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时间:2024-05-22 15:38:11 科技赋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穿戴健康产品和智能手机一样,逐渐从少数精英或极客手中的玩物转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公众的生活。

必需品。

智能手机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需求,而智能穿戴健康产品在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毕竟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这绝对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部分。

Nike+FuelBand、JawboneUp、WithingsPulse、MisfitShine等主流产品风靡全球,健康相关领域产品发展空间广阔。

每年智能穿戴产品市场规模将达15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9000万元。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每年增加9万台,达到每年1.53亿台。

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医疗保健将是其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信息娱乐行业。

尽管谷歌眼镜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信息娱乐产品如今非常流行,但它们仍处于原型或概念阶段,更多的实际应用是在医疗健康和运动健身方面。

2019年,我国可穿戴、便携式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4.2亿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0亿元。

可穿戴设备被视为消费电子行业新的增长点。

跨国公司是领先者。

英特尔、谷歌、Facebook、苹果、三星等都在努力。

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几年将有快速发展的空间。

中国企业也在争夺机遇。

例如,百度推出手环抢占市场。

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针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可穿戴产品。

尽管各厂商已初步进入不同细分应用领域,但仍缺乏实用性和革命性的产品。

可穿戴产品还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成为核心产品。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可穿戴设备迟早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深圳是最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全球约80%的可穿戴产品是在深圳制造的。

拥有从传感器、柔性组件、终端设备、交互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华为、中兴、宇龙等龙头企业在国内率先推出智能手表、健康配件等可穿戴设备,产业集聚发展趋势良好。

可穿戴设备行业有以下发展趋势: 1、可穿戴设备市场将开放。

到目前为止,虽然三星、索尼、Pebble等厂商都推出了智能手表; Nike、Fitbit等厂商占据了健身器材市场约90%的份额,但目前还没有一家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三星推出了Galaxy Gear,并试图将其作为智能手表先驱在市场上推广,但由于产品自身的缺陷,仍然很难获得用户的认可。

因此,科技巨头能否成功并不确定。

苹果和谷歌也可能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加剧竞争。

显然,如果想要统一市场,短期内会非常困难。

2、健身器材将继续流行。

目前,各种健身手环、腕带等产品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可穿戴设备,而且这种现象还将持续下去。

首先,是因为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

此类产品可以轻松监测日常运动和睡眠状态。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功能简单且易于使用。

随着新传感器的出现,预计会出现更先进的设备,例如无创血糖监测设备。

  3。

更多品牌将会出现。

随着高通、英特尔等公司的进入,更多新的品牌和产品将出现在可穿戴设备市场。

例如,高通在2018年发布了一款Toq智能手表,通过轻量化的系统实现了良好的交互功能。

预计芯片厂商将逐步将可穿戴设备平台化,推出更便捷的解决方案;而且由于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不像手机和PC那么复杂,一些医疗设备公司和传统手表制造商将尝试进入可穿戴市场。

设备领域。

4、更加注重设计和美观。

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智能眼镜、手表等设备看起来过于“科技化”,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时尚物品。

显然,更时尚的设计是一种趋势,我们已经看到 Pebble 和 Martian 等品牌推出了更接近普通手表的产品,而 Google Glass 也在 2018 年推出了纯黑边框和扁平边框的产品。

  5。

眼镜和手表只是一个开始。

除了眼镜、手表之外,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有哪些形态?我们已经看到了针对宠物的产品,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产品形态。

另一个有前景的领域是服装。

例如,一些制造商已经在致力于开发可以通过纽扣改变织物颜色的服装以及可以测量紫外线的可穿戴设备。

6、“物联网”将与可穿戴设备联动。

“物联网”也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新技术。

它可以通过无线互联网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与智能手机连接,实现更便捷的智能应用体验。

同样,物联网设备如果能够与可穿戴设备联动,将大大拓展使用场景,也是增加可穿戴设备卖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目前的三星Galaxy Gear可以安装应用程序来控制自己的智能冰箱。

7. 设备将独立于手机运行。

基本上目前所有的可穿戴设备都需要连接智能手机才能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独立运行的设备将会有更多的卖点。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独立运行Android系统、支持3GSIM卡的智能手表。

然而,它们太笨重了。

相信未来还会出现更完美的产品。

8. 价格将会下降。

早期的可穿戴设备价格并不低。

虽然很多设备看起来很精致,功能也不错,但用户主要从实用的角度来判断其价值。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与智能手机配套的产品价格高昂,用户基本无法接受。

因此,相信厂商也会开始关注低端市场,推出功能更简单的配件,价格也会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