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明确表示将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将陆续启动一批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数据中心市场整体规模将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专家建议,在各地布局数据中心时,应根据应用需求科学规划、统筹规划,避免因“一哄而上”造成无效投资。数据中心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基建”中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投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已超过200万个。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意味着各地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将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时代来临,我国还需要投资多少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为何成为“香饽饽”?什么是数据中心?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计算能力就像水、电等生产资料。基本的社会基础设施之一。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枢和应用载体,是承载各行业数字计算能力和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设施。是构建信息平台的重要前提,是数字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据中心项目已成为各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甜蜜点”之一。赛迪顾问总裁孙惠峰预测,今年我国数据中心投资将达到4166.8亿元,同比增长12.7%。到2025年,这项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7070.9亿元。为什么各地热衷于投资建设数据中心项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红告诉记者,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不仅可以服务于互联网,也可以服务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力推动地方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随着5G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一步融合,新基建将从支持消费逐步转向支持产业发展和社会数字治理,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和社会,数据中心也将成为各行各业所依赖的基础主导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大大提升。”何宝红说。万国数据董事长兼CEO黄伟告诉记者,数据中心业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增长。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中心的平稳运行是各行业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例如,数据中心通过为清算结算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保障金融活动、消费支付、社会经济活动等的正常开展;通过支持在线办公和即时通讯,保障企业和个人通信的正常运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欢迎。一方面,数据中心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以数据中心为支撑的数字经济经济的崛起,将从供需两端带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新动能。需求将显着增加。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存在诸多短板,新基建领域短板更为明显。2018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加快“新基建”步伐,启动了一系列投资项目。各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将继续启动多个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我国需要投资多少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工业数字化的关键基础设施,需求将大幅增加。”盘和林表示,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行业加快拓展线上业务,电商、网络直播等垂直业务的需求和业务规模,网络游戏持续上升。金融、制造等传统行业也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客观上为数据中心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潘和林说,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冲击下,许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展成熟,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在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在稳定投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方面的潜力仍需进一步挖掘。何宝红认为,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短板可以通过“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在补短板、促创新上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同时,随着以5G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广泛渗透,低时延、高带宽的应用场景将不断增加,带来数据量的大幅增长,进一步带动数据中心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他表示,数据中心市场整体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黄伟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网民密度均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互联网、云计算、科技创新企业和政企用户数量也遥遥领先其他地区,为数字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是我国数据中心业务需求最旺盛的地区。“目前,这些地区的数据中心已达到60%至7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供需缺口还在扩大。”黄伟预计,未来5到10年,我国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随着5G应用的进一步成熟,产生更多的应用,进而产生更大的需求。如何避免“拥挤”无论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新兴基础设施建设,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投资和后续建设,势必会导致布局不科学、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并重复建设“。”何宝红说。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数据中心建设一般需要科学布局规划。例如,业务数据中心一般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信息技术发达的中心城市(主城区)。一些企业还将对网络时延要求较低的灾备业务转移到寒冷地区部署,以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何宝红建议,在布局数据中心时,要注重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进行分类规划。其中,边缘数据中心支持短周期数据存储和实时业务处理,对网络时延要求高,需要就地部署;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支持长周期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对网络时延要求高。相对较低,其建设需求可以逐步向一线城市的郊区、周边城市乃至中西部地区转移。“数据中心作为一项重资产投资,以15年到20年的生命周期来衡量,如果布局不当,极有可能导致无效投资。”黄伟指出,过去10年,各地建设了很多数据中心项目。总缺口不大,但经济发达地区供大于求、经济欠发达地区供大于求的特点较为突出。因此,建议将人口密度和相应的交通需求作为数据中心布局的重要决策依据,结合地方政策、自然环境等条件,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实现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黄伟看来,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呈现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数据中心将继续变得庞大和可扩展;二是边缘计算的载体将下沉到社区、工厂等边缘端。受此影响,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也将分为边缘式和集中式,“大的更大,小的小;近的近,远的远”。黄伟建议,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选址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客户的中长期应用需求能否支撑数据中心的建设;二是布局必须跟随技术趋势的变化。由于未来的技术更新会让数据中心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技术前瞻性将是保证数据中心未来适应性、保持投资回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盘和林表示,随着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日益增多。数据中心作为高耗能、抢手的行业,容易出现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区域,不要盲目追求数据中心的规模化。建造。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数据中心的利用率,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更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