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名言”,但有一句名言是人们一直想不通的。他说“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还说“员工第一,用户第二,股东第三”。这两句话已经被很多人激动地解释过了。至于他,到底是员工第一还是用户第一,已经成为世人的一大谜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马云从来没有把股东放在第一位。虽然他在用户第一、员工第一的问题上纠结过,但把股东当成“小三”的态度毫不含糊。管理企业如何在员工、用户、股东之间排位?这个选择题如果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三大电信运营商,我想他们的员工会很理解地回答——当然,股东是第一位的!用户和员工在国资委考核指标面前都是浮云!近日,因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中国移动不垄断”,网络上又掀起了一场争论:国内电信企业算不算垄断?这种争论的结果闭着眼睛都可以想象——所有电信用户都要骂垄断;所有电信员工都必须为不公正而哭泣。用户和员工的清晰判断折射出当今电信运营商“里里外外都不是人”的尴尬处境。电信用户批评垄断,是因为他们对电信运营商不满——网速低、资费高、服务差。它以年均10%的速度在下降,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仍然是浸透在每一份利润中的垄断原罪。电信员工喊着不垄断,也是因为对公司不满——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沉重的业绩指标。为了能把光纤接入小区,处处向物业低头;在大学校园里,他像个混混,摆地摊抢地盘,和竞争对手斗智斗勇……这样的公司,如果羞于称之为垄断,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例子了。垄断经济。多么美妙的花朵!对于今天的电信运营商来说,用户和员工很难满意,但股东必须满意,因为他们的业绩增长是世界领先的。从移动用户数来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进入全球运营商前十,2011年以来,中国电信业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逆势增长,财政收入增速惊人,再次超过GDP增速。90年代,国内电信收入增速长期超过GDP增速。在全社会都争相装机、抢购手机的时代,这种供不应求的市场形态,促成了电信行业的超常发展。然而,这种本世纪初的市场形态已经结束。如今的电信业环境早已转变为供大于求,非常规发展时隔几年又重现。很大程度上,在国资委的考核指标下,三大运营商的基层员工都在为指标而苦苦挣扎。如果说过去中国的电信业领先GDP,是靠市场需求旺盛;现在它的表现超过了GDP,依赖于勤奋的员工。现在我们经常看到有人随身携带两部甚至三部手机。我们可以想象,这是正常的消费需求,还是激烈竞争下过度营销的结果。搞笑的是,当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员工拼搏、拼搏,甚至以失去尊严的方式推动企业逆势成长,成为全球业绩最好的电信运营商时,中国通信用户却给了齐声出来。一评——看,这就是垄断企业的暴利!这种强烈的偏差值得我们反思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又好又快发展。当一个行业对外总是听到用户的不满,对内总是听到员工的抱怨,即使营收全球领先,即使股东兴高采烈,它的发展模式还能称得上“好”吗?中国电信业的科学发展需要重新平衡用户、员工和股东之间的关系。只有股东满意的公司不是好公司,只有股东满意的增长模式也不是好的增长模式。与其背着骂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信运营商,还不如把增长速度放慢一点,把收入目标下调一点,给用户更多的福利,给员工更多的福利。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企业真的做到了客户满意和员工满意,还需要担心企业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