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落地

如何看待4月28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100万例?

时间:2024-02-26 18:54:55 技术落地

当前美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4月28日,据称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突破100万。

可以说,确诊病例数非常惊人,时至今日仍有2万多例新增。

可见,由于美国前期低估了疫情,所以现在那里的疫情依然严重!美国人口已突破100万。

这或许就是低估病毒的后果! 4月28日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00万例,实际病例1012147例,死亡56933例,单日新增病例21469万例!目前,美国各州监狱已开始进行大规模检测。

随着检测范围扩大,发现了大量无症状囚犯。

在对俄亥俄州马里恩惩教所的 2,300 名囚犯进行检测后,令人震惊地发现,在 2,028 名检测呈阳性的囚犯中,近 95% 的人没有症状。

根据路透社记者的采访和记录,阿肯色州、北卡罗来纳州、俄亥俄州和弗吉尼亚州四个州的监狱系统中 3,277 名检测呈阳性的囚犯中,96% 是无症状感染者。

经过。

上周末,美国几个州的理发店和一些零售店已经恢复营业。

受影响最严重的纽约州也计划分阶段重启经济。

现在美国疫情这么严重,他们还在想着恢复正常营业。

事实上,他们仍然鄙视病毒。

如果他们早知道新冠病毒有多严重,早点采取防护措施,也许一切都会发生。

也不至于发展到100万人以上缺席的地步!美国的 COVID-19 确诊病例数超过 100 万例。

这可能是他们最初对病毒的蔑视的结果。

我们只能祝愿他们早日摆脱疫情!特朗普再次现身白宫发布会,美国将启动世卫组织“断供”调查。

4月27日,在白宫疫情发布会上“失踪”两天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回来了! 1、特朗普再次公开露面。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经过两天的“休息”,特朗普精神抖擞地于27日重返白宫疫情发布会。

而且我摆出一副无论你有什么要求我都不会麻烦你的自信架势。

27日,特朗普再度现身,但美国记者的提问依然“尖锐”。

首先有记者提问:对于很多人开始使用消毒剂的现象,美国总统应该如何应对?特朗普声称自己对此不负有责任,并表示:“我无法想象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询问周围的医疗专家是否可以通过注射消毒剂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新冠肺炎。

随后,有记者询问美国总统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美国当前的失业潮。

特朗普表示,他相信美国经济将在第三季度有所改善,并在第四季度表现“棒极了”,并补充说明年的美国经济将“令人难以置信”。

有记者问道:“美国六周内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超过了越南战争期间死亡的总人数,总统还能赢得选举吗?”特朗普回复:最初的预测是220万人会死亡。

现在大概是六万到七万。

我认为我们做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决定! Top Powers认为,从上述提问内容可以看出,美国记者提问的方向是质疑特朗普应对疫情的各项措施是否不当。

特朗普的回答一如既往:没有责任,却有很多功劳!此次特朗普重回白宫疫情发布会“舞台”,看来表现不错。

至少他没有再在台下与记者争论(争吵)。

但这也是这些记者故意为之,生怕问题太尖锐,特朗普再次“躲起来”,他就不用再发问了。

但美国议员已经不给特朗普任何喘息的机会,并开始调查追究他的责任! 2.美国国会对特朗普展开调查。

特朗普重返白宫当天,美国众议院对特朗普政府暂停向世界卫生组织(WHO)缴纳会费的决定展开调查。

美国国会对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展开调查。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4月27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艾略特·恩格尔对特朗普政府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表示不满。

对该决定的调查已经启动。

这位议员表示,到目前为止,蓬佩奥向国会提交的削减世卫组织经费的理由只是一些论点,缺乏事实和计划,也没有解释暂停资助后将如何拯救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众议院由民主党控制。

特朗普的“推卸责任”行为让民主党看到了机会,不断利用特朗普的错误政策来批评他在抗疫中的劣势。

特朗普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让原本相对安全的继任之路出现变数!特朗普无法摆脱消毒剂理论的影响。

高层认为,特朗普原本是把白宫疫情发布会作为竞选舞台。

他是唯一一个曝光的人,吸引了所有美国人的注意。

但“消毒水论”提出后,情况很快出现了转机。

很多人发现他对新冠病毒疫情的了解极度缺乏,堪称“科学文盲”。

这也是他“躲藏”两天的原因,就是为了消除舆论的影响。

4月28日,美国COVID-19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00万例,占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的1/3!特朗普显然已经错过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期。

此后,美国新冠疫情更加难以控制,同时面临是否复工的困境。

特朗普的反对者会抓住机会强烈批评他在疫情期间的各项举措。

如果特朗普无法成功,那些被他得罪过的政客和媒体肯定会对他进行“反击”。

卸任后,他恐怕会遇到麻烦!中国的防疫虽然有短板,但缺陷是无法掩盖的,其组织动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COVID-19在中国的爆发是由于政府信息的不透明和人们吃野味的坏习惯……我当时就莫名地生气了。

至少在当时(2020年1月),吃野味导致肺炎疫情仍是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早期政府也确实存在缺陷。

我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有些人的论点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观点空前一致。

质疑中国的制度,质疑中国政府的公信力,质疑中国的防疫工作,污蔑政府刻意隐瞒数字。

也许真正让我恼火的不是他所说的真相,而是他们的语气和措辞。

所以我说,根据2009年美国对甲型流感的反应,如果新冠病毒在美国爆发,美国肯定不会比中国做得更好!现在,我根本无法想象美国的反应会像今天这样糟糕。

例如,我的朋友坚信,中国的疫情死亡人数被大量漏报。

而且我坚信,数据可能不准确,但一方面误差不会太大,另一方面是技术统计错误而不是刻意隐瞒。

不过,我们俩说的其实都有道理,至少评价对方的材料是有道理的。

于是就陷入了谁都说服不了谁的僵局,最后大家都兴奋起来,也越来越愤怒。

当我发现我们完全无法沟通,只是自言自语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争论没有意义,所以我退出并为我的人身攻击道歉。

对于美国的疫情,我想老朋友的态度大概和美国人的态度无限接近。

首先,中国的数据肯定有水分。

二是有优良的民主制度和监督体系。

即使总统不可靠,美国也可以自我纠正,最终动员各方面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第三,防疫工作不得侵犯人民的自由。

如果自由受到侵犯,就会延伸出更大的灾难,那就是饮鸩止渴。

第四,抗击疫情的不利局面与特朗普有很大关系。

而特朗普只是一个意外。

当然,我不同意他的任何观点。

但一旦质疑中国的数据,一切又变得扑朔迷离了。

由于我们已经是多年的朋友,我试着设身处地为他着想,重新思考他的观点。

不幸的是,我发现,如果我是他,我似乎无法逃脱他自洽的逻辑。

排除我在南方八年的生活经历,排除我亲眼目睹的中国发展的十年,排除南方超强台风后政府高效动员防风、复工复产的亲身经历,我只能用我对二十年前家乡发生的事情的经历。

我的印象是,我不可能对中国政府有那么大的信心。

这让我非常沮丧,因为其中很多内容与言语无关,而是来自十几年的经验,而这种经验根本不是几句话就能赢得的。

更可怕的是,当形成逻辑闭环、形成偏见时,即使百万确诊也无法动摇人们的信念。

我第一次发现,无法明确地说中国的抗疫数据是否准确。

所以,指望100万确诊病例能唤醒美国的朋友恐怕是错的。

即使这个数字再高出十倍,也不会动摇美国人的信心。

因为当那一天到来时,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指责特朗普,就像他指责中国一样。

从历史上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用了一百年的时间进行自我反思。

从怪罪林则徐,到怪罪军事技术差,到怪罪慈禧太后,到怪罪清政府,最后走得太远,开始讲种族、讲华人、讲文化……所以其实我们不不用笑美国,很多事情其实都是人性造成的。

我在很多回答中多次提到,人们一不小心就会站在历史的对立面。

在我看来,我的老朋友也是如此。

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畅想未来,立志让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怀疑他对这个国家的感情。

但当他从海外媒体提出“中国政府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的论点时,尽管他表达的是铁打不成钢的仇恨,但我却觉得十分刺耳。

因为在我看来,海外媒体宣传的党政分离只是一种说辞。

事实上,普通外国人根本不关心中国政府或中国人民。

对他们来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同一个概念。

外媒如此言论令人痛惜!但我的老朋友却用这样的言论来谈论中国。

当然,最让我感到无力的是,他没有恶意,也绝不是白痴。

只是他的人生经历,自然给了他这样的地位。

仔细想了想,我发现一件让我特别沮丧的事,那就是原来我们的立场并不是由我们的意志决定的。

说白了,是由我们的人生经历决定的。

而这段经历,颇有宿命的味道。

也就是说,决定我们爱什么、恨什么、支持谁、反对谁的,可能更多的是命运。

我们组里绝大多数人来自中国,每个人都对我们的辩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我们两个人火药味十足,大家都在实事求是地讨论这个问题。

当我们结束谈话时,我也注意到我的老朋友的言辞发生了变化。

至少那些类似于海外媒体的用语开始变得不那么常见了。

还记得很多年前,我还是一个愤青。

我的一位学弟当着我的面反驳我,告诉我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一句空话!还有人相信!这实际上是我改变对一切事物看法的起点。

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因为在黑暗中待得太久而逐渐放弃了希望。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目睹了太多社会发展的痛苦和不公。

于是我渐渐麻木了,需要有人来温暖我冰冷的心。

我不知道我的老朋友会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也不知道我对中国发展的预测是否真的正确。

但说到感情,我们都说了该说的话。

一切都交给时间。

至于美国,舆论已经开始一点点松动。

毕竟咨询业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省不需要一百年。

中美之间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中国队赢得了这一轮比赛,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使美国的防疫情况如此糟糕,也不代表美国各个领域都不好。

如果我们因此而低估新冠病毒,中国也会遭殃。

美苏四十多年的竞争中,也曾多次起起伏伏、跌宕起伏。

谁骄傲,谁就会受苦。

不到最后一刻,结果还不确定。

我们可能需要迅速将注意力从美国转移到我们自己的问题上。

只有专注于变得更好,而不是关注其他国家有多糟糕的人民和政府,才会拥有未来。

如果你像特朗普一样,专注于失败并推卸责任只会让一切陷入停滞。

美国金融背景雄厚,海外孤立。

或许能经受住几个特朗普的胡闹,但一不小心,中国可能会血本无归。

基辛格早年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认为中国正处于四次战争之中,四周都是强大的敌人,自然无法成为美国式的超级大国。

我曾经也相信过这一点。

现在看来,中国确实无法像美国那样称霸,但中国有自己的路。

虽然在美国这样的强敌包围下,军事上不可能绝对安全,但从这次疫情来看,国家安全并不完全在于军事位置。

在军事上,美国是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的一个国家。

这次其祖国的惨重伤亡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国家安全不在于战备或地理,而更多在于人心。

团结比危山险水更重要。

反之,如果民心分散,互相残害,无论地理位置多么优越,武器装备多么先进,也不可能有长治久安。

美国有在海外被孤立的优势,但也有其缺点。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美国人民无法对欧亚大陆的战乱动乱感同身受。

他们总觉得自己可以关起门一个人生活。

但事实上,全世界同呼吸、同命运,没有人能够逃脱。

中国虽然处于四战之地,但周边却有四个核国家。

但危险的局势也让中国更加富有同理心和责任感,对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

因此,中国的发展必须以和平为主旋律,而不是美国以战止乱、以战谋取一些利益的霸权。

最后希望大家对别人的误解多一些宽容。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做出像螳螂一样试图阻塞交通的事情。

有太多的事情不需要恶意滥用,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当我们在某个时刻是正确的时候,我们不必感到自豪。

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我们是否已经超越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格局、自己的命运来看待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迟早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