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中国大学生信用状况研究报告发布:大学生信用认知与行为提升

时间:2024-05-20 01:57:34 科技赋能

“青年有信用,信用可贵”,这个口号是共青团中央、全国人大发布的《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

发改委、人民银行已经一年了。

大学生的信用认知和行为在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8月9日,“信青杯”信用火传播创意大赛决赛暨《中国大学生信用现状调研报告》大会在北京举行。

从全国100多所高校的参赛队伍中评选出15支决赛队伍,全国高校信用大使赛区学生代表和30余家媒体代表共同见证了冠军的诞生和新大学生信用状况研究的发布报告。

报告称,近两年来,在监管机构、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共同关注和推动下,大学生信用意识水平显着提升,信用行为明显改善。

本次大赛暨新闻发布会在中国人民银行工商管理司、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指导下,由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简称“联盟”)主办,由北京宜信致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联盟”)主办。

《诚意》)是协办的。

北京信用协会秘书长总经理赵卉女士、北京信用协会秘书长安明先生、广东财经大学信用管理学院院长唐明琴教授先生、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秘书长张晓燕出席活动并致辞。

传播信用知识、推进青少年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青年有信用,信用可贵”。

信用是年轻人最大的财富。

加快青少年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要求。

但青少年信用体系建设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青少年信用信息分散、青少年信用记录严重缺失、青少年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修复机制等问题外,青少年信用服务体系和服务市场也有待完善。

其中,对青少年的信用教育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北京信用协会秘书长安明在发布会上表示,“青少年信用体系全面建设是党和政府关心、社会关心、青少年关爱的一项重要任务。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建设青年信用体系,培育和践行青年诚信理念,是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要求。

此次发布的研究报告,有利于社会各界教育青少年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信用状况,为完善青少年信用服务市场、提高青少年信用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教育》指出,全国近40%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信用知识。

经过2年的发展,在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信用知识普及下,《中国大学生信用现状调研报告》发现大学生群体的信用认知和信用行为都有所提升。

大学生的信用认知和行为都有所提高,更加注重理性消费。

现场发布的《中国大学生信用现状调研报告》由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发布,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秘书长张晓燕现场进行了全面的报告解读。

她指出:“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信用认知和行为的定期跟踪观察,我们欣喜地发现,近两年来,以我国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

” “进步好。

”报告指出,近两年,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水平明显提升,熟悉央行个人信用报告的学生比例由2018年的12%上升至35%。

2018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明显改善,更加注重理性消费,更加合理地使用生活开支。

当面临生活费用不足以满足自己的开支时,42%的受访大学生会选择给予。

针对大学生信用现状的变化,知信里的总经理女士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者和发起人之一。

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理事长表示:“十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中国公众的信用认知水平和信用行为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国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扎实实施。

风险管理公司愿意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向公众普及信用知识。

大众公益平台联合发起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积极投入青少年信用教育和信用体系建设。

通过在学校培养大学生信用、金融相关知识和技能,建立大学生信用专业人才发展基地,帮助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一个懂事的人。

“信用”和用好“信用”的青年人才,将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

2016年发布的报告数据证明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

超过80%的大学生愿意或考虑参与信贷。

建设相关活动的成果令人欣喜。

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努力,以及大学乃至全社会的力量,让信用的种子在大学生群体中扎根,让中国的大学生能够更大规模地培育成为信用。

社会上有知识、有责任心的信用人,帮助他们了解诚信的价值,更好地适应未来信用社会的生活。

“大学生还缺乏信用和金融知识,信用传播渠道直接影响了他目前的信用认知,对信用的全面认识还缺乏。

张晓燕在解读现场报告时指出,65%的大学生不明白个人信用报告相当于个人“经济身份证”;超过70%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情况。

相关惩戒机制将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目前,大学生对于信用逾期后被列入黑名单、法律诉讼等后果还没有全面了解。

同时,大学生对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有待提高。

报告显示,近4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月利率背后的实际成本。

正因为如此,33%的学生接受了超过1.6%的月利率,核算贷款成本后的年利率将超过20%。

“信用传播渠道的多少、信用传播活动的丰富程度,都会对大学生的信用认知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

从大学生目前对最基本的信用工具——信用卡的使用和认知来看,由于没有清晰的认识,信用卡,而84%的大学生人日常并不使用信用卡。

”张晓燕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对于充满学习能力的年轻人来说,只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信用卡渠道,青少年的信用状况将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监管机构、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84%的青少年的信用状况将得到改善。

2017年引起社会关注的“校园贷负面事件”得到改善。

大学生对校园贷负面事件有了清醒的认识。

“信任青年杯”创意大赛是当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青杯”信用火创意传播大赛决赛。

决赛将在全国15支各具创意特色的参赛队伍之间进行角逐。

北京信用协会秘书长安明、北京信用协会办公室主任安宏宇、秦皇岛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周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冯英、北京信用协会组织发展经理徐宜信普惠金融个人服务中心管理部靖宇和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秘书长张晓燕担任最终评审团。

经过近4个小时的决赛,冠军队伍最终决出——广东财经大学(第19组)。

其带头老师叶向荣荣获“最佳指导老师”奖。

据张晓燕女士介绍,本次活动由全国大学生信用大使联盟发起,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

来自100多所高校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其中,信用认知调查和信用知识传播环节。

大学生在全国各高校传播开来。

通过青少年信用认知现状调查、信用火种创意方案设计、创意方案实施、创意方案及成果展示、方案传播效果报告五个环节此次活动带领全国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通过自己的信用知识创意设计与实践,将实用的信用知识与生动的沟通方式结合起来,让参与的大学生对信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更有创意的方式向更多年轻人传播信用意识。

广泛的学生和其他青年群体,帮助“青年有信用、信用可贵”的理念被更广泛的青少年认识和接受,推动诚信大学和诚信社会的实施和建设。

“这次发布的报告还提出了几条针对性的建议。

大学生正处于获取知识的时期,正确的引导将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时对自己和社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为大学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大学生信用的宣传教育,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志愿者活动,对优秀青年志愿者实施联合诚信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