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现的密室逃脱打破了商场娱乐收入低的魔咒,运营商却频频开设VR体验中心。
过去一年,Immersive、Mysterious House、Choice等昔日密室逃脱品牌纷纷推出VR品牌,在北京各大商场遍地开花。
如果说去年是密室逃脱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今年就是VR体验的元年。
更新颖的玩法、更丰富的利润、更容易复制的运营模式,让曾经的密室逃脱经营者纷纷“转行”,而其背后还有着商业经历。
密室品牌瞄准VR。
几年前几乎一片空白的城市VR游戏市场,如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今年4月开始,短短几个月,VR体验中心在北京的商场里遍地开花。
在北京热门商圈,乐客VR在三里屯打造了一个“充满乐趣”的VR乐园;神秘世界在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开设VR体验馆;精选VR体验馆也在Utang商场积累了一定的人气;此外,北京圣维特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VR项目“V世界”也于7月底在王府井in88购物中心上线。
其中许多品牌都是在购物中心引入逃生室的公司。
看到这么多密室逃脱经营者转向VR体验馆,人们不禁会想,先办密室逃脱再做VR体验是不是更方便呢?事实上,密室逃脱刚进入商场时,虽然能够创造大量营业额,但由于固定消费群体、场地限制等因素,一度被贴上“短命鬼”的标签。
相比之下,VR体验馆的核心要求在于技术和内容,场地要求较小,受众范围更广。
神秘世界联合创始人胡宇翔介绍,VR体验中心可以让体验者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与密室逃脱相比,VR体验馆不仅娱乐项目更多,而且在运营成本和运营收入上也更具优势。
展现吸金潜力 虽然VR体验馆占地面积不大,但其出租能力并不逊色于密室逃脱。
位于三里屯SOHO的“乐梵天”VR乐园可以说是占据了一块宝贵的土地。
虽然这里不乏客流,但也为VR体验中心承受着相当大的租金压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乐梵天”的经营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每月租金不低于10万元。
以此计算,该VR体验中心的租金价格约为26元/天/平方米。
根据RET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新兴业态研究报告》数据,逃生房的租金价格约为2-3元/天/平方米。
从客单价来看,VR体验中心的客单价明显高于密室逃脱。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密室逃脱单价约为每人80元,游戏时间约为1小时,主题室最多可容纳4-8人。
VR体验馆方面,短期VR体验项目,以秘密世界西单大悦城店为例,5分钟内体验游戏需要花费30元; 50元10分钟左右。
对于体验时间较长的VR项目,以精选体验馆的“无惧”主题为例。
单人原票价为人民币,预售票为人民币,比赛时间为半小时。
胡宇翔表示,神秘屋的密室逃脱价格一般都在万元左右。
《神秘世界》的VR项目最初是按照第一代VR蛋椅的定价和密室逃脱的定价进行的。
从平均盈利能力来看,VR体验馆的营业收入可比密室逃脱高出20%左右。
据了解,神秘屋是国内密室逃脱连锁品牌,神秘世界是该品牌旗下的VR体验中心运营品牌。
能否摆脱短暂的循环。
据瑞易得调查显示,商场大型逃生室平均每年利润可达1万至1万元。
虽然能赚钱,但由于消费群体固定、市场容量有限,密室、鬼屋往往被贴上“短命”的标签。
与密室逃脱相比,VR体验中心的管理更加灵活。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密室逃脱一般需要较大的空间。
以占地1平方米的密室逃脱体验馆为例,场内可设置5个左右的主题房间。
胡宇翔说,经营密室逃脱,五个主题室的开业费用大约在1万到1万元左右。
相比之下,经营VR体验中心需要平方米的空间,开店成本可以控制在40万元左右。
密室逃脱和VR体验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很多地方确实是一致的。
在胡玉祥看来,过去经营密室逃脱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年轻白领和中小学生。
这群人对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此外,随着商场体验业态升级,商场逐渐成为“80后”、“90后”的聚集地。
吸引定向消费是密室逃脱选择在商场开设的重要原因。
从这些方面来说,VR体验博物馆也是如此。
另外,对于密室逃脱运营商来说,成本主要是租金和装修,而且每次主题更新都需要对主题室进行彻底的大修。
对于VR体验中心来说,租金和设备投资是主要成本,但娱乐内容可以随着游戏设计随时更新,店铺复制和扩张相对容易。
核心转向内容驱动的一年被认为是VR元年,硬件渗透率稳步上升。
分析人士认为,在硬件普及之前,线下体验将成为VR商业模式的重要变现风口。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市场主流VR硬件保持同一水平时,VR体验中心竞争的核心将转向内容竞争。
据中国投资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VR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VR产业投资案例已达58个,其中硬件设备投资58个,内容制作投资43个,其余 16 项为分销平台投资。
总投资规模超过40亿元,其中去年投资案例57个,投资规模24亿元;今年上半年,投资案例38个,投资规模15.4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VR产业的发展集中在硬件设备领域。
各种硬件产品层出不穷,相应的内容也极度匮乏。
这让VR行业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VR产业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保证充足的优质内容,并与硬件开发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技术、内容和运营是VR企业急需挖掘的三大金矿,但同时也是制约VR行业发展的三座大山。
一些从事VR游戏内容制作的从业者表示,VR内容的稀缺主要是由于制作成本高昂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稀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VR内容还不够丰富,主要是缺乏巨头参与。
现阶段,适配VR硬件的内容非常稀缺,且质量普遍较低。
华盖资本合伙人徐立表示,随着VR市场持续升温,大量资本进入,硬件设备不断更新迭代,VR将从硬件发展驱动的阶段走向硬件驱动阶段。
通过高质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