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播种(1)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一般宜适时早播。
(2)播种方式可用7.5厘米、15厘米单条或30厘米双条机播种。
(3)深播后,应覆土3厘米,并适当镇压。
(四)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形、茬口确定。
一般每公顷优质小麦保苗5~600万株。
(5)播种量以每公顷苗数计。
、千粒重、发芽率、清理率和大田保苗率(90%-95%)来计算播种量。
(六)播种质量 播种时应尽量保证不重播、不漏播、深度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播种。
抑制、2、施肥(1)生产所用肥料应以有机生产系统内循环资源为主,适当购买外来肥源。
①例如使用1-6个月已完全腐熟的肥料。
?一、播种 (一)播期 一般在保证播种质量的前提下,宜适时早播。
(2)播种方法可采用7.5厘米、15厘米单行或30厘米双行机械播种。
(3)深播后覆土3厘米,并适当压实。
(四)密度 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地形、茬口确定。
一般每公顷可保存优质小麦苗5~600万株。
(5)播种量按每公顷出苗数、千粒重、发芽率、清理率、田间成苗率(90%-95%)计算。
(6)播种质量:尽量避免重播或漏播,保持深度一致,覆土严密,播后及时压实。
2、施肥 (1)生产所用肥料应以有机生产系统内循环资源为主,适当采购外来肥源。
①若使用已充分分解1-6个月的有机堆肥,人粪、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
②每公顷施优质农肥30吨,应与耕地、耙地结合施用。
③秋季是植物储备养分的时期。
此时,叶子上的光合作用仍然旺盛,大量的养分可以输送到根部。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秋季施肥。
(二)商品有机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在使用前必须得到有机食品认证部门的明确认可并颁发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根据小麦的生长和肥料需求进行补充。
(3)种肥应分箱播种,不得将种子与肥料混放。
3、田间管理 (1)压榨幼苗。
三叶期压青苗。
用“V”形压机或石辊压1-2次。
采用压脊方式,禁止高速运转。
当地面坚硬、潮湿或幼苗脆弱时,避免压榨。
(2)松土与除草 ①在土质疏松、宽行距播种地块,分蘖期需人工除草一次,对活土进行通气,有利于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
②除草时,可采用人工除草和中耕机械除草方法。
③生长期应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进行灌溉,保证一次足量灌溉。
如遇春季干旱,除浇足底水外,三叶期至分蘖期可再次浇水。
④病虫害防治应从生态系统整体考虑,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孳生、有利于各种天敌繁殖的环境条件,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⑤做好病虫害预判,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预防措施。
主要以物理和人工控制为主。
四、采收(1)采收一般在蜡熟中后期进行。
(2)收获时,要求将收获的农作物打捆编码,及时运输,并脱粒。
机械收获不应造成二次污染。
(3)入库脱粒后,应及时烘干、精选,实现单品种采收、拖运、码垛(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脱粒、入库、销售。
五、种植技术要点 (1)基本肥力要求是麦田有机质含量为1%-1.5%。
每亩施有机肥4000kg-5000kg,标准氮肥40kg-50kg,标准磷肥25kg-50kg,钾肥(硫酸钾)7.510kg。
。
并应进行相应的配方施肥。
(二)播期和播种量 适时(10月5日左右)播种小麦,基本苗数为每亩8万—12万株,播量要求严格按照计划出苗数、千—粒重、发芽率。
晚播小麦(10月下旬),基本苗每亩25万株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需灌水3-5次(底层保湿水、越冬水、拔节孕穗水、灌浆水等)。
(4)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
(5)适时采收要求蜡熟末期采收。
如果面积较大,也可在蜡熟中期采收。
二、种子生长过程记录表 1、种子在生长期间,是从种子发芽、出苗、生根、生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果,到生产的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
新的种子,称为种子。
寿命。
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天数称为生长期。
小麦的生育期一般为230-270天。
2、生育期(1)为了便于栽培管理,根据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将植物的一生分为12个生育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苗、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阶段。
(2)灌浆期可分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全成熟期。
3. 成长阶段。
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以将连续的几个生长期组合成一定的生长期,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期。
(1)苗期:从出苗到建苗阶段。
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生长根、叶和分蘖。
(2)中期:上升期至开花期。
这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的阶段,包括根、茎、茎的生长,以及麦穗的分化和发育。
(3)后期为开花至成熟期:又称籽粒形成期,以生殖生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