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中国铁塔要“为新词说悲哀”

时间:2023-03-12 17:46:51 科技观察

中国IDC圈1月28日报道对中国铁塔成立以来的诸多业绩分析不一而足,都从正面肯定了,其意义表扬和鼓励不言而喻。事实上,中国铁塔自成立以来,已经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举动,也因此被寄予了承载电信业深化改革试验田的更多厚望。然而,在公司成立初期,千头万绪,对公司几个发展时期的定位才是重中之重。按照中国铁塔公布的方案,三步走是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表述。即,第一步是在2014年底前形成增量铁塔、场地资源和配套设施的新产能;第二步,完成对3家电信公司相关存量资产的注入和收购;第三步,引入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在此基础上,择机上市。最终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按照第一步的规划,中国铁塔公司的基本组织架构、人员比例、注册资本等几个基本条件的落实,保证了这一新能力的形成。不过,根据铁塔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很多新的能力还在不断结合中。而且,这种能力完全取决于三资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态度,以及具体承接工作的有序开展。2014年过去了,应该说外界对铁塔公司承诺的落实情况众说纷纭,这也是计划的第一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第一步对新能力的描述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愿景。事实上,这种能力将伴随TowerCorporation的整个运营。也就是说,中国铁塔的承诺只是一厢情愿。到目前为止,这项新能力的测试还没有真正开始,但已经遭到了一些方面的质疑和曝光。借助电信业改革的强大动力,中国铁塔公司应该肯定这种经常流露放弃精神的精神。但是,在分阶段的发展战略上,也要学会“生词重忧”的策略。随着工信部号称史上最严共建共享文件的出台,面对极为严苛的考核指标,三大出资方对铁塔企业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年终工作会议上,虽然各经营者对2015年与中国铁塔的承接工作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表态,但象征意义大于落实意义,更多的是例行公事。在接下来的存量清查和资产交接工作中,面对铁塔公司日益咄咄逼人的态势,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难。事实上,中国铁塔公司更应该意识到目前后续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不应盲目宣传美好前景,迅速将自己推向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对立面。在中国深化改革相对复杂的背景下,中国铁塔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不确定性。顶层设计的初衷,结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索,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也可以说,本届政府不得不踩着石头过河。从中国通信设施服务有限公司到现在的中国铁塔总公司,已经很好地说明了问题。公司设立的市场和服务定位没有得到充分论证和战略规划,远非简单的为了与中国通信服务公司对外名称的雷同而区别。按照常理来说,成立这样规模的公司,起名字还是要慎之又慎,哪能一夜之间就改了。不过,对于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分工,还是有新的思路调整的。当前对铁塔公司的片面褒奖,也让铁塔公司对自身发展的认识越来越紧。日前,网上爆料的某基层铁塔企业在项目招标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已经为铁塔企业敲响了警钟。形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低调务实才是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策。行业对铁塔企业的高富帅定位,一部分是出于对铁塔企业天然垄断地位的羡慕,另一部分是出于对多年来电信行业转型期市场竞争的厌恶和无奈。铁塔企业应该清醒认识,在起步阶段,不宜通过夸大类似的炫富心理树敌太多。尤其是在产业链产销规模压缩的情况下,上下游设备供应商和制造商都在重新洗牌,希望从美味中分一杯羹。在当前环境下,更容易将铁塔公司推入另一个漩涡,被寄予厚望的电信业深化改革使其大打折扣。因此,从长远来看,铁塔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以防被推翻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要多揭露困难,多谈如何克服困难。不要给大众留下这样的印象:急着跑马圈地的暴发户,能耕种这片肥沃的土地,结出累累硕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