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接线错误避免方法:1、使用同一型号的线,避免多次接线;2、有效管理线路;3、网络布线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距离限制;4、布线施工规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5、避免线缆对数据线造成干扰;6、施工时应对布线线路进行多次试验,以免以后出现故障;7、尽量遵循综合布线行业规范,减少对行业的负面影响;8、要充分储备光缆,对未来新线路做好有效规划;9、线缆尽量远离干扰源,以免耽误正常使用;10、对未来综合布线行业进行前瞻性规划,实现布线科学安全。六种电缆的特点1、电缆的抗拉张力不应超过电缆制造商规定的电缆抗拉张力。过大的张力会扭曲电缆中的线对绞距,严重影响电缆抑制噪声的能力,并严重影响电缆的结构回波损耗,从而改变电缆的阻抗并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2、电缆弯曲半径避免电缆过度弯曲,因为这会改变电缆中线对的绞距。如果过度弯曲,线对可能会散开,导致阻抗不匹配和不可接受的回波损耗性能。另外,它会改变电缆内部4对绞距的关系,从而产生噪声抑制问题。一般情况下,电缆敷设后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直径的8倍。对于典型的6类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3、线对分散在电缆端接点,电缆中每对线对的绞距应尽可能靠近数据中心。对绞距由电缆制造商计算得出,更改电缆绞距会对电缆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尽管ISO和TIA5e类布线标准规定了线对长度(13毫米),但它们并未对6类布线做出此类规定。目前的建议是遵循制造商提供的建议。4.电缆压紧避免电缆扎带过紧而压紧电缆。如果电缆太紧,电缆内部的绞合线会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更加明显,处于不合格状态。回波损耗的影响加起来,每对过紧的电缆扎带都会增加总损耗。建议使用钩环式电缆扎带。5.打结的电缆从卷轴上拉出电缆时,请注意电缆有时可能会打结。如果电缆扭结,则应视为已损坏并应更换。安装压力会使安装人员拉直电缆结。但是,损坏已经发生,将在电缆测试期间检测到。6、电缆重量六类电缆的重量大约是五类电缆的两倍。24根一米长的六类电缆重量接近1.0千克,而同样数量的五类或五类电缆重量仅为0.6千克。使用吊线支撑电缆时,必须考虑电缆重量。建议每个吊线支撑点每束最多支持24根电缆。7、捆绑电缆中电缆的根数。当任意数量的电缆以较长的平行长度捆绑在一起时,相同绞距的捆绑电缆中不同电缆的线对之间的电容耦合将导致串扰显着增加。这称为“外来串扰”,消除外来串扰不利影响的唯一方法是尽量缩短并联电缆的长度。8、电缆护套在电缆端接点剥去,端接后从护套暴露到数据中心的线对必须保持在最低限度。无需剥去电缆护套,可直接接入数据中心。TIA或ISO布线标准规定了剥去护套的长度。通过最小化剥皮护套的长度,保证电缆内部线对的绞合距离,以达到最有效的传输路径。IDC上过度剥落的护套会损害6类布线系统的NEXT和FEXT性能。弱电施工综合布线使用六类网线需要注意什么?六类线路施工注意事项1、由于六类电缆的外径比一般五类电缆的外径粗,为避免电缆缠绕(尤其是弯头处),必须注意电缆的填充度铺设管道时的管径。一般内径为20mm的电缆,最好在管内放两根六类线。2、严格遵守线槽施工规范,保证合适的电缆弯曲半径。上下左右绕过其他线槽时,转弯坡度要平缓。注意电缆下垂受力后,两端电缆是否可以用盖板盖住,而不损坏电缆。3、放线过程中,主要注意张力的控制。对用线盘包装的电缆,应将线盘套在自制的拉杆上,在放线端从线盘盒中预拉出一部分电缆,供管道其他部分使用。一端引出,预拉的线不要太多,以免现场多根线缠在一起。4、拉线工序完成后,应将两端遗留的多余线缆整理好并加以保护。绕线时,应遵循原来的旋转方向。标记出来。5、布线、捆扎、安装电缆时,多余的电缆不宜过长,电缆不应承受叠加应力。6、在整个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各工种应按施工方案和施工网计划组织施工,本工种的施工任务应在其他后续工种开工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