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回顾2017年,我们发现服务器市场出现了这些新情况

时间:2023-03-13 22:30:43 科技观察

回顾2017年的服务器市场,我们有一种“年年花相似,年年人不同”的感觉。我们为什么这么说?服务器其实就是一个“盒子”,只是这个“盒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涵。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2017年服务器市场的“不同”。中国厂商,世界舞台放眼2017年的服务器市场,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中国厂商无疑是大赢家。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申请的服务器专利数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经过长期的经营和技术等各个层面的创新,中国企业抓住了云计算革命的机遇,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服务器行业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服务器市场持续发展。IDC2017年Q3全球服务器市场数据中,戴尔和HPE出货量并列第一,联想、浪潮、超微、华为并列第三。中国服务器厂商在全球出货量TOP5中占据不少席位。显然,这种市场格局与当前的政策导向是一致的,未来中国厂商主导的局面还将继续。具体到中国市场,2017年第三季度,厂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厂商分别是浪潮、戴尔和华为。浪潮出货量131,322台,销售额5.93亿美元,出货量和销售额位居市场第一。与全球市场一样,中国服务器市场也在快速增长,而这背后的推动力不言而喻。中国服务器企业为何能改变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一方面,这来自中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设备的支撑。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服务器市场需求得到挖掘。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国服务器产业实现了技术跟进到技术领先。以浪潮为例。在该领域共贡献了118项专利。AI的载体AI是2017年的一个大IP,各个细分领域都在谈论AI,但IT领域AI真正的起点和最有想象空间的地方还是在服务器领域。由于GPU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训练中的绝对优势,搭载GPU的服务器越来越多,出货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英特尔的FPGA处理器和XeonPhi融合处理器也在开发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的服务器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盒子,它是纯硬件构成,而是人工智能的载体。无论是前述的软件应用能力,还是服务器自身的管理平台,都在变得更加智能化。2017年,火热的AI市场推动了基于GPU和FPGA加速计算的异构计算爆发式增长,各大服务器厂商也提出了自己的AI战略和相关产品。2017年,浪潮发布了业界最高计算性能的深度学习超算服务器等一系列创新的AI计算平台产品。目前,浪潮已经拥有业界最完整的涵盖单机2卡、4卡、8卡的GPU服务器产品线。浪潮与百度联合开发了针对训练优化的单机16卡扩展GPUBox,是目前唯一能够提供深度学习FPGA加速卡的主流服务器厂商。浪潮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厂商最重要的AI服务器供应商,曙光也将公司战略目标定为以智能推动数据中国建设,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服务器方面,曙光推出首款搭载寒武纪AI芯片的人工智能服务器——Phaneron。该服务器可在4U空间内部署20个人工智能前端推理模块,可为推理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与之前常用于推理的通用CPU服务器相比,Phaneron可以实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性能提升。在AI方面,联想也“坐不住”,发布了全新的ThinkSystem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和ThinkAgile软件定义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拥抱AI时代的机遇和变革。笔者无需再一一列举,因为市场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抓住AI的“引领浪潮”。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数据。服务器是算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服务器市场的发展与AI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两个市场相互促进。2017年6月20日,AMD发布“EPYC”32核服务器芯片,基于全新的Zen微架构,集成多达32核,提供多达64线程(最低8核16线程);高通首款服务器芯片有望在2018年进入量产,其基于10nm工艺的高通Centriq2400平台一直在窥视服务器市场。无论是英特尔的至强可扩展处理,还是AMD、ARM等厂商大力拓展服务器市场,都在推动服务器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例如,英特尔的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可以为计算、网络和存储带来工作负载优化的性能,为下一代云基础设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并支持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网络转型等应用。加快实现企业数据中心现代化和业务转型。与此同时,浪潮、华为、新华三等英特尔合作伙伴纷纷推出基于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服务器新品。前面提到,AI芯片已经成为英特尔、英伟达等市场的重点。除了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英特尔还借助收购的FPGA和Nervana技术推出了集成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芯片产品。这些全新的产品通过搭载支持人工智能计算的产品,让英特尔芯片能够承载更多类型的工作负载。在人工智能领域,GPU已经成为计算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图形计算领域的领导者,英伟达在2017年GPU技术大会上发布了号称史上最强大GPU加速器的TeslaV100。在英特尔、英伟达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芯片的同时,IBM作为“百年老店”,并没有停止其芯片创新布局。继Power8之后,IBM又推出了新一代的Power9芯片。由于Power9系列面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门针对Chainer、TensorFlow、Caffe等主流通用AI框架进行设计和优化,性能更好更强。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芯片半导体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也看到,各家芯片厂商都在积极创新产品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以芯片产品为主的服务器产品也迎来了新的增长动能,直接拉动了服务器市场的增长。创新是不变的基调如今的服务器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时代”的变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服务器产品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服务器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增长动力。得益于芯片厂商在产品架构上的创新,无论是x86服务器还是Power服务器,服务器市场格局都在稳步发生着新的变化。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服务器产品形态也“百花齐放”,比如超融合。在帮助企业上云方面,超融合设备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借助OpenStack实现了软硬件一体化,加速了企业上云的进程。超融合基础设施(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简称HCI)是服务器的更新形态,集计算、网络、存储、服务器虚拟化、缓存加速、备份软件于一体。在这种架构下,复杂的IT系统被简化,也被称为下一代ICT架构。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多家品牌服务器厂商发布了超融合解决方案,也完成了部分超融合解决方案的落地和大采购。在可预见的未来,超融合市场将继续快速发展。毕竟,超融合为云时代的IT架构创造了一种新的交付方式。我们不能简单的说超融合实现的意义是什么,它所承载的意义需要和它的应用场景相对应。目前,超融合的应用场景仍在被不同厂商拓展,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超融合在帮助企业应对云时代的IT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融合架构拉近了企业业务与IT基础设施的距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融合架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期待超融合市场的各路玩家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多样化的超融合设备。同时我们注意到,在走完标准化路线后,服务器端开始向定制化、模块化的方向靠拢。未来服务器定制化需求不会减少,用户希望获得与行业需求紧密匹配的服务器产品,而模块化的出现是目前大方向,让用户拥有更高的灵活性。同时,从运维的角度来看,定制化、模块化的优势也很明显,这将成为未来服务器市场的常态。因此,我们看到ODM厂商在整个服务器市场的比重在增加。毕竟白盒服务器给用户带来的定制化优势也是标准服务器无法比拟的。结语纵观2017年整个服务器市场,可以用“改革”和“创新”来概括。变革是在新的驱动因素下发生的,创新是变革的产物。正所谓承前启后,2018年的服务器市场也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