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的成熟只是一种幻想, Apple Watch未能达到预期

时间:2024-05-22 14:34:26 科技赋能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市场的持续下滑让很多人都感到担忧,而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库克恐怕也无法平静下来。

Market Watch 的一份报告再次让 Apple Watch 成为科技界的焦点,但这一次不是好消息而是坏消息。

Apple Watch于2018年4月10日正式推出,根据苹果以往的产品销售曲线,三个月后销量达到顶峰。

然而Apple Watch在美国市场的销量暴跌90%,日销量不足2万台。

曾经备受期待的苹果新品,如今却被贴上了半失败产品的标签。

  可穿戴的成熟是一种幻想,苹果这次太仓促了。

在Apple Watch发布之前,舆论中一直存在两种声音。

一方对库克寄予厚望。

毕竟Apple Watch是库克执掌苹果后的第一款产品。

新产品。

一边继续诋毁,不仅仅是针对Apple Watch,整个可穿戴行业都成为了质疑的根源。

现在,事后诸葛亮,我们来看看年初曾被捧在神坛上的Apple Watch,如今却如此不堪。

Apple Watch于当年9月发布,并于次年4月上市销售。

Jawbone 推出首款智能手环已经三年了。

从美国到中国,已经出现了数千种智能手环品类,智能手表也吸引了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加入。

与此同时,在普通大众中,智能手环的计步和睡眠监测功能备受追捧,媒体也将新型可穿戴产品推上头条。

与此同时,苹果也感受到了可穿戴概念带来的压力。

首先,三星早在今年9月就发布了首款智能手表,LG也在同年12月推出了自己的新款可穿戴产品,谷歌也在I/O大会上早早就透露了MOTO的消息。

或许苹果也意识到,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似乎注定会转向可穿戴领域。

其次,外界叫嚣苹果进军可穿戴市场。

今年以来,多张苹果iWatch概念图被泄露。

但可穿戴设备真的成熟了吗?智能手环功能无用的观点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有人提出。

多家媒体发布了3月份智能手环销量的调查报告。

三星、LG、MOTO等手机厂商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

尽管不少调查机构预测全球可穿戴市场年内将达到1亿美元,但真正接触过这些产品的人都会感叹这个行业的不成熟。

作为科技行业的领导者,用户对苹果改变可穿戴设备现状寄予厚望。

国内外手机厂商一直不愿在智能手表上有所动作。

不排除他们在观望苹果,频繁向苹果索要手机产品。

向国内厂商致敬,可穿戴产品难免只有苹果一家。

不幸的是,尽管 Apple Watch 刚推出时就被抢购一空,但新鲜感过后,销量却开始出现增长迹象。

当乔布斯用iPhone改变手机市场时,手机市场已经经历了从黑白屏到彩屏,再到塞班智能手机的转变。

这一次,说到智能手表,库克和他的Apple Watch来得太早了。

Apple Watch 未能达到预期,但库克未能改变世界。

正如前面提到的,几乎所有人都对Apple Watch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库克却未能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

Apple Watch未能解决智能手表的痛点,也未能重新定位智能手表。

这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智能手表的产品痛点。

很多人希望智能手表能够取代智能手机,但这显然不符合手机厂商的初衷。

苹果和三星都将智能手表定义为手机配件。

苹果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当谈到功能或电池寿命时,苹果选择了前者。

虽然Apple Watch未能满足数码爱好者的功能需求,但相比智能手环产品,智能手表已经足够酷了。

但18小时的续航注定会让Apple Watch受到诟病。

或许我们应该佩服苹果在明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仍敢于这么做的勇气,但事实是,“挑剔”的用户无法忍受每天充电一次的糟糕体验。

二是时尚定位失败。

几乎所有可穿戴玩家都想掀起一场手腕革命,这意味着智能手腕产品注定要与传统手表展开竞争。

为了突破这个市场,苹果选择了时尚产品的角色。

2017年,苹果将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前首席执行官安吉拉·阿伦德斯(Angela Ahrendez)纳入麾下,2017年,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前首席执行官保罗·德内夫(Paul Deneve)也跳槽到苹果。

产品方面,不仅邀请了美国超模 Christy Turlington 登台,Apple Watch 还频频出现在巴黎时装周和 Vogue 杂志上。

不过,时尚界仍然将Apple Watch视为替代品。

18K金版销量不足,证实了Apple Watch时尚定位的失败。

最后我要说的是Apple Watch的价格。

从苹果产品的一贯风格来看,定价一直处于大众数码产品的最高点。

尝试走时尚路线的Apple Watch售价从美元起售。

iPhone的价格之所以能够被用户接受,是因为市场上有足够多的产品可以在体验和价格上进行比较,而Apple Watch的直接竞争对手屈指可数。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环还不是用户的必需品。

如果没有必要的价值衡量标准,或许苹果认为自己的定价策略是合理的,但用户并不这么认为。

据介绍,价格最低的Sport版占据了主要销量的2/3。

苹果需要重新审视其产品的价值。

  后乔布斯时代的失败,Fitbit 的胜利。

为了给Apple Watch扫清障碍,Apple Store已经下线了。

Fitbit 已屏蔽 Pebble。

然而Apple Watch的发布,让Pebble Time的众筹翻了一倍,也输给了销量。

有一个 Fitbit。

Fitbits在后乔布斯时代的胜利至少说明了三个方面的一些道理:首先,巨头并非无敌。

或许Fitbit从未享受过Apple Watch所拥有的荣誉,但仅从销量上来说,它已经击败了Apple Watch。

也许初创公司在技术、资金、营销等方面很难与巨头竞争,但在用户需求方面,他们却是本末倒置。

相比苹果,Fitbit 更了解用户的真正痛点。

将简单的功能做到极致,而不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而将产品变得复杂,这就是胜利。

二是巨头的自我约束。

无论是苹果、谷歌、微软,甚至国内的一些企业,在打造单一产品的时候,从来没有把产品独立出来。

以苹果手表为例。

苹果希望它能够成为继PC、iPad和iPhone之后的又一个屏幕。

为了协调不同设备之间的工作,Apple Watch 的功能开始变得花哨。

同时,对于Apple Pay等服务,这款手表还必须添加NFC等功能。

可以说,巨头们都是在生态系统内做产品的。

这些产品是决策者需要的,但不一定能够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三是巨人崇拜的瓦解。

最关注Apple Watch动态的,恐怕是中国深圳的一大批电子厂商。

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人想向 Apple Watch 学习如何制作可穿戴设备。

甚至谷歌也提到苹果使用自己的安卓系统。

穿来修饰。

虽然Apple Watch只是苹果首款可穿戴产品,但它无形中为可穿戴设备树立了很多标准,比如系统交互、产品设计等。

这一次苹果并没有完全走上正确的道路。

不知道模仿者会作何反应。

毕竟今年上半年,不少国内手机厂商就开始尝试智能手表。

自4月下旬推出以来,Apple Watch的销量从供不应求变成了库存过剩。

虽然出货量已经突破万台,但过山车般的变化让Apple Watch的黄金时代转眼就过去了,可穿戴产品的未来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