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九安医疗试水可穿戴A股公司,集体花钱

时间:2024-05-22 17:51:10 科技赋能

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小米,在大牌云集的A股市场,九安医疗,有点-知名血压计制造商正以火箭般的速度流行起来。

久安医疗近日宣布,旗下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获得小米1万美元投资。

根据双方协议,九安医疗拟通过股权结构调整和人事业务剥离,将i??Health相关全球业务调整为拟成立的新独立实体(拟命名为iHealth Inc)。

小米将与iHealth在用户体验、小米电商、云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移动健康云平台。

九安医疗证券事务代表齐竞业告诉记者,“小米入股(20%)后将参与产品外观设计,9月25日开始推出专为红米定制的ihealth智能云血压计。

” “年轻人回家给父母买了红米、血压计,然后孩子就可以通过云端远程关心父母的健康状况。

”齐敬业进一步解释了双方合作背后的商业逻辑,“红米手机屏幕大,适合老年人;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有高血压,可以进一步购买相关服务。

”受此消息影响,大量游资涌入市场,九安医疗股价飙升。

据乐观判断,该公司此前有与苹果合作的经验,能够赢得互联网偶像领袖雷军的青睐。

在小米卓越营销能力的带动下,九安医疗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潜力巨大。

此外,Biolite、乐普医疗、三诺生物、中晶电子等A股上市公司相继宣布进军可穿戴医疗市场,相关个股屡次成为市场上游资的标的。

不过,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却要平静得多。

九安医疗9月22日第二个涨停后,两大机构合计抛售超1.2亿元。

冷热之间,以九安医疗为代表的众多可穿戴概念股的“钱”前景如何?    机构抛售 目前还没有苹果宣布发布HealthKit移动医疗应用平台的消息。

几乎与此同时,谷歌宣布将推出一款含有传感器的隐形眼镜,用于测量泪液中的血糖水平。

两大互联网巨头同时瞄准可穿戴医疗市场。

国内很多互联网巨头也不甘落后。

7月,iHealth、华为荣耀、Lifesense和Codoon这四家运行微信应用程序的制造商开始销售其智能手环的微信版本。

小米闪电宣布了“手环”战略,还联手九安医疗打造健康云平台。

事实上,九安医疗的主要产品是血压计和血糖测试仪,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同时,该公司有与苹果合作的经验,将血压记录数据引入iPhone分析平台。

虽然理念前卫,但这款产品的市场表现确实差强人意。

年报显示,传统血压计产品占九安医疗总营收的70%。

成功与小米结盟后,雷军能否成功将互联网基因植入九安医疗这个老牌医疗器械厂商呢?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经理表示,“目前小米对iHealth Inc的持股仅为20%,市场认为持股比例太低。

雷军的投资更像是一个战略举措。

小米投资手机的成功“移动可穿戴领域更多的是基于营销策略。

移动可穿戴领域对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要求更高,很难预期两者会发生冲突。

”北京华博信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周涛表示。

九安的小米版产品与苹果版产品没有太大区别,操作方式也基本类似,只是将APP平台的血压数据导入到小米安卓系统中。

对于这款产品的价格和销量预期,九安九安表示没有明确的数字。

“销量没有明确的预期,做好产品、开拓市场才是重点。

”从过往业务构成来看,血压计产品和血糖系列产品合计占九安医疗业务的80%。

去年,电子血压计总收入为2.9亿元。

其中,与苹果对接的iHealth主要销往海外,总金额约1万美元。

销量并不理想。

虽然产品毛利率达到30%,但推广成本相对较高。

九安医疗近年来的业绩始终徘徊在微利和亏损的临界点。

新产品“红米+血压计”尚未上市,各大论坛和网站上已经出现了各种评论。

虽然新品在技术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在营销模式上却有着明显的小米影子。

小米卓越的营销技巧能否为其产品带来真正的提振还有待观察。

齐敬业强调,“小米不限制我们与其他平台的合作。

我们与苹果、腾讯等公司的合作没有限制,但小米两年内只能在这个方向上与我们合作。

”周涛分析道,“虽然小米的营销方式可能会增加产品销量,但互联网营销这种成本相对较低的营销行为是否也适用于中老年产品市场值得怀疑。

如果进行大力的广告营销退出,运营成本必然增加,其他企业也会加入进来,也会降低产品的毛利率。

”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担忧,九安医疗遭遇了机构投资者的抛售。

切蛋糕并不容易。

九安医疗并不是A股市场上唯一一家盯上可穿戴健康产品的企业。

保莱特、乐普医疗、三诺生物、中晶电子、环旭电子等A股上市公司均对该产品感兴趣。

对该领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7月23日,保利特旗下维康科技发布了旗下首款可穿戴专业医疗产品“养养宝”。

公司表示,该产品专业定位于婴幼儿持续体温监测,标志着智能婴儿测温进入可穿戴时代。

同时,Paulette透露,未来将开发更多适合不同细分市场的专业可穿戴医疗产品。

记者致电保利特董事会秘书室。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婴儿护理产品的前景比较好,我们也与京东进行了销售方面的合作。

但目前可穿戴领域产品占公司业务的比例很小。

”他们刚刚旗下的维康科技正在运营。

”老牌血管支架制造商乐普医疗也将目光投向了可穿戴医疗领域。

近日,公司公告称,将与以自有资金设立的宁波联合交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货币形式共同出资设立北京医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乐普医疗以货币认购1万元,持有70%股份。

乐普医疗透露,益康世纪公司的定位非常明确。

主要从事心血管及糖尿病可穿戴医疗器械的研发、销售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心电图、便携式手机血糖仪及血糖试纸、心脏标记手机等。

配件及相应的配套试纸,以及基于此的心血管、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和增值服务。

“公司的移动可穿戴产品目前正在研究中,还不确定什么时候上市。

”乐普医疗证券办公室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中晶电子与英特尔的合作也引发市场关注。

8月12日,中景电子宣布与乐源数码合作设立子公司,名为惠州中景乐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万元,其中中景电子出资1万元。

双方将合作建设年产1万台智能穿戴终端产品项目。

10天后,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宣布,以1万元认购乐源数码9.09%的股份。

由于中晶电子紧邻英特尔这棵大树,被誉为A股可穿戴领域第一股。

9月17日,中晶电子突然宣布因筹划重大活动而停牌。

分析师认为,停牌很可能是由于进一步收购可穿戴公司。

“可穿戴移动健康行业巨头与虾米齐聚,全民可穿戴移动健康产品出货量快速增长,大量的市场供应将进一步加速其真正爆发时刻的到来。

兴业证券研究员季云涛判断,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加入了通用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的阵营,其中包括苹果、三星、索尼、耐克等大企业,而且还会有更多制造企业加入到全民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的阵营。

未来的初创企业。

企业将纷纷涌现。

据HIS预测,全球通用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万至1万件; 2019年全球总销售额将达到28亿美元。

但由于进入者众多,切蛋糕并不容易。

齐鲁证券研究员刘毅告诉记者,智能穿戴医疗产品目前需要更多的是计步器、心跳统计等低端产品。

绝对准确,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例如,在心脏监测领域,如果便携式设备做出错误的判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显然是设备制造商无法承受的。

”刘毅判断,眼镜产品等可穿戴设备有望率先在二维码扫描等集成度高、标准统一的工业领域实现突破,而在健康领域的发展速度可能会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