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科大讯飞瞄准智能家居市场:寻找幕后硬需求

时间:2023-12-19 22:31:02 数码发展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相关数据,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840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达到960亿美元。未来五年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1550亿美元。   基于智能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市场已成为各大巨头未来布局的必争之地。至于“入口”,从亚马逊到谷歌,从阿里巴巴到百度、腾讯,智能音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与此同时,小米生态链体系在智能家居道路上一路狂奔,呈现出咄咄逼人之势。   这场战争中,在B端拥有多年技术积累的科大讯飞,面临着开拓C端市场的一场硬仗。对于这场“硬仗”,科大讯飞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选择了toBtoC的方式。

从更大的战略角度来看,科大讯飞认为智能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完成的。与其争分夺秒,不如依靠技术优势搭建更大的平台。   非流量市场前景广阔  在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中,科大讯飞的主要优势并不在于作为第一方硬件厂商,这意味着它并没有选择争夺流量用户。目前,科大讯飞正在打造以MORFEI(科大讯飞)智能麦克风为核心的“营销平台+智能硬件生态+设备供应商+线下渠道与服务”的开放生态系统。

科大讯飞智能硬件平台总经理张晨将其比喻为“汇聚各方交易的集市”。事实上,科大讯飞将智能家居布局瞄准了生态链中更“靠前”的上游——系统集成商和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它们进行规模化部署。科大讯飞并不直接追求“流量”,而是走向更具战略性的“体量”。    对于该平台的运营模式,张晨介绍道,“房地产开发商希望为客户提供高端、稳定、体验更好的产品。

然而,当谈到智能家居时,他们面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他们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希望像科大讯飞这样有情报经验的公司帮助他们检查并连接下游合作伙伴的产品,形成可靠的闭环。

这个“平台”的优势在于,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科大讯飞的技术优势,避免其他非优势环节的损失;在盈利方面,也会产生匹配交易费用,这使得科大讯飞优化了直接硬件收入和技术服务费收入的传统方式。  公开信息显示,科大讯飞目前已与快思聪、上海冬年、深圳艾特智能、德国摩根智能、厦门立林科技、深圳雷克萨斯智能家居、成都世纪光合科技等智能家居企业合作,产业链合作伙伴签约合同和授权,共同开展技术、设备、渠道等方面的合作。   在今年的1024开发者大会上,科大讯飞宣布将于2019年全面开放摩飞麦克风2.0的核心MORFEI Core,方便开发者直接使用科大讯飞的AI能力和IoT能力。

这意味着,未来当更多的企业应用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时,除了直接选择MORFEI智能麦克风之外,还将有更多的选择。   竞争输赢还早  在张晨看来,如果用手机市场来比喻,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发展阶段还处于“山寨手机”之前。作为直接消费者,用户仍在观察和思考这些“智能”设备对他们是否真的有价值。

  张晨认为,智能音箱和各类儿童智能玩具已经到了少数人拥有“第一”的阶段。但大部分都是通过送礼渠道获得的,而不是带着消费欲望主动购买。

对于一款百元左右的高科技产品来说,如果用户体验跟不上,很快就会毫无用处。在智能家居的道路上,大家还在探索什么是真正的入门级产品。   直接toC硬件产品,哪些应该交给合作伙伴,哪些应该由科大讯飞自己做?张晨告诉记者,符合科大讯飞技术优势的一定是自己做的,比如翻译机。也许市场不需要太痴迷于科大讯飞何时推出华为手机这样的消费产品,因为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玩法与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玩法不同。

  事实上,BATJ、小米等公司也在全力打造自己的生态平台。科大讯飞的优势是什么?张晨解释道,“确实现在很多领域的创业者也在搭建平台,而搭建平台的人我们也在这个赛道上努力,但是它在物联网方面的商业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大家还处于探索阶段”。张晨认为,物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不同,里面环节很多,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做到的。独家的。

科大讯飞要做的就是保证技术是最好的,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够引领行业让用户愿意买单。   张晨坦言,“很难说哪个公司对平台思维有正确的理解。”在他看来,搭建平台的核心是充分开放和共享,至少要承认别人的价值,而且搭建平台并不意味着掠夺别人的数据和品牌。

“一个产品需要十家甚至二十家企业共同参与,如何保证他们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利益,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