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认为,20多岁的年轻人、85后、90后创业觉得应该优先考虑,首先做有趣的事情,先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放弃一些生活的安排。以下是成都商报转载的报道内容:创业过程中的三个假设在创业的过程中,我有三个假设,这三个假设是我做很多决定,思考问题的三个假设。1.世界会变得越来越透明。这是我自己的感受。2011年看《Facebook 效应》的时候看到这句话,这本书里有关于扎克伯格和他大学同学的讨论。讨论“日益透明的世界”对企业管理、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意味着什么。这让我触动很深。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个背景。2、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PC互联网流量不再上涨,移动互联网流量快速上涨。智能手机的兴起改变了太多的行业:没有了纸质地图,没有了闹钟,没有了相机。对于媒体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纸媒体的发展还在方兴未艾,那时候的电脑还不能随身携带。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情况第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5%以上的交易都可以在移动端完成。另外,我觉得科技带来的变化正在加速。例如页岩气。我们认为石油价格会继续上涨,但去年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另一个例子是电动汽车时代。我认为电动汽车将在未来五年内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现在电动车每公里成本仅为油价的1/10-1/5。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很多生产要素需要重组。因为有很多新的重组机会,每个行业的再改革都会带动另一个行业的变革。刚才讲了移动互联网和媒体,移动互联网和生活服务,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这是另一个时代的背景。3、中国的机会过去我们说中国落后欧美两三年,现在变了。中国企业在很多产品、商业模式、运营方式等方面领先于国外,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先发明的,比如小米,不同的定价方式,不同的营销方式。比如“今日头条”,我们在全球率先打造全网搜索推荐引擎。还有很多特色产品,比如“唱吧”、“陌陌”,都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第一代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中国的教育还不发达。许多主修数学的人都在做互联网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计算机方面还是产品经理方面的人才都越来越多。、杭州、成都已成为IT人才密集型创业基地。当然,还有很大的市场。中国人口密度大,电商、O2O等商业模式更有市场。所以中国有机会在应用和商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创业的时候,没想过赚到第一桶金。我们经常谈论创业。“企业家精神”这个词在最近十年才变得更加流行。之前有个类似的,叫“做生意”。经营企业和创业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80、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都在做生意。那时,做生意的主要因素是见多识广、胆大包天。本质上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它不是要创建新模型或新模型。技术,或推出新的和不同的产品,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做生意”。但是我觉得在一个越来越透明的社会,越来越透明的世界里,做生意越来越难了。我们阅读了许多公司的传记。万科最早的钱是靠倒卖玉米赚的。现在什么取代了它?海外淘宝可以被上海淘宝和阿里巴巴替代,所以外贸越来越难,因为现在可以直接买亚马逊的产品,淘宝的产品也可以全球销售,所以出现了一些平台公司。说到资源,现在的滴滴打车,出租车牌照资源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你现在是做什么生意的?靠创新,靠新技术,靠新模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确实不是商人。我自己没有做过生意,也没有通过做生意赚钱,除了“今日头条”和参与过以前的创业。很多人创业的目标就是赚取第一桶金。我其实没有这个概念。当初创立公司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赚到第一桶金。这不是我的目标。我自己是一个信息获取的重度用户,我在思考除了自己有效获取信息之外,如何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如何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信息,如何帮助用户更好地沟通。从这点来看,我也不是商人。这是创业和做生意的对比。过去,我们做生意常说“人傻,钱多,来得快”。我们说创业的时候,一般都会说这个事情是一种新技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做生意和创业的区别。“互联网+”下的降级论我也是三年前创业的。现在“互联网+”有很多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创新,比如互联网转型卖衣服、转型卖烧饼、转型养猪等等。之前有一个降级论,说中国青年不应该做太多创新的事情,因为创新太多会失败,应该尽量做到高能低配。什么意思?如果你的技术很好,那么你做技术难度适中的事情,成功的概率就很高。互联网可以改造各行各业,但也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年轻人,不仅要往产业链的末端走,比如在制造时代,我们不能生产设备和数控机床,但是我们可以生产小电器,从制造的角度钱和成功的概率说,我们可以做代工,做服装生产,而不是设计制造设备生产,在科技行业也是如此。现在说网络哨兵,网络米线,做低难度的事情,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给小白赚钱,各种上瘾的游戏,这叫降级论。我们再来看看。下图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企业家。发射低成本航天器的都是普通科技公司,很多私营公司都能做到。以特斯拉为例,整车、驱动设备、发动机、整车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装配线。我觉得社会应该对失败多一些包容,鼓励年轻人去做更多有创新、有难度的事情。.我到现在还没在北京买房。说说我的生活状态吧。我一个月消费不到3000元。我把零花钱放进钱包后,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我认为奋斗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和享乐。当然,经济回报很重要,但我越来越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我对花钱基本没有爱好,对奢侈品、手表、汽车没有爱好,对游戏烟酒茶也没有研究。那么是什么驱使我去做这些事情呢?光靠物质是不行的。如果靠物质,你有第一个1000万可能就没有动力,有第一个1亿可能就没有动力了。特别有挑战性的事情很难做。什么可以支撑自我创新和自我实践?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作经验,更丰富的人生阅历,更精彩的人生体验,希望遇到更多优秀的人,聚集最聪明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希望变得更好,这是一种自我实现。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做一件有挑战性、有难度的事情,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创业是最典型的方式,因为创业会让你激发自己的潜能,让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你每天每个月都有新的挑战。这就是我的感受,获得金钱奖励是一种追求吗?一定是一种追求,但是比例越来越低的追求。我也有一种感觉,尤其是作为我的初创公司。20多岁的年轻人,85后,90后创业,我觉得应该分清主次,把有趣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先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放弃一些生活的安排。过年回去看望长辈的孩子,认识了一些亲戚。刚大学毕业,父母就问你能不能成都户口,能不能北京户口,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带不带那么多标准,那么这些限制就会让这种可能性消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事情不应该考虑。这些都是生活,需要平衡,但需要调整轻重缓急。比如我到现在都没有在北京买房,因为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工作生活也不方便。这个优先级必须调整。这是我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