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体育市场还是伪需求?智能穿戴+教育能否应对挑战?

时间:2024-05-22 10:11:52 科技赋能

,当互联网教育概念刚刚在投资圈兴起时,运动可穿戴设备就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无论是硅谷的明星公司Jawbone,还是国内的Bong手环,都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但如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虚拟之火正在降温。

Apple Watch 销量不及预期,Misfit 和 Pebble 相继被收购,多家以运动为卖点的可穿戴初创公司尸横遍野。

大量案例证明,运动+可穿戴设备并不是人们曾经想象的巨大市场,甚至可能只是一种“伪需求”。

然而,可穿戴设备也并非没有优点。

例如,在中国,针对3-6岁儿童、以定位、通话为主要功能的安全手表,已发展成为年销量数千万的智能硬件品类。

因此,对于可穿戴硬件设备的创业者来说,找到细分群体的具体需求,可能比单纯做运动、睡眠、心率监测更容易“生存”。

青岛冠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曲杰告诉笔者,教育+可穿戴可能是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

逻辑是这样的:成人可穿戴设备的衰落源于现有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体验更好; 3-6岁儿童对安全的焦虑,促成了儿童安全手表的细分市场,而儿童与成人之间还存在一个市场缺口,即K12年龄段。

显然,他们最大的需求是教育。

此外,K12学生的其他几个特点也使他们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合适目标客户群:·足够“酷”的可穿戴产品可以满足表达个性、不想被贴上“孩子”标签的青少年学生。

对标签的需求; · 大部分中小学不允许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但学生和家长之间有电话联系的需要; · 基于智能设备的学习工具,如词典、工具书等成为学习的标配;基于这些对市场的判断,冠一科技开发了一款名为“腕语”的智能手表,主打“轻学外语”的理念,针对9岁以上的学生市场。

其主要功能是为了辅助外语学习。

基本功能方面,除了像苹果一样的十几个花哨的时间表盘外,计步器、心率检测、定位功能都被加载到系统中。

和普通儿童电话手表一样,插入电话卡后可以直接拨打电话。

曲杰表示,WristLanguage支持3G网络,而不是智能手表中更常见的2G。

考虑到这款手表定位为学生在校唯一的智能设备,其主要功能和连接内容都需要足够好的移动网络。

考虑到体积和功耗等因素,3G是更合适的选择。

这款手表的主要使用场景是便携式外语学习,其主要功能是在手表上安装词典。

据了解,腕语内置语音翻译功能,包括14种语言的语音翻译,以及有道词典的详细词义功能。

根据手表的应用场景,词语查询的输入采用语音输入。

另一个与学习相关的应用程序是听力。

这款手表内置来自喜马拉雅的音频内容,包括课本同步材料、赖世雄等听力资源。

曲杰认为,在学校环境中,智能设备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角。

作为学生的助手,具有查词、泛听等工具性功能就足够了。

虽然基于Android开发的系统让这款手表拥有了更多的应用可能性,但冠一科技团队仍然决定不开放应用市场以及用户自主安装应用的功能。

他们认为,作为一款面向学生的产品,功能约束是必要的。

家长作为付费主体,不希望学生在电子产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用完即走”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对于家长来说,这款手表设计了与微信公众号相关的功能。

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掌握孩子全天的动向。

在对已激活的数千台设备进行回访时,有家长表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不再愿意佩戴“小天才”等卡通风格的儿童手表,但现在购买还为时过早为他们准备了一部手机。

这款主打教育和安全的产品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外观也比较符合青春期学生的审美。

目前,该产品正在进行第二轮量产,并已在京东众筹。

曲杰表示,未来除了直接向C端销售外,主要销售模式将是与培训机构合作。

从早期的实验来看,这款具有学习属性的产品在教育场景中可以更顺利地销售。

在K12领域,服务和软件一直是主旋律。

虽然网龙等一些大公司已经推出了针对公立学校的平板产品,但很明显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角。

而这样一款纯粹靠硬件赚钱、甘愿扮演“配角”的产品,市面上并不多见。

能否开辟像儿童安全手表这样的新子品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