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音箱打响价格战,廉价的百元产品能否带动行业发展

时间:2024-05-22 16:10:12 科技赋能

没有人愿意打价格战,但在商业竞争中没有人能避开这一坎,尤其是同行多了之后。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让AI智能音箱成为人工智能的具体产物。

随着进入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新兴的智能音箱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价格战阶段。

说到国内互联网领域的价格战和性价比,小米似乎是无法回避的。

在智能音箱市场,小米也延续了这一做法。

去年7月,当所有智能音箱都还很贵的时候,袁征的小米AI音箱再次突破了行业最低价格。

小米的进入和小爱同学良好的市场表现,让性价比成为智能音箱企业不可忽视的一点。

就在5月9日,阿里巴巴售价89元的新款智能音箱方糖发布首次优惠89元。

紧接着,京东5月10日售价79元的叮咚mini 2也降价了。

首发售价为79元。

两者的大力促销,正式将智能音箱带入百元时代,也拉开了智能音箱行业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价格的价格战的序幕。

低价表明厂商希望尽快争??夺市场,获得更多用户。

但值得注意的是,低价是一把双刃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做对于整个智能音箱市场来说也是一次透支。

智能音箱的决定性一年是为用户占据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每个制造商的最终目标。

不仅是各种移动应用,放置在家里的各种智能硬件也成为企业将用户纳入自己生态系统的一种方式。

作为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音箱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打造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入口。

与此同时,无论是传统家电巨头,还是小米等互联网生态链公司,都开始研发智能家电,试图让一切变得更简单。

据《年中欧智能家居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智能家电产值已达1亿元,2018年终端设备产值将达1亿元,智能手机、电视、洗衣机、冰箱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到今年进一步跃升至99%、93%、45%、55%、38%。

如果智能家电从硬件领域拓展到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年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市场规模将达到10亿元以上。

同时,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智能音箱年度出货量突破1万台,全球智能音箱年度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万台。

今年将是智能音箱普及的“决定性的一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智能家电的主要入口,音箱自然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

巨头的智能音箱产品售价都在100元以下,华强北的各种山寨产品甚至降到了50元以下。

随着相对便宜的价格和整个产业链的日益成熟,智能音箱市场正在迅速扩大,也正在以病毒式的速度收割用户。

但以国内市场为例,虽然各家公司都在试图通过低价吸引更多用户,但目前的销量还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爆款。

与国外市场亚马逊的Echo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设备不同,国内市场的智能音箱渗透率还有很大差距。

作为一个入口,知名度还不够。

制约其发展的三大因素。

作为一款智能音箱,其开放性还不够。

我们先把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HomePod放在一边。

纵观安卓阵营的智能音箱,虽然比苹果系统更加开放,但由于厂商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开放程度还不够。

由于关系的关系,不同厂家的产品无法很好的联系起来。

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结果,那就是用户除非在家中使用同一家公司或相关公司的产品,否则很难形成真正的智能互联。

由于智能家居设备尚未在普通家庭中广泛普及,智能音箱与家庭日常生活还有很大差距。

导致国内智能音箱用户大部分只是听歌。

或者打开和关闭灯。

目前智能音箱的智能化程度和音箱的播放水平有限。

性价比是国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热词。

随着小米等注重性价比的硬件厂商的成功,现在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拥有硬件设备。

他们都在寻求成本效益。

但厂家不能亏本做生意,毕竟还是要赚钱的。

所以售价低就意味着厂家在各种你看不到的地方削减成本,这也导致了产品本身的产品力下降。

以所使用的芯片为例。

除苹果自家的A8芯片外,目前市场上其他主流智能音箱均采购高通、英特尔、联发科等厂商的芯片。

但智能音箱最重要的还是AI芯片。

虽然目前厂商都在努力研发自己的芯片,但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突破。

芯片的品质和调优直接关系到智能语音识别系统是否足够智能。

由于智能音箱不够智能,无法听懂用户在说什么,或者误解用户的意思,很多智能音箱被用户愤怒地批评为弱智,这是这个领域非常严重的问题。

例如,今年3月初,海外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用户发现亚马逊智能语音助手Alexa在响应某些命令时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

更重要的是,该设备会无缘无故地发出这样的笑声。

Alexa作为目前业界代表性的智能AI系统,都会出现各种奇怪的问题,更不用说那些技术水平并不优秀的产品了。

硅谷著名投资人吴军在其《谷歌方法论》中指出,微软一直拥有很好的技术,但在过去的20年里,它并没有成功地将技术转化为产品。

它的“小冰”只是一个展示技术的玩具,但并没有什么用。

另外,作为一款智能音箱,其基本能力就是播放音乐,这使得音质成为考虑其整体品质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现在的智能音箱越来越便宜,音质也成了问题。

为了保证低价,厂商在硬件上不会采用高端配置。

这也导致目前绝大多数智能音箱只擅长音乐播放。

聆听水平远不如同级别的非智能音箱。

安全因素当今大数据时代,频发的用户信息被盗事件让我们感觉自己是一个透明人,普通用户在这些互联网巨头面前根本没有隐私可言。

虽然巨头们会保证不会滥用用户信息,但恐怕连创业者自己都不会相信这个承诺。

作为用户,我们也开始越来越担心自己信息的安全。

智能音箱在成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入口的同时,也很可能成为用户隐私的收集者。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亚马逊 Echo Spot 的摄像头功能很可能被黑客入侵。

英国安全研究人员通过入侵测试表明,2007款Echo可以被黑客变成实时麦克风。

这种不确定性也成为用户在购买智能音箱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结语: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智能音箱行业在功能方面并未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很多厂商都在用数百元级别的产品来开拓市场空间,这会因为缺乏完整的生态系统而导致市场透支。

事实上,类似场景在可穿戴手环上已有先例。

超低价的智能手环利用其价格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同时,也可想而知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很高。

最终,很多手环产品都变成了抽屉角落积满灰尘的不必要的物品。

从目前国内众多智能音箱的功能和生态结构来看,其“低价”销售或许无法带动行业未来的进步和发展。

这笔透支是否有价值,值得场内所有玩家仔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