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1月20日报道,2014中国信息化100人年会1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宽带资费水平较高,城乡宽带普及率差距连续三年拉大,数字鸿沟亟待缩小。1月18日,2014中国信息化100人年会暨信息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研究报告《信息化服务的高成本问题研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报告指出,中国农村宽带资费相对较高。从宽带资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来看,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各省宽带接入平均价格占城镇居民收入的比重不足4%,但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普遍高于8%。超过10%,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与此同时,城乡数字鸿沟正在扩大。截至2012年底,我国农村宽带普及率仅为6.3%,仅为城镇人口普及率的1/3,且近三年差距不断拉大,亟待扭转。点击进入下一页点击进入下一页2013年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行政村宽带接入比例达到95%;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入户普及率达到70%,行政村宽带接入比例超过98%。根据上述报告给出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仍有7.5万个行政村尚未通宽带。目标是连接62,500个村庄。据测算,未来行政村接入宽带难度加大。2013-2015年平均建设成本45万元/村,2015-2020年平均建设成本60万元/村。建设总成本309亿元,年均建设成本40亿元。报告指出,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2015年宽带资费占农村居民收入比例低于5%的目标,中西部地区宽带资费要降低30元/月左右/户,即现行资费水平应降低40%左右。为解决上述问题,报告建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开放宽带市场,激活活力,推动宽带网络服务成本持续下降。当前,要按照前期部署开通宽带接入网业务,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缩小数字鸿沟。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在降低宽带成本和使用价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着力完善普遍服务机制,降低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宽带成本和信息网络使用成本。此外,要落实“宽带中国”的战略要求,尽快研究建立多渠道的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在普遍服务资金短期内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建议加大国有资本收益资金统筹利用和专项支持力度。西部地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