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对话阿里云胡晓明!吉隆坡是成都城市大脑试水海外首站

时间:2024-05-22 13:32:36 科技赋能

文|于洋志 马来西亚东西部1月29日消息,今天阿里巴巴与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机构(MDEC)、吉隆坡市政厅(DBKL)达成国际合作。

将阿里云ET城市大脑与马来西亚本土化相结合,共同打造马来西亚城市大脑。

第一阶段,城市大脑将应用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道路交叉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检测交通事故、预先规划应急车辆以缓解吉隆坡拥堵的交通状况。

阿里巴巴高级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ET Brain已在杭州、苏州、衢州、天津等国内7个城市落地应用。

这是其首次登陆海外国家,是阿里云发展的里程碑。

这也是马来西亚迈向数字化的重要一步。

会后,MDEC首席运营官拿督黄万兵、胡晓明、阿里云副总裁兼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博士等接受智西西等媒体采访,探讨阿里云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国际化布局和本土化就着陆等问题进行沟通。

胡晓明表示,阿里云的主要收入仍然在国内,他希望五年之内,国际业务收入占到阿里云总收入的40%到50%。

1.马来西亚拥抱数字化转型。

发布会上,马来西亚 MDEC 首席执行官 Datuk Yasmin Mamu 首先肯定了他对 AI 的认可以及拥抱 AI 的决心。

她谈到了过去 20 年来我们如何处于一个高速连接的世界。

就在上周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也表示,人工智能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而马来西亚正是通过与阿里巴巴等公司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自身发展的良好机会。

去年5月,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参观阿里巴巴总部时,参观了杭州城市大脑。

他贴出一张城市大脑的照片,建议引入中国的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促进马来西亚城市大脑的发展。

MDEC首席运营官在采访中也提到,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始于去年的eWTP(数字自贸区)。

去年3月,阿里巴巴首个eWTP海外“试验区”落地马来西亚,打造集物流、支付、清关、数据于一体的数字枢纽,为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提供了走向世界的窗口,助力马来西亚中小企业走向世界。

马来西亚的数字化转型。

她接着表示,此次马来西亚城市大脑首先在首都吉隆坡上线,随后推向其他地区,通过阿里云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和马来西亚政府机构发展各自的业务。

2、阿里云国际化的里程碑。

胡晓明上台后首先表达了内心的喜悦。

他表示,这是他最近第七次来吉隆坡。

马来西亚城市大脑是阿里云第一个海外项目。

对于阿里云的国际化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也是马来西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他以杭州城市大脑为例,介绍道,通过杭州城市大脑的运行,可以实现根据红绿灯进行交通调配,将车辆行驶速度提升15%,使杭州的拥堵状况从原来的全国第四位得到改善。

到第十名。

外部。

吉隆坡也需要这样的大脑,通过输出阿里云的技术来提升吉隆坡的智能化管理。

第一阶段的合作,马来西亚城市大脑主要围绕三个部分进行: 1、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各个路口将接入城市大脑,通过网络对交通信号灯和交通事故进行动态调整。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

检测以加快车辆通行速度; 2、为应急车辆开辟“绿灯”生命通道; 3、优先通过道路摄像头发现交通事故,这不仅可以为红绿灯调解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交警部门的建议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闵万里解释说,比如杭州街头有摄像头,可以获取很多车辆的数据。

当救护车接到求救信号时,通过城市大脑对城市道路数据的实时分析,可以提前做出判断,提前为救护车选择最畅通的道路,无需闯红灯、鸣紧急声。

信号。

阿里巴巴不仅将向马来西亚出口技术、基础设施和工具,胡晓明接着表示,还将通过马来西亚“天池”大数据计划培养当地人才。

未来,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资源将用于在马来西亚培训数据科学家和孵化初创公司。

3、分享中国数字化转型经验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一个新的挑战。

但胡晓明表示,中国正在进入快速转型的数字化通道,这些经验是可以共享的,特别是在急需数字化的东南亚地区。

那么为什么马来西亚选择阿里云而不是其他云服务提供商呢? MDEC首席运营官首先表示,去年3月eWTP试验区启动后,他就开始与阿里巴巴接触。

eWTP可以帮助马来西亚实现数字化转型,帮助中小企业连接世界。

其次,无论投资成本如何,她表示阿里巴巴并不关心在马来西亚建设城市大脑等试点项目的成本。

胡晓明随后补充道,这仍然是商业化驱动的,但需要早期投资,包括数据中心的投资和人才培训。

中长期来看,一定是一个商业项目。

此外,阿里巴巴今年还将在马来西亚建设第二个数据中心,以推动当地云服务的发展。

三是人才培养计划。

她提到,在天池平台上,已有77个国家在使用这个平台,她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每年为马来西亚培养2万名大数据人才。

今年3月,马来西亚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认证(ACP)正式启动培训,这也为马来西亚培养了一批人才。

此外,胡晓明还谈到了阿里云全球化的三个原则:1、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坚持数据本地保存; 2、招募和使用本土人才,打造本土技术服务生态圈; 3.缴纳地方税费,促进地方发展。

据IDC市场统计,2017年阿里云在中国市场占据超过47%的市场份额,超过追随者总数。

在全球市场,Gartner数据显示,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

在全球范围内,阿里云构建了覆盖17个地区、34个可用区的全球云计算网络,同时为技术的长期发展培育当地社区和人才。

4、拓展国际业务差异化竞争阿里云近年来保持三位数增长,发展迅速。

但在谈到收入的地区构成时,胡晓明表示主要是在中国。

目前,阿里云也在积极拓展全球布局,包括欧洲、亚洲、北美等,但阿里云仅处于全球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达到良好的发展状态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他补充道,这个好的情况是阿里云的国际业务占阿里云总收入的40%到50%,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

谈及马来西亚城市大脑是阿里云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并明确了未来的国际化目标,志喜一方面询问阿里巴巴将采取什么样的国际化布局策略,另一方面又问了阿里云的国际化战略是什么。

战略?如何面对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服务巨头的竞争?胡晓明表示,首先,阿里云的全球化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阿里云最大的优势;第二,阿里云以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全球化,全球化的核心围绕中国生态系统。

系统和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例如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云服务,推动国际化进程。

此外,他还表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比美国企业的全球化更加困难。

阿里云也希望通过落地吉隆坡,让马来西亚能够向周边城市提供服务。

他还表示,阿里云做的事情与亚马逊AWS不同,它提供的服务已经从基础设施转向数字化。

未来,阿里云还将与马来西亚在新零售、新制造等领域有更多合作。

毕竟亚马逊和微软比阿里巴巴更早起步云服务,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优势。

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阿里云也需要采取新的战略来推进国际化。

最后,他再次强调了阿里云的全球化原则,这也是其在东南亚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手段之一。

结论:云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阿里云与马来西亚达成合作,城市大脑在吉隆坡落地,为阿里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方面,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工业+云已成大势所趋,传统产业升级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东南亚等国家也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虽然面临亚马逊、微软等国际巨头,但前景依然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