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分析!从数据来看,中国可穿戴市场依然缺乏惊艳的产品

时间:2024-05-22 13:42:45 科技赋能

IDC发布了Q4中国可穿戴市场报告及分析。

虽然只是四分之一的数据,但却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过去只发布了全球报告),内涵颇多。

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形势还远未定论,仍处于野蛮生长的艰难时期。

市场期待最终产品能够实现震撼性的打击。

继此前发布2019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报告后,国际数据公司IDC今天又发布了一份报告。

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市场可穿戴智能设备数据。

这是IDC首次发布中国市场可穿戴智能设备数据。

两份报告的数据相互对比,揭示了2020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反映出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异。

放眼全球市场,一大变化是Fitbit的领导地位受到动摇。

尽管Fitbit的出货量在这一年里增长迅速,销售额却增长了93.2%。

但远远落后于整个市场的爆发,导致Fitbit的市场份额从37.9%下降到26.9%。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三股势力的崛起。

第一股力量当然是苹果。

尽管Apple Watch发布后饱受诟病,但苹果品牌的巨大惯性依然无人能及。

第二股力量是小米的崛起。

2017年,小米的出货量仅为1万台,市场份额为4%。

然而,2017年,小米的市场份额达到15.4%,仅次于Fitbit,领先于苹果、Garmin和三星。

第三股力量是Android阵营,即市场上的各种小品牌Android可穿戴设备。

它们都归入“其他”类别,市场份额高达37.4%,显示出杂草的生命力。

按照一般逻辑,在市场形成的初期,一些小品牌会因为先占先机而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巨头的进入,市场将开始重新洗牌,马太效应就会显现。

不过,与2017年和2017年其他Android品牌可穿戴设备的总市场份额相比,虽然略有下降,但并没有出现巨大变化。

这表明,在苹果、华为、三星等实力厂商进入之后,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洗牌期尚未到来,未来仍有巨大的持续快速增长的空间。

相比之下,三星则相对失望。

三星很早就进入了可穿戴设备。

去年,它获得了9.2%的市场份额,但今年则下降至4%。

如果对比三星超过20%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部分原因可能是三星近年来在全球手机市场受到中国厂商等竞争对手的强力攻击。

它主要专注于恢复手机市场份额,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我们再看看中国市场。

IDC于3月16日发布了Q4中国可穿戴市场报告及分析,虽然数据仅为一个季度,但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以往只发布了全球报告),体现了对国内可穿戴设备的重视细分市场。

报告显示,今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1万台,同比增长0.9%。

对比万台的总出货量和%增速,中国市场的增速确实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IDC预计,2019年该市场将保持52.9%的高速增长,全年出货量将达到1万台,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8.5%。

以下为具体数据: 这份中国市场报告与全球市场有很大不同,呈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

前三名中,小米和苹果没有变化,但出现了一张相对陌生的面孔:乐信。

一家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不到一年的新公司。

令人惊讶的是乐信超越苹果排名第二,因为我之前对这家公司几乎没有印象。

据网上介绍,“乐心是一家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和医疗健康平台技术提供商,总部位于广东中山,专注智慧健康,重点关注可穿戴智能设备和移动医疗两大方向。

智能硬件产品包括运动手环、智能体重秤、无线互联血压计等。

”虽然文字介绍显示乐信在医疗级硬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有多年的积累,但这应该只是其第四季度上涨的动力之一。

重要原因还应包括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营销策略。

观察销量数据,乐信的上涨实际上是割掉了小米的部分市场份额。

对比今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小米依然保持领先,但市场份额下降了十个百分点。

应该是苹果和乐信的新兴势力共同控股的。

挤。

其中,乐信的市场定位与小米最接近,但在价格和产品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乐信的一款手环就配备了屏幕,价格较高,吸引了一些“对屏幕有严格需求”的人。

”用户。

乐鑫去年刚刚进入智能穿戴领域,已经组建了一支高层高管团队,包括前苹果高管黄宇、前大疆副总裁潘农飞。

其中,黄宇作为前运营总监和苹果大中华区渠道,深耕中国市场和渠道多年,可以成为分析乐信去年销量暴增的重要切入点,IDC也评论称,可穿戴设备下线将是趋势。

如果说线上更多的是考验各厂商的产品竞争力,那么线下的发展则更多的是渠道拓展、定价体系等厂商的综合能力。

在前五名中,还有一个奇怪的入侵者,那就是小众。

天才。

事实上,小天天因为其儿童手表在传统媒体上的轰炸而被很多人所熟知。

小天天是步步高的产品,采用步步高一贯的以脑白金销售高科技产品的方式,但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相当于拓展了一个新的品类。

因为在全球市场上,儿童并不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既定的目标群体。

IDC中国研究院将小天才上榜评价为“黑天鹅事件”,并认为在新兴市场爆发期,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突发事件。

这也揭示了一些特殊群体和特殊场景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不过,儿童市场也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市场。

事实上,“由于近期曝光的儿童手表质量问题”,Little Talent第四季度销量大幅下滑。

最后,无论是全球数据还是中国数据,我们其实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形势还远未确定,仍处于野蛮增长的坎坷时期。

即便是现在,甚至还没有一款标杆产品出现,其中就包括仍在试水的 Apple Watch。

市场期待最终产品能像当年的iPad那样,取得惊人的成功。

用户一看就知道,啊,就是这个了。

我想要的是!另一件可能对现状产生巨大改变的就是可穿戴市场的黑科技。

今年第四季度,一批新技术被植入可穿戴设备。

比如VR(虚拟现实)、移动支付、智能服装、语音识别等。

虽然这些新技术产品在市场上还处于早期阶段。

但这给未来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

IDC认为,厂商应该快速捕捉这些新技术发展,利用黑科技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