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动西(公众号:zhidxcom) 正文 |宇阳 最近一段时间,百度一直在与硬件展开竞争。
原因有四:其一,以技术为导向的百度实实在在地发力打造硬件,从去年11月开始就发布了两款智能音箱产品;其次,它投资硬件公司,最近宣布的战略投资是无屏电视制造商吉米、智能硬件初创公司小鱼家家以及创维子公司Cookaa;三是加强与硬件企业的合作,近期宣布与小米、华为、海尔等达成战略合作;第四个部署了百度AI加速器,通过投资、孵化器等力量将百度AI技术带给初创公司,硬件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智能事物的不完全统计,其实不仅仅局限于近期。
百度一直有一个“硬件梦”。
百度此前曾在2018世界大会上推出了BaiduEye可穿戴智能硬件。
其主要应用是语音交互;还有一个“筷子搜索”硬件,最初是百度愚人节的营销玩笑,后来被百度制作出来使用。
食品检测的“筷子”;还有一款内置百度语音识别模块的“酷”蓝牙耳机……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能“善始善终”。
在硬件方面,百度之前从未达到过规模。
AI时代,百度似乎更加痴迷于硬件,但百度真的能做出成功的智能硬件吗?我们不妨看看百度在硬件入口上的四步“棋”。
1、亲手打造智能音箱。
这一切都要从现任百度集团总裁兼COO陆奇的到来开始。
▲百度集团总裁兼COO陆奇 陆奇作为关键领导者,成功领导了微软传统业务向云计算的转型。
当百度这艘大船在“风暴”中摇曳时,他临危受命,再次扮演“舵手”的角色,接手百度这艘大船,修复内部、明确航线、引领发展。
百度到AI的彼岸。
自今年1月登陆百度以来,陆奇在业务和架构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并宣布All in AI(虽然李彦宏后来站出来表示自己没有说过,但百度发展AI的决心有目共睹) )。
同年2月,百度以1亿美元全资收购智能硬件初创公司渡鸦科技。
创始人陆成出任百度智能家居硬件总经理,直接向陆奇汇报。
这是百度与AI硬件结缘的开始,也代表了百度想要打造一款能够攻克全链路“坑”的AI能力硬件产品。
再有就是百度第一款智能音箱的故事,历时8个月打造,数千人参与,45天克服材料问题,87天将设计图纸快速落实到产品中。
此前,Raven团队成员告诉智动智,智能音箱项目于今年3月启动,5月底出第一个设计方案。
随后在工厂对材料和产品进行测试,并于10月初发布了第一批样机,并于11月启动了生产线。
原型已完成。
从图纸定稿到产品上市仅用了87天。
他们为这种速度和效率感到自豪。
▲渡鸦智能音箱于去年11月16日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
渡鸦H智能音箱终于在去年11月16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
创始人李彦宏和COO陆奇亲自支持。
赢得了近一半的会议时间,获得了会议第一名。
而不少媒体则戏称,百度世界大会变身智能音箱大会。
百度度米事业部总经理景坤曾向智东智表示,百度世界大会已经举办了11年,这是第一次发布智能硬件(但百度之前推出的硬件起步并不好,最终也结束了)好吧)来突出这款智能手机。
硬件对于百度的重要性。
他以微软的surface为例。
微软的主业是操作系统,而其硬件则是它需要一个软硬件一体化的设备来推动整个笔记本的转型。
百度做智能音箱的目的也是如此。
通过亲自打造端到端的智能硬件,不断填补操作系统的“漏洞”,让操作系统更有利于用户体验。
2、时隔四个月推出“小都在家”。
今年两会期间,李彦宏也没有错过这个“热点”,为当时尚未发布的“小度在家”造势,表示即将推出带屏智能音箱。
紧接着,百度内部宣布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SLG),整合度米事业部(语音技术)、硬件生态渠道部(渠道)、渡鸦工作室(硬件)三大业务,通过软件、硬件和渠道。
三位一体的布局也表明百度对智能家居业务的高度重视,并由COO陆奇直接负责。
3月底,百度在大本营百度科技园真正发布了小度家庭智能音箱。
当时,景坤激动地说,这个产品是百度牵头,李彦宏直接敲定的。
有朵米和小鱼之家智能音箱两款。
团队紧密合作,以用户为中心,全面思考终端、服务、AI能力,打造高品质硬件。
人民币的价格据说是由大老板李彦宏亲自决定的。
根据智能物联网产业链调查,这个价格可能连材料成本都覆盖不了,而市面上带屏的产品大多售价在千元以上。
百度这次卖硬件确实是亏钱了,这也表明了其进军硬件行业的决心。
那么百度为什么要打造一款带屏的智能音箱呢?景坤表示,这是一款真正方向正确的产品,即通过语音+视频呈现更丰富的信息,但语音仍然是主要的交互方式。
在海外,亚马逊打造了两款带屏智能音箱,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超过100万台)。
谷歌还与索尼、联想、LG、JBL等公司合作,打造带屏幕的音箱。
随着智能音箱销量的火爆,拥有爱奇艺、AI视觉技术等影视资源的百度打造带屏音箱也是水到渠成。
事实上,百度创建小度首页的目的与Raven H大致相同。
景坤进一步表示,Raven是高端时尚品牌的标杆,而小度首页是另一个标杆,是一个高性价比的大众品牌。
百度最终的目的是将AI能力变成一个平台和生态。
3. 同样拥有人工智能硬件梦想的谷歌也不例外。
在大洋彼岸,还有一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公司,正在投资智能硬件,热情远超百度。
说到做硬件的科技公司,谷歌极其“痴迷”,堪称百度的“导师”。
移动互联网时代,谷歌有硬件野心。
当时更多的是为了更好的打磨Android操作系统。
其还在2018年推出了AR“黑科技”产品Google Glass,虽然最终失败了。
在AI时代,谷歌去年重新定义了“AI优先”的发展战略,更加专注于硬件。
去年中秋节,谷歌推出了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翻译耳机、智能相机等7大系列硬件产品,给你一个“强势”的谷歌。
两个典型代表是Pixel手机和Google Home智能音箱。
为了打造智能手机,谷歌去年9月斥资11亿美元收购了HTC打造Pixel手机的团队,并于去年10月推出了Pixel Visual Core图像处理芯片。
据称,谷歌也在开发消费级AI芯片。
该芯片的开发是为了为算法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以实现谷歌在视觉方面的AI应用。
谷歌的另一个重要布局是智能音箱。
去年中秋节,它发布了大、小两款智能音箱。
谷歌已全面覆盖高、中、低三个价格区域。
去年“黑色星期五”促销季,谷歌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新推出的Google Home Mini从平时的最低价49美元降到了19美元(约合人民币)。
Google Home原价美元也下调了50美元。
可以说,在降价方面,谷歌并不逊色于亚马逊Echo。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谷歌今年第四季度占据了35.7%的市场份额,而亚马逊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为51.8%。
谷歌正在迅速追赶。
随后在 2019 年 CES 上,谷歌与亚马逊就语音助手展开了一场“肉搏战”。
谷歌甚至与亚马逊发起了罕见的广告营销战,并拉拢索尼、联想、LG、JBL等厂商共同打造Screen音箱,面对亚马逊Alexa在语音生态中的主导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
这背后的谷歌打法,用谷歌CEO皮查伊的话说,真正解决AI时代的问题,依靠的是“人工智能+软件+硬件(AI+Software+Hardware)”的方法。
AI能力的落地,必须在硬件层面提供所需的算力,并针对终端和场景进行技术打磨。
只有克服软硬件上的“坑”,才能打造谷歌在AI方面的优势,最终打造出语音交互平台。
。
谷歌和百度两大搜索巨头都选择在AI时代积极拥抱硬件。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做硬件并不是他们的初衷,而是解决AI时代的问题需要统筹兼顾,需要软件和硬件的深度耦合,即AI+三位一体。
软件和硬件构筑了护城河,让技术能够真正落地。
谷歌和百度的硬件开发背后,都是为了抢占语音交互入口,将AI能力变成平台和生态。
谷歌的策略和玩法也可能为百度指明方向。
作为打造智能音箱之后的下一步,百度是否也会研发自己的AI芯片?四三步“棋”正在加紧生态落地,打造AI硬件。
布局入口只是百度AI硬件梦想的一小部分,百度想要的是抢占更多承载AI能力的入口。
为了打造语音交互平台,百度实施了投资、合作、AI加速器+百度创投三步走。
这三步“棋”分别针对三个不同的企业抢占并落实硬件入口。
此次战略投资主要针对细分市场优质硬件企业。
近日,百度领投极米无屏电视D轮6亿元、10.55亿元。
袁征投资酷开电视,战略投资智能硬件公司小鱼家。
百度利用这些硬件公司抢占主要细分市场。
战略合作主要针对流量入口巨大的硬件企业。
去年11月以来,百度与小米、华为、创维、海尔等不同领域的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抢占智能手机、电视、家电等巨头硬件入口。
此外,百度还与移动芯片巨头高通达成战略合作,优化骁龙芯片平台中的DoerOS对话式AI系统,为百度抢占更多手机入口铺平道路。
百度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初创企业为目标,通过投资、孵化、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产业链各个环节。
例如,百度AI加速器一期涉及教育、医疗、新零售、家庭机器人、智能手机等,客服、农业等领域包括AI芯片、(语音、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应用提供商、终端硬件厂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从而为百度AI生态圈培育更多动力。
正如百度创投合伙人齐玉杰透露,百度创投首期基金规模为2亿美元。
去年投资了50多个AI项目,主要是为百度AI战略打造生态链服务。
通过这三个步骤,百度正在快速将AI能力投入大型硬件门户和细分市场门户,并通过AI加速器积极培育产业链力量。
这三招,加上以百度DuerOS平台和为中心的智能音箱硬件,可以快速抢占重大场景,建立重大硬件入口。
正如景坤开玩笑说的:“今年三月是我最忙碌的一个月,我的忙碌与我的黑眼圈成正比。
”与此同时,百度也亮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多家合作伙伴,落地主控设备超过80种,DuerOS平台开发者0多家,智能设备激活数达1万台,月活跃设备数达到10,000。
但加速落地的背后,百度也面临着一场硬件入口争夺战。
5. 真的有可能创造出一款轰动一时的硬件吗?通过百度亲手打造硬件、一系列战略投资、战略合作,以及AI加速器+百度创投的布局,不难看出这一“组合拳”各自的逻辑:百度亲自打造智能的更大目的音箱是为了跑通软硬件耦合的“坑”,真正实现AI能力,第二个“小度之家”产品是与小鱼之家合作打造,而不是亲自跑全流程,可见百度的目的并不是智能硬件本身。
战略合作是与小米、华为、海尔等拥有海量硬件入口的企业合作,抢占顶级硬件入口;而对极米、酷开、小鱼家家等的战略投资更多是为了抓住细分场景,布局长尾。
入口。
最后一步,AI加速器+百度创投,投资或孵化早期初创企业,为百度AI生态打造更多动力。
此次合并的目的是抢占AI硬件的入口,平台化百度的能力,落地AI技术能力和内容服务。
但此时百度真正的问题是能否真正打造出重磅硬件来支撑自己的“硬件梦”。
毕竟,百度在硬件方面缺乏经验,在供应链控制方面也存在短板。
至于Raven音箱在上市初期的定价,很可能只能成为“标杆”,无法承担成为爆款产品的使命。
目前看来,售价仅为1元的小度可能是百度主推的产品。
目前,京东的预订量约为17万。
不过,根据智能音箱老手的反馈,一万元的价格根本无法覆盖小度在家的成本,其成本在千余元左右。
面对今年小米和阿里巴巴通过低成本产品争夺市场的局面,百度愿意投资多少、跟进多久仍存在疑问。
至于做智能音箱的互联网公司,业界似乎比百度更看好阿里巴巴和小米。
在AI能力落地方面,BAT发起全面战争,抢占AI硬件入口。
相比阿里巴巴和腾讯,百度在拥抱AI、抢占硬件入口方面的势头和布局似乎更为迅速。
比如在智能手机入口方面,百度已经与华为、高通等达成战略合作,OPPO、vivo也采用了百度的语音交互技术等,国内手机入口似乎都被百度占据了。
另一方面,百度还成立了智能生活事业群,加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
然而,围绕智能生活,入口争夺战也异常激烈。
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通过去年的“疯狂”促销已售出1万台。
阿里巴巴凭借自身的入口优势,专注于语音交互系统和智能家居平台。
据阿里巴巴AI实验室负责人浅雪介绍,目前阿里巴巴智能家居平台已接入数万台家电,涵盖39个品类、72个家电品牌。
腾讯内部两大语音平台腾讯云小微和腾讯叮当近期也加紧布局。
利用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他们不断推出更多的硬件。
在行业发展初期,随着BAT的跟进,谁将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者还很难说。
这个时候,执行的能力和速度就至关重要。
各公司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速度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