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了解什么是前后端?前端:前端是网页的前台部分,运行在PC、手机等,以浏览器的形式将网页展示给用户。我自己的理解是拆开来看:前面的手指是可见的,就像人在互相交流一样。,end指的是设备终端。后端:简单来说,后端开发就是开发人员编写的代码,不能直接看到。后端主要负责应用程序中的业务逻辑,以及从前端获取和检索数据。然后是写入、读取和处理来自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的数据。2、什么是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系统分析阶段,部门与前端开发人员约定页面需要的逻辑变量,进入功能开发阶段,前端开发人员编写前端页面结构、样式、行为层的代码,根据约定的变量、逻辑规则,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后端开发者只需按照约定为这些变量赋予含义,并提供前后端交互所需的数据即可。3、前后端如何实现良好的联调配合?沟通:在项目开发前,尽可能主动与系统分析师、交互设计师沟通,确定页面与服务端交互数据的接口、方式、格式,使前后端约定俗成更充实。因为她越是丰满,身后的纠结就越少。协同:在功能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通用的调试环境,方便前后端同学协同开发。接口文档:一个规范的接口文档在前后端联调协同时非常重要。4、为什么要写接口文件?1、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前后端工程师有一个统一的文件进行沟通和开发。2.项目维护或项目人员变动时,方便后期人员查看维护。5、接口规范是什么?1、Method:Add(post)Modify(put)Delete(delete)Get(get)2、Uri:以/a开头,如果需要登录,可以调用接口(如添加、修改;用户个人前台信息、基金信息等)后面需要加/u,即:/a/u;中间一般放表名或者可以表达这个接口的词;get方法,如果是后台搜索列表,则以/search结尾,如果是前台查询列表,则以/list结尾;没有提到url参数。3、请求参数和返回参数分为5列:字段、描述、类型、备注、必填字段是否为类的属性;描述是中文解释;type为属性类型,只有String、Number、Object、Array四种类型;备注是一些解释,也可以写个例子,比如负责json结构的case,最好写个例子,让前端更好理解;是否必填就是该字段是否必填。4、返回参数结构有几种情况:1、如果只返回接口调用成功或失败(如增删改等),只有一种结构:code和message两个参数;2、如果要返回某个参数的话,有两种结构:1是code/message/data,2是data中的返回参数,data是object类型;3、如果要返回一个list,那么有3个结构体,1是code/message/data,data是一个对象,page/size/total/totalPage/list5个参数放在里面,其中list是Array类型,object放在list中,具体的参数放在object中。六、生成接口文档的工具有哪些1.swagger:通过源码注释生成接口文档的工具2.apipost:通过接口测试和返回的response生成接口文档。可生成在线版、html、markdown、word等多种格式的接口文档。这里我一般使用apipost,因为它可以验证接口是否正确,还可以生成各种格式的接口文档。也可以让前端人员组队联调。ApiPost-直接生成文档的API调试管理工具www.apipos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