健身房的需求来配置智能手环的数量。
接下来,该健身房将搭建全面的智慧运动场景。
从门口签到到参加健身课再到动感单车,一切都可以通过智能手环实现。
如果说赛鲁班将智能手环应用于生活场景,细分固定人群,那么杭州识氪科技有限公司则将可穿戴设备应用于特殊人群。
“根据视障用户的使用习惯,盲人佩戴我们的产品后,可以在正常行走时避开障碍物,包括上下楼梯的检测、上下台阶的检测,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的产品来实现。
我们希望让眼镜得到优化,让视障人士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出行。
”时氪科技传媒负责人表示。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副眼镜通过双目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获取周围环境的立体信息,对获取的立体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特殊的三维立体语音编码,进而转换成声音(音乐)信息传递给盲人,盲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验,会根据接收到的声音判断周围的环境信息,从而达到能够“听到”世界的感觉。
据了解,该公司是目前国内首家从事盲人视力眼镜服务的公司。
上个月,第一代氪视眼镜推出。
该负责人表示,这种眼镜在国内没有竞品,只有美国、以色列、英国等少数企业在生产类似产品。
谈到未来,他表示将与政府、慈善机构、盲人团体广泛合作,建设盲人社区,实现软硬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