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为严重的红海,越来越多的深圳厂商开始转型试水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不过,近期一位知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这些厂商大多采用原本用于智能手机的MTK芯片来设计智能手表,功耗问题很难解决。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智能手表更多地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苹果、谷歌等非世界领先品牌很难引领智能手表等电子消费趋势。
电力消耗问题无法解决。
面对日益红海的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厂商开始转型开发“可穿戴”设备。
被认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智能手表”产品,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厂商首先试水的目标。
宇龙酷派副总裁张光强在微博上发布了宇龙酷派智能手机的草图信息。
时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不少原本从事智能手机生产的厂商已经开始试水智能手表。
“很多手机厂商都在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甚至有‘智能手表’的价格低至¥~¥。
”知名电子行业分析师孙昌旭表示,但不少试水智能手表的厂商,都将原来用于智能手机的MTK芯片改用来生产智能手表,这导致功耗问题未解决,必须每天充电。
一天或每两天一次。
“用手机芯片来试水智能手表是没有意义的。
”孙昌旭告诉记者,功耗作为智能手表最大的技术难题,必须通过新产品的技术进步来解决。
目前,英特尔、高通、MTK等芯片厂商正在开发新一代芯片,让智能手表可以将耗电问题延长至至少每周一次。
市场尚未形成。
一位本土智能手机厂商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这些试水的厂商最困惑的不是技术,而是发展方向。
“智能手表在技术上并不是高不可攀,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组装一款像样的‘智能手表’并不难。
”该人士表示,营销和消费者教育是最困难的问题。
他认为,手表毕竟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智能手表必须有品牌,但国内品牌厂商短期内永远不可能成为国际大厂商的对手。
“为什么要用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体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国内厂商很难引导新的生活方式。
新的生活方式必须依靠苹果、谷歌等公司来引导。
”孙昌旭指出,在苹果和谷歌,在智能手表推出之前愿意尝试的用户会很少。
因此,目前国际各大厂商虽然热衷于推出智能手表,但基本无法引起轰动。
对此,知名消费电子分析师潘九堂也表示:“大家都在观望,但很明显这个市场还没有形成。
”他认为,目前推出的智能手表的体验还不是很好,至少还要等待智能手表市场形成。
成熟至少要等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