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正逐渐从工具属性向系统生态过渡。近日,微信官方上线了一项新功能,优化小程序频繁跳转的槽点:从基础库2.20开始。小程序会以打开新界面的方式来回跳转;开发者在新版本配置好后,可以将小程序从底部拉起,以卡片的形式展示。至少从产品形态来看,本次小程序的功能迭代接近于“浮窗加强版”。一位接近微信的人士分析,“改版应该是加强线下商用和一些长期预览的小程序,快餐、各类奶茶等商品的订单贡献已经相当可观。”毫无疑问,小程序正在逐渐成为微信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程序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私域流量,熟悉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2017~2018年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之际,竞争开始转向存量市场,着实头疼了一阵子,自此微信小程序通过私域流量开辟了一套全新的商业生态。2019~2021这个词已经乱七八糟,甚至一度成为增长黑客的新流量密码。“现在公域流量太贵了。微信运营的私域流量,一经存入,终身免费。其实质是盘活老客户的价值。高复购和精准人群,可以最大化单个客户的价值。”某第三方小程序服务商对虎嗅表示。虽然百度最先提出“轻应用??”的概念(无需下载,搜索即可和使用),直到2018年才开始研发智能小程序,比2017年正式推出的微信小程序晚了整整一年。事实上,早在2016年,微信就不再满足于仅仅连接用户和内容,而它的目标是连接一切,在同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在谈到多业务场景的诉求时,提出了“应用号”的新思路:“我们没有开发公众号对于媒体来说,我们的初衷不是传播内容,我们想提供服务,但是服务号没有达到预期。我们正在讨论一种新的形式,称为申请帐户。平时,它不发帖,静静地存在。低频需求不需要安装APP。微信试图让更多的应用变得轻便和方便。形式存在于微信中,就是申请号。”不过,“申请号”在2017年正式上线时更名为小程序,但依然继承了最初设想的三大核心特性,即无需安装,触手可及,人性化。走吧。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程序是一种新的技术标准,也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虎秀的一位用户指出了它和网站网页的区别,认为小程序是相对于H5的改进。》首先,网页渲染和逻辑是互斥的,时间长了就会丢失响应,而小程序的渲染和逻辑是独立的,所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应对不同的浏览器和web,而小程序则不需要,它们只需要编码,剩下的工作打包,比较方便。”如今,小程序不仅重塑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也成为了主要的商业模式,贡献日常活动的重要流量入口,也优化了消费场景的落地方式。毕竟在微信生态中成长起来的小程序已经建设门槛低,用户使用无成本。”这与微信订阅号改变内容生态的原因是一样的。订阅号彻底改变了内容的生产成本。”小程序第三方数据服务商阿拉丁创始人施文禄表示。有鉴于此,小程序已经成为各大TOP级应用的新宠儿。从开始的唱衰到逆袭,就连一开始不被看好的资本,现在也纷纷涌入市场,新天宇、高瓴资本、老虎基金、红杉资本等明星资本都将小程序作为重要的投资项目。虎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曾撰文总结,腾讯和阿里的小程序生态不仅仅局限于支付宝和微信两大平台,天猫、微博等应用;腾讯在高日火上搭建了小程序QQ和QQ浏览器,并做了差异化发展,目前QQ小程序的发展还不错,小程序已经超过百万(包括迷你游戏))。另外,安卓渠道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小程序力量,那就是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金立、联想、魅族、努比亚联合推出的快应用平台,入口基本是嵌入到应用中,在商城关键词搜索、首页推荐等场景,对此,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显示,国内前100的APP中,超过半数都部署了小程序,整个小程序节目生态圈目前约有9大品类,分别是腾讯、阿里、百度、今日头条、手机厂商、京东、360、美团、网易,无疑正在推动商业和流量格局的重塑。此外,很多深耕海外市场的应用也在积极打造小程序。与Jumps类似,已与Whisk、维基百科、Tabelog等多家公司达成合作。以Whisk为例,美食区的创作者可以将Whisk的食谱链接放在抖音视频内容中,方便用户在学习烹饪教程的时候来回切换短视频。当然,小程序生态的建立也是有门槛的。比如应用场景多,用户进入成本低(这就要求产品用户群至少在该领域名列前茅)。功能扩展。因此,小程序现在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基本还是热门+快应用的格局。对此,一位小程序开发者告诉虎嗅,小程序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功能组件对商家的赋能。“小程序本质上是在进一步拉近流量和服务的距离,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对于大企业来说,小程序会大大降低触达消费者的成本,也更容易积累用户。”流量迁移越多,小程序无疑越“重”,小程序代表着一种新的流量迁移路径,在私域流量火爆的当下,商家想方设法拓展更多的业务场景,积累更多的私域流量促成更多交易或赚取广告收入。尤其是在电商领域,快时尚品牌UR社交电商业务负责人Aries告诉AlphabetList,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本质是一个流量分发平台,流量的主导权掌握在平台手中,品牌需要花钱购买广告位,需要入驻费,进站费,获取一次性流量,时间限制很短。”不过,自营线上渠道就不一样了。长期留存的流量会成为品牌自身的资产,是不应该流向外人的肥料。”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也不难理解。淘宝、京东等传统货架电商的核心.com强调,流量喂养下的所有手段都是为了增加毛利,而私域流量带动的小程序转化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形成了独特的消费领域。”据说在直播电商的1.0时代,交易是靠公域流量促成的,那么在2.0时代,交易是靠私域流量促成的。快手80%的打赏、70%的GMV、70%的评论都来自私域,甚至80%的复购都来自商家的私域流量”,负责人小顾电商,在演讲中用数据说明了私域流量给创作者带来的商业价值。而且,按照快手的价值,“私域+社交”的优势在于“如果做得好,完全可以推动下一轮‘信任机制’的创新,这可能是对1的重构十亿用户。消费决策的机会。”尤其是疫情刺激线上消费爆发,新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不断涌现,小程序加速融入各行各业,品牌商家进一步加深了对小程序助力线下开店的依赖业务增长。以生态最成熟的微信小程序为例,截至2022年1月7日,正式上线已经五年,微信团队对小程序的愿景已经分阶段实现——“希望连接更多线下场景和服务”。2022年微信公开课数据显示,2021年微信小程序日活超4.5亿,小程序活跃数同比增长41%,日均使用量增加与2020年相比增长32%;日均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80%;开发者数量突破300万,变现规模较2020年增长超过90%,其中90%的增长来自中小企业。具体在应用方面:核酸检测、疫苗预约小程序已服务7亿用户;文档等工具类小程序已服务7.5亿用户;平均每天有超过1亿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政务服务;餐饮小程序全年日均用户数达千万,复购率达行业市场三倍。甚至,基于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和日益完善的商业模式,“小程序商城+社区运营+小程序直播”的组合,正在让交易转化环节更短。在帮助商家搭建私域矩阵的同时,随着服务半径的扩大,小程序生态正在悄然形成。对此,施文禄曾与虎嗅分享了小程序去中心化流量逻辑的一些共性:“第一,用户的自分享自增数据要做得很好,用户愿意分享和互动;第二,这些小程序的内容和服务都很好,所以它的留存率很高,如果你不留存,说明你的服务不好,用户留不住;第三,他们在整个微信生态中获取流量的效率是极高的,除了用户分享,还会通过广告购买流量,在其他小程序上投放广告。不过,现在小程序已经成为微信的常用功能,在微信中,切换小程序后“跳来跳去”的体验并不好。比如有用户抱怨,“小程序什么时候成熟,别跳来跳去了”;其次,也有小程序商家向虎嗅抱怨,“潜在客户在小店里看货,联系客服不方便。给商家客服发消息时,系统不得不跳转到另一个小程序发送,商家收到后很容易忽略。“或者你看不到。”为此,微信官方也在逐步优化小程序的使用体验,比如这次向悬浮窗的迭代就是为了减少跳转和操作路径,但产品经理贾奇认为,“微信太臃肿了,悬浮窗本来是app级的功能,现在微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内部功能冲突,方便切换。》或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小程序新功能内测期间,最多可以打开两个半屏小程序,并且对半屏小程序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1.横屏无法打开半屏小程序;2.小游戏无法打开;3.跳转目标小程序必须满足以下类别,否则会降级为普通小程序跳转小程序。当然,微信半屏小程序功能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但对于经常使用小程序的用户来说,微信小程序的成熟可能从不再“跳来跳去”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