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是三季度末,资本市场却依然叫嚣着寒冬。
但在一些重要领域,中国资本仍在全球快速进步。
近期,腾讯联合富士康投资了印度独角兽Hike Messenger。
该公司自称是印度唯一的消息平台,表示新一轮融资将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
在今年火热的VR/AR领域,中国资本不仅抢夺国内优质项目,全球优秀的VR/AR初创企业也被中国资本“包围”。
梳理内地企业海外投资公开数据发现,盛大转型投资后,投资了多家VR/AR领域的企业,腾讯、阿里巴巴也大力投资优质项目。
此外,一些A股上市公司也正在投资海外VR/AR公司,以加速业务创新或创造概念以提升股价。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近期中国企业在VR/AR领域的海外投资行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八类(数据来源于公开信息。
也有不少国内机构未公开) (欢迎大家提供): 1、投资机构 从投资机构来看,投资公司对海外VR/AR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四季度和一季度。
今年第二季度;京东方、中华文化、维港投资等投资机构两枪出手;从出手轮次来看,大部分集中在AB轮,趋于前期。
投资者中,AR眼镜巨头Meta获得了多家中国企业的投资。
Jaunt和NextVR这两家VR直播公司也被看好。
Sólfar Studios 和 Unity 涉足 VR 游戏领域。
该板块中,转型投资公司盛大投资的VR/AR公司最多。
2、游戏娱乐 在游戏娱乐领域,有游戏背景的三七互娱投资了VR游戏厂商Archiact,游久游戏投资了数字虚拟角色提供商Pulse Evolution Corporation,网龙投资了加拿大全息成像技术公司ARHT媒体;凯影网络旗下拥有页游、社交游戏、手游、发行、XY游戏平台等产业链,投资了光场科技公司Lytro和美国数码相机及摄像头开发商Sphericam。
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海外这些公司在游戏娱乐领域的VR/AR发力大多与其主营业务——游戏有关。
当然,还有对技术的偏好。
总体而言,相关性还是很高的。
大的。
3、广播影视 在广播影视领域,投资者的举动似乎并不盲目。
被投资方主要集中在VR拍摄技术领域,与投资方自身业务关系密切。
具体来说,专注于音视频领域的捷成控股投资了Auro Technologies,该公司在1D、2D和3D音频编码、解码和压缩技术方面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经营范围包括歌舞表演、杂技表演、戏曲表演。
宋城演艺旗下包括娱乐、音乐表演等,与美国科技公司SPACES成立了合资子公司。
SPACES开发了VR/AR方面的一些相关专利、硬件、软件、内容等知识产权;以传媒产业为核心业务,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报纸发行、网络媒体及娱乐相关业务为一体的多媒体集团的SMG,投资了主营业务为提供VR视频拍摄及处理服务的Jaunt 。
可见,广电领域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大多是从业务相关方面入手。
但总体而言,投资者的投资金额较小,也可能有投机、趁势拉高股价的嫌疑。
4、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中,腾讯凭借社交通讯服务QQ、微信、门户网站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在线视频服务腾讯视频等多元化服务,在硬件、内容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和游戏。
其已经采取行动,足见其对VR的高度重视。
此前6月,腾讯跟进投资Meta,并于今年早些时候,以3.3亿美元收购了打造《虚幻竞技场(Unreal Tournament)》系列和《战争机器》的Epic Games 48.4%已发行股份。
2019年,腾讯基金投资了VR社交平台AltspaceVR。
网易投资了专注于VR直播的NextVR。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EPIC Games是近十年来最著名的游戏制作团队,主要是因为其畅销的《战争机器》系列。
团队开发的虚幻3引擎被无数游戏制作团队使用; Meta是一家AR眼镜开发商,与微软的Hololens竞争。
在NextVR近期完成的B轮融资中,有中国网易、中信国安和中华文化产业基金等企业的身影。
作为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其海外VR/AR发力一定是基于国际市场的考虑。
另一方面,国外游戏团队的开拓以及VR/AR相关技术的积累也应该是原因之一。
5.通讯公司。
通信领域的企业投资都是VR内容,金额都在数千万美元。
专注于移动信息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恒信移动投资了VR内容提供商The Virtual Reality Company。
从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业务相关性来看,相关性并不大。
不过,HTC拥有HTC Vive等独特的VR PC设备,因此对VR平台和社区的投资可能有业务需求。
6。
电子商务 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对Magic Leap的投资可以算是一个代表。
阿里巴巴对Magic Leap的投资发生在年初。
到目前为止,Magic Leap 已经从两年半前的 40 人发展到现在,并且很有可能在年内达到 10 万人。
自问世以来就引起无数关注的Magic Leap到底在搞什么大动作,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分晓。
平价奢侈品时尚购物网站Modern Avenue斥资1万美元认购硅谷初创公司YouSpace优先股,占其已发行股份的5%。
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团队扩张、专利保护、业务发展等。
YouSpace是一家拥有多维深度传感和非触摸遥控技术的公司。
阿里巴巴曾推出新的购物方式“Buy+”来吸引关注,但却遭遇了不少质疑。
对Magic Leap的投资可能与相关技术的改进和应用有关。
对于摩登大道来说,随着VR逐渐成为标配,认购YouSpace股票或许也是合理的。
7。
房地产与城建:AR在房地产相关领域较为流行。
参与海外VR/AR投资的公司主要来自A股上市公司。
而且投资方向更倾向于AR领域,比如AR眼镜、手势捕捉技术和数字方块AR技术,这些其实都是相关的,而且巧合的是,净投资金额也比较相似,与前两者相同,一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具体看投资方,银江股份主要是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万方是来自河北的房地产开发商,中银股份则相对复杂。
最初公开表示从事房地产、纺织、化工等业务。
、电子及通讯设备产业进行投资及运营,但今年7月底,产业由房地产业变更为计算机、通讯等电子设备制造业。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这些公司与AR/VR行业没有直接联系,但也可以合并。
因此,从投资动机来看,结合未来业务发展是其中之一,但也不排除采用AR。
这个概念是用来抬高股价的,尤其是银江股份。
净额一万美元,更是有凑热闹的嫌疑。
印江以直投形式入股Magic Leap后表示,通过投资,可以与Magic Leap进行直接业务合作,将其产品应用于智慧城市AR显示领域,并进行联合研发、市场推广。
与 Magic Leap 的集成等。
更深入的合作,但对其整体业务能产生多大影响还有待观察。
8、IT供应链 IT等领域主要以VR硬件及相关设备为主。
看来,对于IT供应链厂商来说,技术才是硬道理。
具体来说,联想和京东方均参与了AR眼镜厂商Meta的投资。
新材料公司康得新通过专项投资基金投资美国3D全息投影及VR/AR技术公司Ostendo;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商Liaison Interactive投资了一家从事智能设备研发和销售的创业公司Avegant。
Corp,知名互动设备及软件品牌Razer;苹果供应链高科技企业富士康旗下鸿海集团投资了日本专注眼动追踪技术的虚拟现实初创公司FOVE;从事精密薄膜光学及延伸产品研发的水晶光电是一家制造、生产和销售光电元件的公司,投资了一家专注于波导AR光学解决方案开发的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制造商。
作为一家IT供应链公司,其在海外VR/AR领域的动作或多或少会与其本体业务有关,但可能更看好海外VR/AR技术。
硬件的集中投资减缓了第三季度的增长。
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年及之前中国企业在海外VR领域的动作很少。
这或许与当时VR行业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有关。
毕竟,VR 引起世人关注只是在 2016 年,Facebook 斥资 20 亿美元收购 Oculus 后发生的事情;其中第二季度收购数量最多,达到19起,第三季度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略有下降。
这应该与下半年VR行业国内资本增长情况一致。
与市场冷淡有关。
从投资者类型分布来看,京东方、中华文化产业基金(CMC)等投资机构投资较多。
投资机构应该看到海外VR市场的实力以及退出机制完善带来的相对较低的风险;据传盛大在海外投资了12家VR/AR公司,但公开信息的公司只有6家;富士康、水晶光电、利亚德等供应链占比近12%,且水晶光电有虚拟现实公司的历史。
概念股多次涨停的经历; SMG、宋城娱乐等广电公司,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占比基本一致。
虽然电商只占4%,但阿里巴巴对Magic Leap有着强大的支持。
从投资对象类型分布来看,硬件占据绝对优势——68%,内容和游戏占据32%。
事实上,做硬件的公司一般都是做内容的,所以在63%的硬件投资者中,不可避免地有内容制造者。
中国企业/投资机构对海外VR团队的硬件能力更有信心。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海外VR概念由来已久,技术积累深厚。
目前,科技巨头和大公司无一例外地屈指可数。
在海外,培养新人才无疑更有前途。
企业家表示:技术差距不容忽视。
退出海外有多种方式。
奥拓科技CEO叶晨光认为,中国企业投资海外VR/AR企业的出发点大多是自身的国际化布局。
当然,也有炒作的概念。
至于海外投资相对慷慨,可能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以色列或者美国在算法和技术方面会更有优势。
美国自身的人才结构基础和超级大国背景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他还提到,目前国内VR/AR领域还没有特别有实力的公司。
如果这样的公司出现,这种情况或许会得到扭转。
G-Wearables首席执行官郭成则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企业频频大手笔投资海外VR/AR领域的原因之一是海外资本市场的开放提供了不容忽视的多元化退出方式。
正因为如此,投资者可以相对宽松地评估投资风险。
超凡视觉CTO朱宇迪提到,近期海外投资环境相对保守,中国经济有所上升,市场热点较多。
这是鼓励海外企业到中国寻求资金的原因之一。
至于在海外投资时相对大手笔,他认为海外企业在技术、算法等方面确实有先天优势。
尤其是对比中外VR游戏,国外在游戏风格、美术、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
固有的优势是整个行业,包括主机游戏,都非常成熟。
虽然游戏在中国很受欢迎,但独立主机游戏并不多。
手游和网络游戏较多,VR游戏更偏向于主机游戏。
高点和低点立即出现。
朱宇迪提到,在这些频繁的VR/AR投资中,确实存在炒作概念的现象。
目前,VR/AR领域的商业模式尚不明确。
更多的是“提前上车,等火了我就上车”。
Antvision首席执行官秦政也认为,海外投资环境相对保守,投资机构普遍对国内项目缺乏信心。
很多海外项目在国外筹集不到资金,就来到中国寻找投资。
但他认为,一些中国资本在海外投资时,应该更注重影响力而不是实际意义。
“说实话,中国投资者对海外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很难说。
他们中的许多人跟随趋势,在投资之前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投资,”他说。
我想去美国看看我投资的公司。
对于一些企业家提到海外投资策略差异的原因是海外技术具有绝对优势,秦正不以为然,“说实话,国外有实力的企业的所谓黑科技,很多都是由海外公司做出来的。
”一群中国学生。
”中国人的技术并不差,没有所谓的黑科技,只有学术成果的成功转化,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他认为,当前全球技术一体化,不存在技术优势太大的问题。
但他也表示,外资企业拥有独特的资金优势,再加上大量的资金支持,将深化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
”外资机构不愿意花钱进行长期的技术研发,而国内企业则被迫快速生产产品并销售。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秦正认为,海外企业虽然融资额高,但费用更高,在国内难免会水土不服。
他建议国内创业者还是要努力,找准自己的优势,做好自己的产品。
这是硬道理,“拼融资的时代早已过去”。
整体来看,腾讯和盛大在海外VR/AR领域的投资表现抢眼。
前者赚了很多钱,后者则广撒网。
腾讯投资了微软HoloLens最大竞争对手Meta;阿里巴巴投资了被称为最神秘的AR公司Magic Leap,看到了开始但未见结束,中华文化则在VR拍摄领域相继推出了Jaunt和NextVR。
NextVR在中国获得了网易、中信国安和华人文化的B轮投资,专注于VR直播。
VOKE也亮相鹰图,展现了对中国市场的好感。
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资本的慷慨,市场的利润非常丰厚。
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投资者出国考察,直接来国内露面。
然而,真正的技术差距是与中国市场。
投资机构看好海外技术。
对于国内创业者来说,这段路程似乎更加“漫长”。
但正如秦正所说,努力拼搏,找准自己的优势,做出好产品才是硬道理。
当一家“特别强大”的公司最终出现在中国时,投资者就该转动方向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