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6月23日报道,即使是最赚钱的省级运营商也不得不开始减员增效。近日,中国电信最大的省级子公司广东电信发布“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文件,拟通过“自愿和有偿”方式,对部分工龄15年以上的员工一次性发放生活补助。员工一致同意”。并支付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生活补助按每年4000-5000元乘以工作年限再乘以调整系数。调整系数的具体数值目前还不确定。2015年,广东电信全年收入487亿元,占中国电信总收入的16.7%。据悉,2015年,广东电信贡献利润约80亿至90亿元,占中国电信利润总额的40%以上,是中国电信最赚钱的省公司。此外,广东电信目前还有4万多名在职员工。2015年中国电信共有员工29万人,广东电信约占13.7%,是用人大户。广东电信回应记者采访称:“这是省公司刚刚制定的内部政策,不知道能达到什么效果。”此外,广东电信并未披露涉及“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人数及预计赔偿总额。人员冗余伴随着行业收入下降,困扰经营者的人力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电信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分析:“一方面,前期改制改革中人员负担过重,导致人员大量冗余;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做事的人太多了。”不工作导致一些业务人员短缺。”根据正式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员工的统计,中国电信集团拥有超过60万名员工,而中国联通集团和中国移动也有超过50万名员工。但相比之下,美国最大的两家运营商AT&T和Verizon全球,分别拥有25万名员工和17.7万名员工。2015年,AT&T和Verizon的营收分别为1468亿美元和1316亿美元,均超过国内三大运营商。AT&T和Verizon的劳动生产率约为5-6倍国内运营商。中国联通(3.820,-0.01,-0.26%)50岁以上员工占比已达11.52%,而中国电信部分省公司50岁以上员工占比已达14%。对于前端营销和安装维护支持,两类职位占操作人员总数的90%以上。两者都需要强大的身体支持。高龄人口比例高的人文结构与业务属性不匹配。事实上,在广东电信提出“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以优化人力结构之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就已经启动了各项业务调整。2013年初,中国电信试点“分小划算”改革,要求各市县按业务设立最小业务单元,部门成员跳出现有岗位,重新竞争对于事业单位的岗位,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同时,中国联通还推出“人岗匹配”政策,打破现有的岗位分配制度,全体员工重新聘用优势产品,但岗位数量规定少于员工总数,大多数没有工作的人需要提前退休或被淘汰。此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有鼓励员工创业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前需要先“自愿辞去”现职。与此同时,电信行业进入天花板。2015年电信市场三大运营商服务收入合计11126亿元,比2014年的11274亿元下降1.3%,与2014年持平。2013年之前,我国电信市场服务收入保持增速超过9%,但现在已经连续两年下滑。运营商利润率也继续下降。随着三大运营商4G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政策不断要求运营商“提速降费”。经营者收入和利润的不断缩水在所难免,减少从业人员数量或许是最好的“节流”方式。人员结构失衡当然,优化人员结构也是运营商商业模式调整的必然结果。目前,三大运营商已陆续将营销工作转移至10086、10000、10010在线服务平台,并开通了商城、微信平台、企业APP等在线工具。运营商线下营业厅业务量快速下滑。据记者了解,2015年,消费者通过天猫商城完成的话费充值总额已达2000亿元,几乎接近中国联通的总收入。曾经占据营业厅主要部分的话费业务,几乎全部转移到了线上。“在北京,营业厅等线下重资产的运营成本是人工成本的3倍。”北京移动相关人士透露:“北京移动平均人工成本约为17万元/人,但如果算上营业厅的租金和电费,员工成本将上升至70万元/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运营商的营业所数量一度高达数千个。2010年,北京移动的员工总数接近1.2万人。不过,随着业务的减少,营业厅数量方面,目前北京移动的员工数量在8000人左右,下一步可能会减少到5000-6000人。同时,用户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运营商对数量增长的KPI并没有相应降低,甚至还有所增加,导致大量一线运营商员工普遍无法完成KPI要求,多位通信行业知名人士近日纷纷表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发工资短信和工资单这种低薪环境也导致运营商员工大量离职,2013年之前,离职人数达经营者每年从业人员不超过30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但2014年,电信、移动自愿离职员工超过5000人。2015年,中国电信上市公司共有1万名员工离职,约占员工总数的3%。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裁员100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5%。理想的情况是减少长期不值班人员,提高对优秀业务人员的激励。但事实是,大部分离职的都是一线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林正辉、码头公司总经理何宁、市场部副总经理徐钢等多位高管。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统计数据仅包括正式合同工,大量从事营销业务、安装维修业务的一线劳务派遣员工,外包工离职率超过30%。2015年,中国移动一举招聘了3万人,接近2012-2014年的总和,以补充快速流失的业务员。中国电信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最让人担心的,效率高、精力充沛的业务人员往往最先离职,而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不工作的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该去的不能砍,该留的不能留。”广东电信能否打破这一僵局,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