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百度后,这位名叫陆奇的海归高管宣布出任YC中国创始人兼CEO。
虽然YC目前已是海外科技巨头,并致力于创业孵化领域,但在中国市场仍需从零开始。
而陆奇的职业生涯轨迹就有当年李开复的影子。
为什么选择YC?对此,陆奇表示:“考虑到所有因素后,YC是我剩下的唯一选择。
”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是在为YC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做铺垫。
面对尔虞我诈的权力博弈,这位商业奇才表现得十分从容。
不过,外界猜测,陆奇与百度关系如此密切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是YC,而是陆奇的家庭问题。
父亲不久前去世,离开百度的三个月里,陆奇一直在上海照顾母亲。
另一方面,李开复于2017年9月4日正式从谷歌辞职,短短三天时间,他就以创新工场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陈士骏、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等互联网巨头也向创新工场伸出了橄榄枝,李开复的“创业导师”角色也顺利落户。
三代海归的命运。
如果说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那也暗指了三代海归的命运。
比如张朝阳、李彦宏是第一批回国的海归,但他们并没有成为任何公司的高管,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李开复、张亚勤是第二批海归。
此时,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开始蓬勃发展。
前两位选择成为在职皇帝;而陆奇则是第三批海归精英的代表,也是中国科技巨头转型的最前线。
然而,三代海归始终肩负着同一个使命,那就是如何运用海外的管理模式来解决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创新工场成立当年,李开复年仅48岁,胸怀大志。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工场的目标不是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而是通过天使投资与创新产品相结合的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指导。
点心、知乎、豌豆荚等产品都是创新工场的成功孵化案例。
如今,创新工场的轮次投资正在逐步回归。
与李开复相比,陆奇也站在了高管与创业的人生十字路口,最终他选择了“创业导师”的角色。
YC模型经过前人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完整、成熟的体系。
除了不用承受太大的KPI压力外,玩法也相当独特,从而大大缩短了中国市场的副本周期。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并不是每个人的思维都与陆奇、李开复等人的思维重叠。
比如任正非、柳传志等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对创业导师“不屑一顾”。
最大的原因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毕竟,东方人非常讲究成功后退休,而西方人则更关心个人主义。
仔细一看,比如中国古代帝王对诸葛亮的推崇,其背后无非就是一句“忠心、奉献”。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责任、责任和使命,骨子里大多有一种“明知不可能却去做”的精神。
相比之下,西方虽然也崇尚“英雄主义”,但其传统文化却没有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大多只体现在对家庭和公司的责任上。
因此,从国内舆论圈来看,陆奇、李开复等人受到的批评非常多,所以很多互联网精英不会冒着风险贸然成为“创业导师”。
关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全球化的人文审思与文化战略》书中也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段落:“美国文化是从欧洲文化演变而来的。
美国人有后者对未来的开拓精神,但这种开拓精神把个人放在第一位。
肉欲、自私、不负责任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却缺乏对文化的缠绵、忧虑、内省、希望和终极关怀,缺乏对人类命运的整体关怀。
”虽然这个观点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但始终是家常便饭。
离开百度后,陆奇即使继续扮演高管的角色,也只是“吃老本”。
无限的创业孵化机会,这无疑满足了陆奇不安分的职业规划,此外,陆奇与YC总裁萨姆·奥尔特曼的关系也很密切,随着他对模式和市场的了解逐渐加深。
在YC找到了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最大个人价值的平台,就在陆奇加入Y Combinator之后,该公司内部人士也在微博上发文:“很高兴迎来我们创业服务行业的新代言人”,言外之意是。
李开复将面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陆奇,这更……可能会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创新工场的愿景与Y Combinator的愿景有些相似。
虽然目前中国的创业和投资环境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如果引用雷军的投资名言,那就是“看人不看项目,除非是熟人演员”。
可见,人才是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
但目前的创新工场已经放弃了孵化器模式,转型为早期投资,并于2018年开始涉及B轮投资。
2015年创新工场A轮和B轮投资占比达70%。
截至4月底2019年,李开复投资创新工场。
采用了新的定义,即VC+AI机构也是科技投资机构。
短短九年间,创新工场经历了三次转型,“创业导师”的影响力开始被资本大鳄所取代。
随着这种趋势的变化,YC在中国的前景开始出现分化。
郑方认为,YC加速了超过200家公司,总估值达1000亿美元。
Airbnb、Dropbox、Reddit 等知名公司均已入选。
YC。
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中国不缺孵化器的土壤。
从对方的角度来看,YC的鼎盛时期是在2000年左右,多年来一直未能在美国孵化出像样的项目。
如今,随着各种类型的共享办公室遍布一二线城市,很少有人会再为Dot工作了。
去路演会场,YC的抱怨更容易让路奇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
不过,目前大多数创业者都对YC持乐观态度。
毕竟创新工场早期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孵化的场所:天使投资、办公场地以及李开复平台的金字招牌,如今陆奇河YC的影响力恐怕并不亚于前者。
另一方面,YC孵化的项目注重技术创新,有利于消除国内商业模式的创业文化。
不过,我并不认同“创业导师”这个称号。
陆奇身为百度高管,而李开复则积极着书、演讲,如何将他的号召力转化为中国企业家的动力、赋能创新?在未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是“创业导师”的首要任务。
在中国复杂多变、考验人性的创业环境下,YC中国能否成为合格的创新工场,陆奇能否复制李开复的成功,将成为决定“创业导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