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靠概念走江湖 “伪智造”何来“真智能”

时间:2024-05-22 10:23:41 科技赋能

“假情报”如何变成“真情报”?近日,一款商用智能自动炒菜机亮相上海博览会。

现场工作人员用机器烹制出各种美味佳肴,引得观众纷纷品尝。

80后的北京市民刘先生最近装修了自己的房子。

为了跟上潮流,他在新家安装了很多智能家电:可以用手机远程控制的智能电视、智能门锁、可以语音开关的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空调……他原本想体验一下“黑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方便多少。

他只是从按下一个遥控器和另一个遥控器变成了按住它。

拿出手机,点击一个又一个软件。

“我觉得我已经被这个概念‘设定’了。

”他向记者抱怨。

靠概念“行走世界”、“智能家居”的生活场景确实令人兴奋,而“未来概念”也火了市场,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海尔、美的、格力、TCL等传统家电厂商几年前就紧锣密鼓地加速智能化转型。

小米、阿里巴巴、京东等新兴互联网企业也不断推出多款智能家电或智能家居平台,试图占领智能生活的入口。

然而,整个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看来产品还处于“低智商”阶段,理念难以落地,有的甚至是“假智造”。

“我的智能门锁是用手机来控制门的开和关的,一开始我觉得挺新奇,但后来开始用了,发现不对劲,我什至走到了家门口。

”拿出手机点击一下,与拿出钥匙开门相比,“不太智能,还有被黑客破解的风险。

”刘先生还表示,他家的电视、洗衣机都有语音。

操作功能,却听不懂妈妈的山东话指令。

“现在的智能产品,噱头多于实用性。

“一开始很容易让人们对概念感到困惑,但实际上却透支了消费者的兴趣和信心。

”刘先生告诉记者。

“智能制造”是未来产品的趋势,因此也成为了未来的趋势。

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出现了很多让人大开眼界的产品:售价1.6万美元的声控智能冲水马桶,以及售价1.6万美元的智能叠衣机器人,号称可以。

操作家里的智能音箱……有网友表示:“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专家表示,这种肤浅的“假智能”不太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每个智能家居产品都需要使用自有品牌厂商的手机软件,这暴露了人工智能标准化滞后甚至缺失的问题。

体系建设。

这影响了技术应用和产业链打造,成为行业痛点。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电普遍存在协议不兼容的问题。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智能产品厂商各自为战。

每个人都想使用自己的技术标准,不愿意互相妥协。

例如,海尔的“U+”智慧生活平台已完成设计,通过信息安全系统国际认证,并提供标准接口。

但由于其他厂商不愿意合作,这个平台仍然是一个空舞台。

“整合”被分割成单独的实体。

真正的智能显然不是多个手机应用控制的智能硬件的堆积。

如果一个家中所谓的智能家电都采用不同的标准,并且不能相互通信,那么它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智造”。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目前人工智能行业缺乏标准化体系,虽然人工智能新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长,但品牌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用户无法体验到智能带来的便利。

迫切需要制定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

规格。

同时,“智能”的认定缺乏可量化的实施标准。

以目前非常流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为例。

虽然国家针对扫地机器人性能检测方法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这些都仅限于质量是否合格,对样品质量水平没有量化要求。

市面上不少智能扫地机器人宣传路径规划、智能、超声波、防摔、扫擦一体等功能,但实际使用效果与宣称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用匠心提高“智商”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在深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去南非、巴西等地拓展业务时,对方告诉她,格力空调不错,可惜是“中国智造”。

董明珠问道:“‘中国智造’怎么了?”对方回复:“‘中国智造’质量不好。

”近年来,中国人纷纷涌向日本购买马桶盖、电饭锅。

国内市场巨大,价值数千亿美元。

消费资金流失到国外。

“我们的企业家做了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董明珠反思,“每个人都要有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只有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想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掌握关键技术,提高产品“智商”,夯实产品品质。

工信部出台相关政策,决定以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大飞机等为重点,加快消除质量瓶颈。

黑科技”成为“真正的智能制造”,它将拥有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