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时代,父母要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女孩赢在未来

时间:2023-03-14 11:18:56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时代,家长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女孩在未来获胜?但我犹豫了很多次,因为我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最好。所以,今天我想在这篇文章中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因为这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思考未来20年或更长时间内女性将面临的现实世界。这些想法决定了我将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抚养我的两个女儿。因此,这篇文章更像是一个提出问题,然后思考,探索,回答的过程。1、女孩子就应该长得漂亮吗?你心目中的理想女孩是什么样子的?干净整洁,漂亮又温顺?如果你这样想,你可能已经掉进了“刻板印象”的陷阱。当被一群网红脸包围的时候,微整形就变得非常容易,超模吕燕的小眼睛、扁鼻子、满脸雀斑更是成为了世界级美女的典范。老实说,我真的不相信女人一定要长得好看才有优势。相反,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美貌如果不好好对待,往往会成为一种束缚。前段时间,一位90后妈妈带着7岁的女儿去割双眼皮,说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有爸爸不让孩子游泳,怕女儿被晒伤。每次遇到这样的案例,我都觉得有些难过。为了达到美,我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漂亮不是优势,而是制约。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今天刻意为孩子创造的美好,在未来根本就不起作用了。其实,审美的标准一直在变。美丽与否,我们不能从以前或我们自己的角度来判断。比如在唐代以胖为美,在清代以小脚为美。在现代,从小嘴巴到大嘴巴,双眼皮以前是美的,单眼皮是后来美的……那么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什么才算美,你猜猜??我的结论是:未来审美可能会更加多元化,更加个性化。养女孩子,美貌不为过,我不赞成女孩子穿得过分。其实,一个太在意自己外表的人,往往有点“病态”。我认为:自然、健康、有自己特点的女人才是美的!父母应该教会女孩子的是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独特的魅力。2、女人一定要嫁个好老公才能真正成功?我们来看看今年民政部门的婚姻调查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结婚率仅为7.2%,创历史新低,连续第五年下降。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仅2019年上半年,就有超过200万对夫妻离婚。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在经济发达国家更为明显。法国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是单身;德国柏林54%的单身人口;60%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在日本,47.1%的30至34岁的年轻男性未婚,32%。全球终生未婚率正在上升。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未来很多人会选择不结婚。同时,也有很多婚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分崩离析。我想讲另一个现象。在未来的婚恋市场上,女孩子面对的不仅仅是同性,还有异性,还有机器人和高科技。以全球最低的5%同性恋比例计算,我国有13亿多人口,约有6000万人是同性恋者。截至2019年,同性恋合法的国家有31个,包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南非和挪威。未来,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婚恋市场上,女孩子面对的不仅仅是女性竞争者,还有男性竞争者,而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是那5%。作为父母,这一切都不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再看看女生的另一个对手——高科技。现在科技已经发展到人们不需要外界刺激,只需改变脑电波就可以得到极致的性体验。情感护送机器人可以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当然,也有改善性体验的机器人。你看,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私人情感和生活领域。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以后会不会有很多人选择和真人结婚,而是和机器相伴呢?我的结论是:未来婚姻和爱情会越来越回归本质,而婚姻制度会越来越边缘化。嫁不嫁,嫁给谁,更多的是个人自由意识的选择。爱的能力强的人,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爱人在一起,都能拥有丰富的内心,更容易过上幸福的生活。成绩在学校重要吗?曾经,我也是一位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妈妈。当孩子考了满分或第一名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当我的孩子考试不及格时,我急得要生气。学校的老师们,培训班的老师们,每个老师的要求和建议,我都想完美的去实现。但后来,我渐渐明白: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或者说只能站在自己的主体和角度来学习.对孩子提出相应的要求。只有父母才能站在孩子终生发展的高度,为之长远规划。你为什么这么说?1.已经落后的学制目前学校的学制实际上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开始的,目的是在工业化的流水线上培养人才。六年小学,六年中学,然后进入大学。大多数孩子都需要遵循这个过程来发展。因此,这种学制追求标准化和同质化,把教育体系中的一切同年龄、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都标准化。评分和成绩排名是反映该学校系统教学成果的一种方式。但很明显,这种学制忽略了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比如智力、兴趣、接受度等等。这可能会导致快速成长的孩子在系统中感到无聊,而缓慢成长的孩子则感到压力。但是老师只能根据中间大部分孩子的进度来教。同时,孩子的成绩考核只能按照中层的要求来设计。此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发展快、能力强的孩子在成绩上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而发展缓慢的孩子,很难体会到个人在成绩上有多大的进步。因此,在这个时候,成绩并不是判断孩子能力的准确标准。2.变革中的学校教育事实上,当前的学校教育也在发生变革。过去,学校里最重要的是知识的传承。相信大家还记得小时候,体育课经常被外语和数学老师占满。而现在,阅读、体育、美术、音乐、自然、机器人等学科越来越受到很多学校的重视。比如我大宝所在的学校就推出了“二体一艺”的评价体系,即每个孩子必须有两个体育特长和一个艺术特长,优秀的可以记在档案里,写进档案。学生手册。让我们再看看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选拔中,成绩只是一部分,这些大学更喜欢有4Q的学生。4Q包括聪明的大脑(IQ)、高尚的品格(CQ)、高情商(EQ)和强大的抗压能力(AQ)。他们普遍认为,拥有4Q的学生更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席面试官蒋培荣说:“像麻省理工这样的顶级院校,考察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绩,更需要他有自己的特色。一个孩子要发展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优秀的、他绝对不是考试机器,只有民主、尊重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提供松散的土壤,让他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去探索一些他想探索的东西。”创新工场李开复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最好的事情,而不是成为死记硬背的工具,因为无论怎样你背的多了背,机器也背不了。.“可以预见,未来人的学习将逐渐个性化、终身化,学校只是人学习的一部分。学校的教育形式也将发生演变,从教师讲故事的“电影院形式”学生听什么听什么,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的“超市形式”。我的结论是:家长不必过分关注孩子成绩的暂时好坏,应该着眼于更长远的孩子的未来和终身成长。我们必须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以适合孩子的速度学习和成长。女孩子应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吗?我曾经我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看到很多家长为女儿报考师范做出了决定。因为家长认为:这样,女儿将来会有一份稳定、受人尊敬的工作,而且会有很多假期。除了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也是女孩家长的首选。可以说,为了让孩子以后找到一份稳定、赚钱的职业,家长们都想尽了办法给孩子铺路。但我想说,未来的现实会打父母的脸根据牛津大学的调查报告,未来10到20年,美国47%的现有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为77%。失去的是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教育工作和大家认为的铁饭碗。很多家长以为女孩当了老师就能安定无忧,却不知道原来的“知识积累”教育。现在有很多在线和教育机器人。也就是说,未来很多人们认为好的、稳定的工作,可能不再由人来做。因此,有未来教育工作者预测:中小学这一代孩子,一毕业可能是第一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一代。同时,我们从现在开始发现:想要一直工作到老几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只能生存5到10年。如果一个人60岁退休,一生中可能要换五六次工作。那么想想未来,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大部分的重复性工作,剩下的工作,人类怎么分配,一份工作你能做多久?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社会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结论:未来会出现更多的艺术家、哲学家、斜杠青年、自由职业者,单纯的知识积累不再是教育、创造力、想象力、哲学思考、审美、同理心等能力的主体。除了以上四个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也曾经这样想过。当我站在未来的角度审视现在的教育,我发现我对两个女儿开始长得不一样了。而在我的脑海里,20年后,我想要我的女儿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变得清晰起来。黑白相间,无论体重如何,她们都健康、自信、有气质、有魅力。她们喜欢读书和艺术,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热爱学习,热爱思考,即使头发花白,依然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心,不惧变化,能在不同行业找到自己自己的兴趣,安心工作。他们不仅享受独处的快乐,也享受与伴侣依偎在一起的快乐。他们充满勇气,不畏惧走遍世界各个角落。我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我开始思考如何把期望变成实践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更多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但我不再犹豫和焦虑,对他们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