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通信行业30年老手想成为物联网时代下一代运营商,软银、富士康也加入了

时间:2024-05-22 10:15:22 科技赋能

文章|四月简介:在机器人本体尚未普及之前,“操作者”的概念似乎是一个幻想。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领先时代五年”的事情,是由创业公司达驰科技在推动的。

两年前,今年3月,中国移动研究院原院长黄晓庆辞职。

当人们还在讨论高管辞职的去向时,黄晓庆宣布自己要创业。

新公司名为CloudMinds,定位为“全球公司”。

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平台运营商。

”据智东西最新消息,大泰科技已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富士康等。

在机器人尚未普及的时期谈论“机器人运营商”难免会引起质疑,因为他们的核心服务/产品是基于“移动内联网云服务(MCS)”的解决方案,上周智东西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来到望京SOHO的大泰科技北京总部与其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对话,探讨这家让外界“有些难以理解”的公司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黄晓庆与前日本首富软银的关系CEO孙正一与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的合作缘起,五十多岁的他,因三次创业经历了坎坷:一次在纳斯达克上市,一次被收购,一次在进行中……黄晓庆的创业故事远比创业本身更有趣! 1、对热衷《星际迷航》的研究院前院长的采访是在黄晓庆北京办公室进行的。

它的陈设与普通的中国企业家没什么两样:书架上陈列着商业书籍和经典著作,右边的空墙上有书法家洪亮先生的题字,还有一块白板,列出了近期的议程;散布在角落里的“科幻”元素有点跳动,星际迷航三部曲之一的海报《暗黑无界》引人注目。

20世纪70年代,科幻作品《星际迷航》风靡美国,2001年赴美留学的黄晓庆就成为其粉丝之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相关作品不断激发他对机器人的幻想和热情,以至于公司名称“数据”的发音来自于《星际迷航》这个字。

据黄晓庆介绍,该公司目前已获得总计1亿美元的A轮融资,种子轮投资由软银、富士康投资。

新一轮融资将用于加强与国内企业的合作。

该消息将于23日正式公布。

完成本轮融资后,大泰科技或将晋升独角兽行列。

在项目初期,引入软银、富士康等层面的资本背书并不容易。

但如果是老朋友,那就另当别论了。

黄晓庆与两位重要投资人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2006年,当时还在贝尔实验室担任架构师的黄晓庆被卢洪亮聘用,加入Unitech Telecom团队,也就是UT斯达康的前身。

随后儿子注资,两人结识。

借助小灵通业务,母公司UT斯达康控股在全球电信行业低迷时期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8年,小灵通在中国兴起,杭州富士康成为其代工厂。

黄晓庆与郭台铭相识。

2009年,孙正义在UT斯达康内部创立了Wacos,主打移动交换机,推出了电信级流媒体交换系统和IPTV,再次获得孙正义的投资。

但由于概念过于超前,Wacos 3G项目最终被UT斯达康砍掉。

2、做适应物联网时代的运营商,后续故事情节回归中国。

在UT斯达康打拼12年后,黄晓庆受中国移动邀请出任研究院院长。

在此期间,他大力推进研发项目和人才引进,积累了多项新型研发专利。

据黄晓庆回忆,打造云端机器人的想法早在2018年就已经萌芽。

经过深思熟虑,2016年6月,黄晓庆找到孙正义,提到了自己创业的意向,孙正义立即同意了。

投资。

随后,两人就公司雏形进行了交流。

2019年3月,达蒂玛科技成立,孙正义出资1万美元成为合伙人。

郭台铭随后表达了极大的兴趣。

除了资本,黄晓庆更看重背后的资源,软银的电信运营商能力和富士康的生产制造水平未来能够发挥的作用。

团队方面,达蒂玛科技目前拥有100人左右,布局全球。

研发团队主要集中在北京、硅谷和成都,而东京和深圳则主要负责营销和业务运营。

美国研发团队与多家知名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其中包括李飞飞领导的斯坦福计算机实验室。

此前,外界更多关注黄晓庆的“机器人战略”,存在诸多困惑。

回顾黄氏近30年的职业轨迹,再看他目前的选择也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云机器人操作员”的立足点仍然在于“操作”,这也是黄晓庆的热情和优势。

“说到互联网,我无法和年轻人相比。

富士康在硬件能力上已经是最好的之一,但我在通信行业绝对是如鱼得水。

”黄晓庆说,性格开朗的人。

可见,达泰的定位是权衡团队资源和优势后的选择。

事实上,外部市场对物联网运营商的需求也在急剧上升。

据BI Intelligence统计,2018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已超过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到2020年,全球将生产1亿台物联网设备。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临近,泛机器人产品逐年增多,基层设施对网络连接的需求势必激烈。

3、云智能的三大支柱上一篇文章已经分析了黄晓庆的创业初衷和方向。

现在我们来谈谈该怎么做。

Datatech希望打造的云端智能机器人操作平台包括云端、网络、终端三个环节。

1)在云端,除了互联网大数据外,设备侧的重要控制信息也会通过私有云架构进行传输,保证设备的安全和数据的隐私; 2)神经网络方面,基于前期通信技术积累,通过SDN(软件定义网络)、SDP(软件定义边界)等技术实现网络路径优化和协议优化,保证更安全、高速的网络服务; 3)设备端一般指各类机器人本体,但在行业发展初期,连接的设备端还必须包括各种各样的物联网设备。

需要解释的两个概念包括私有元素和软件定义。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爆炸式增长,网络连接和数据安全不容忽视。

家用摄像头暴露的安全风险只是“暗网”行业的冰山一角。

黄晓庆提出的“移动内联网”概念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黄晓庆表示,其采用的私有云架构可以完全消除网络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以金融服务领域为例,深交所采用私有云架构,企业级用户普遍要求安全性较高。

但另一方面,其建设和运营成本却远高于公有云服务。

目前行业内大型云服务商包括亚马逊AWS、微软Azure、IBM、华为等,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大楚科技撬动市场需要面对的强敌。

“软件定义”是一个与传统意义上的硬件设计相对立的概念。

从底层硬件中抽象出控制层,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边界(SDP)、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等技术。

网络虚拟化后,网络中所有可用资源都被整合,而存储虚拟化则将多个网络存储设备中的物理存储集中到单个存储设备中。

最后,服务器虚拟化将工作负载从物理硬件中抽象出来。

数据虚拟化技术是黄晓庆早期倡导的。

具体来说,MCS(Mobile-intranet Cloud Service)移动内网云服务解决方案包括: 1)构建两套并行网络架构,包括两套网络环境:互联网和私有云安全区,以及音频等基础数据。

视频与互联网通过私有云网络架构连接和控制设备的关键数据,保证其安全性和隐蔽性; 2)以虚拟私有云(VPC)的形式为机器人和智能设备提供云智能服务XaaS Cloud,包括设备管理与控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服务。

?3)设备终端提供“一个双核”、虚拟化等解决方案,将安全环境与互联环境在物理上严格隔离。

其中一款定制智能手机可用作机器人控制单元(RCU),并为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之间的安全网络访问提供硬件身份验证。

在布局技术的同时,黄晓庆也在积极推进商业化方式。

其中,员工分摊10%专利费的政策正在积极为团队储备相关专利,已申请专利30余项。

其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定义网络安全的专利是该团队独有的。

4. 预先搭建平台并推出产品。

正如亚马逊先推出Echo、后推出Alex的思路一样,黄晓庆也推出了多款产品来推广其移动内网云服务,其中包括采用其架构和服务的家庭服务机器人。

、强调安全的手机、适合盲人和弱视人群的导览头盔。

上述三款产品将于2月23日正式发布。

该机基于高通平台,定义为云端智能机器人连接器,名为“A1”。

A1在硬件虚拟化、硬件扩展架构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此外,A1采用独创的“三明治”硬件扩展架构。

未来将基于该接口实现云端智能机器人的连接。

谈及引导头盔META时,黄晓庆显得有些感慨。

“这是一款在国内市场看似没有太大商业价值的产品,但它的受众和需求却是真实的。

”我国有数以万计的生理性失明者和数以万计的弱视者。

理论上来说,他们都是META的观众。

但由于传统观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我国盲人和弱视人群很少参与社会活动。

仅从街道上的盲道大部分被占用和破坏的事实就可以看出盲人群体被忽视的程度。

然而,这些确实存在的群体对于光明的渴望并不比普通人少。

黄晓庆表示,一位用户在描述自己的需求时哭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产品的社会福利价值大于商业价值。

具体来说,META看起来就像普通的自行车头盔,可以为视障人士提供人脸识别、物体识别、路径规划、避障等服务。

比如引路、提示前方障碍、提示熟人等。

据黄晓庆介绍,该产品将在房山等试点项目进行测试推广,并申请二级医疗许可。

此外,Peper在中国市场的一些本地化业务也是由达特曼推动的。

5、结束语 无论是技术方向还是产品定义,达蒂玛科技都有一些方面走在了前沿,颠覆了传统观念。

这似乎正是黄晓庆的本意,“我们所做的事情至少领先这个时代五年”。

但从黄的个人实力和现有资本背景分析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异想天开”。

如果说创业除了创造商业价值之外还能给创业者带来的精神益处,重振心态、激发斗志是首当其冲的。

这对于黄晓庆来说尤其明显。

我在通信行业工作了30年,因为创业而意气风发,看不到几百年的沧桑和压抑。

回到大马科技,网络运营商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定位就更容易理解了。

早期采用示范产品来教育和宣传市场策略,引导头盔的作用是树立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在通信资源和供应链能力方面,软银和富士康为达蒂玛科技保驾护航。

同时,结合当前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物联网时代已经势不可挡,但适应其的连接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却十分稀缺。

这样一位老将的出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有信心的,而不是盲目乐观。

不过,对于新来者来说,与华为、阿里巴巴等竞争,仍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