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4月19日报道,美国媒体报道称,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对抗污染的方式不再只是在家装空气净化器、出门戴口罩。
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第二代高科技产品来改善空气质量,可穿戴式空气净化设备在中国开始流行。
昨天,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市场,市民认可的防雾霾“神器”主要是口罩和室内空气净化器。
可穿戴式防雾霾设备似乎距离南京市民的生活还比较遥远。
新闻背景 美媒报道中国雾霾神器热销。
据报道,家住长沙的李玲玲(音)最近购买了一款类似浮潜面罩的呼吸器,名为“远大龙宝”。
其原理是佩戴在手臂上的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并通过呼吸管将其送入面罩。
现在“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和市场越来越受欢迎。
”英敏特市场研究公司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20岁至49岁的互联网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拥有口罩。
6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非常担心”PM2.5。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空气净化器销量达到1万台,是2018年的四倍。
报告称,对于这些新型防雾霾产品的功效,目前缺乏自主研究。
英敏特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林迪·李表示:“(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是否有效。
如果产品确实有效,他们还是愿意花更多的钱。
”记者防雾调查 市民对雾霾伪影的认知度不高。
可穿戴式防雾霾设备可能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最常见的口罩。
对于那些“奇形怪状”的防雾霾神器,南京市民的认知度较低。
并不高。
记者询问的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神器”。
昨天,记者也在电商平台搜索这款穿戴神器,发现在其官方旗舰店,月销量仅为54台。
与一些防雾霾口罩相比,销量要低很多,可见其认知程度。
虽然不高,但是看评论,似乎大家都觉得这个设备很好用。
随后,记者以“穿戴式 防雾霾”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更多防雾霾神器,发现有几款“穿戴式空气净化器”十分新颖,可以像挂件一样直接挂在手机上。
机身上,外观也非常漂亮,价格也从一倍到几倍不等。
然而,成功成交的总数仅为5件,其他大多数类似“吊坠”的销量为零。
记者还发现了一顶“防雾霾帽”。
虽然介绍相当引人注目,但显示的销量却为零。
搜索发现,电商平台上所谓的“可穿戴防雾霾装备”大多仍指各类口罩。
虽然看上去很奇怪,但都强调“专业防雾霾防尘”,而且销量还不错。
观点解读:这些防雾霾“神器”真的有用吗? 1。
可穿戴式“飞宝”口罩能防雾霾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从事环境研究的石军教授告诉记者,类似的可穿戴呼吸设备在防治雾霾方面的真正效果还有待考量。
他认为,这种小型便携式呼吸器,目前技术还不成熟,完全过滤烟雾并不容易,因此这种小型密封装置的效果还不得而知。
2、吃黑木耳等食物可以预防雾霾吗?南京市第一医院营养师徐殿松告诉记者,很多人都说有些食物可以防雾霾。
事实上,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可以说,确实有一些食物可以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但是却没有这样的事情。
食物可以起到防雾霾的作用。
徐殿松说,维生素A对呼吸道有重要影响。
因此,平时如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和各种绿色蔬菜,就可以减少雾霾对肺部的伤害。
3、口罩、空气净化器能防雾霾吗?史军教授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室内空气净化器或多或少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但具体产品需要单独衡量。
而且,国家目前还没有该产品的生产规范和相关标准。
至于口罩,他认为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上的普通口罩大多不具备预防PM2.5的效果。
一些专业口罩,比如经过认证的N95系列口罩,如果使用正确,有过滤PM2.5的效果,但会让呼吸变得更加困难。
“总体来说,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石俊说道。
专家呼吁,依靠科技来防治雾霾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史军看来,我们过于依赖科技手段来抵御雾霾并不是一件好事。
试图预防雾霾,会让我们忘记雾霾的根源。
“我总觉得如果雾霾可以用科技来解决,我们就不会去想如何减少雾霾。
“石军认为,科技的发展让我们遭遇了雾霾,现在我们正在尝试通过科技来解决雾霾。
”不少人表示。
我们在想办法买东西防雾霾,但同时我们又开车、买房子,直接制造雾霾。
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正在制造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
”他强调,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彻底消除雾霾。
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因此,防雾霾技术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