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在天文学上拥有无穷大的引力,但它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成为新恒星的创造者。创造者和破坏者的人格通过黑洞的人格融合交织,展现出迷人多样的属性。但要利用它的造物主属性,前提是不能被黑洞完全吞噬。由于操作系统复杂,维护成本高,在自然界中具有类似黑洞的作用。做的好,可以产生新的业态,做的不好,就会被吞噬歼灭。操作系统的道路特别曲折,大部分都被吞没了,成为指引后来者的丰碑,一座座蔚为壮观。而幸存下来的人,站在白骨之上,享受着山召降服,同时也赚取了巨大的利益。受此刺激,后来者不顾生死,披荆斩棘,顶着白骨,勇往直前。目前,华为无疑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本文只讨论以手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手机操作系统)。1、市场上,有苦战,有天下。华为鸿蒙究竟能成为活下来的那个,还是继续做引导后来者的丰碑,大家拭目以待。华为也在合作演戏。鸿蒙系统从2012年开始筹备,至今已有7年时间,采用了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技术攻击方式。先完善细节,再从完整的产品输出产品力。表面上是点对点,实际上是系统性的考虑,战斗力很强。目前鸿蒙还处于弱势,必须要有杀手锏,而通过编译器实现的效率大幅提升,具有直刺Android心脏的效果,已经是比单纯搭建方式更高的维度了一个操作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效仿苹果模式,在操作系统层面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高效为目标,减轻开发者的负担,从而扩大开发者队伍。目前,华为正在建设开发者群体。根据开发机构提供的信息,华为从两年前开始发函招募开发者,希望他们能为华为开发。华为有理由提前准备。目前,其手机销量超过2亿部。手机销量前三,三星有Tizen(虽然体量不大),苹果有iOS。只有华为没有既定的操作系统。即便跟随苹果、三星,华为也有足够的理由和基础去研发操作系统。并且在生态建设方面,效仿iOS。当然,华为自己也有些担心。它通过编译器预热“野心”后开始推广鸿蒙操作系统,让用户在心理上更快地接受它。可以说,如果不是美国政府的禁令,华为也不会如此高调。在华为受到美国政府的禁令限制后,一些海外市场对华为手机表现出观望态度。受此影响,华为手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出货量暂时出现明显下滑。局势在这一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月7日,Alphabet向特朗普政府申请解除华为对Android的禁令,原因同样是——关乎“国家安全”。Alphabet只是想借“国家安全”的腰包来掩盖鸿蒙将对Android产生巨大影响的事实。Alphabet显然已经将鸿蒙视为Android最难对付的对手。Alphabet认为,禁止华为使用Android,触发了华为独立于Android的决心,将导致Android的分裂。虽然Alphabet的说法不可信,但他们显然很匆忙。“智能相对论”ihahe认为有四个原因。首先,华为的部分手机引入鸿蒙,会降低安卓的市场份额。第二,Alphabet目前正在经历最困难的时期,流量广告增速低迷。Android的市场份额在下降,Alphabet承受不起。第三,凭空多了一个对手,Alphabet有陷入慢性病的危险。Alphabet将推出新操作系统Fuchsia,现在后院火了,不利于Alphabet垂直扩张操作系统克服痼疾效应。第四,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部分手机厂商转向鸿蒙。形成鸿蒙上下游生态。鸿蒙要吃下安卓的一块肥肉。Alphabet急坏了,鸿蒙成了Alphabet的噩梦。届时鸿蒙将正面进攻,如果iOS再次偷袭,Alphabet的处境也不容乐观。Android退却,鸿蒙抢食,iOS坚守,操作系统前三名基本没有悬念。2、一面是技术黑洞,一面是赚钱黑洞。操作系统不代表你想做操作系统就爱不释手。看它的门槛。如果你有钱,请注意你很有钱,你可以保持每年10亿美元的支出,而不影响整个公司;有足够的人力投入,至少5000人的稳定开发团队专注于操作系统的子项目。必须有足够的硬件平台来消化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必须做好市场定位以适应其增长。必须要能做到年销量过亿份,否则生态形成不了,也没必要做。华为正好符合这几点。最理想的状态是达到苹果iOS的水平。任正非表示,苹果是华为的老师,iOS成为鸿蒙追求的目标。但华为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所有订单,苹果也不是想学就学。Apple的iOS框架旨在相互连接,从操作系统层面打通手机、平板和电脑的数据通道,未来还将打通与汽车的数据通道。其系统的设计基因表面上并不复杂,却蕴含着大量的细节元素。比如苹果iOS每次升级,甚至需要修改上百个细节。这是最繁琐、最耗时的经验投资。苹果一直在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挖坑。这就像一个小小的“阴谋”。后来者追上来,就会升级,让追随者跟不上,壁垒就建立起来了。只要开发者愿意,可以有无限多的改进项,改进时间线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操作系统开发需要维持庞大的研发团队随时应对市场和技术趋势的变化,但开发人员数量激增可能会加剧操作系统的痼疾效应。做操作系统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技术实力雄厚,能够实现技术输出,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目前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开发公司基本上都是技术带头人;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来处理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从前端到后端,从内核到外壳,从各种协议栈到各种API设计,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现实物理社会的数字化反映,只有足够强大的技术力量才能搞定。具有敏锐的技术触觉,随时跟上或引导技术潮流。一个好的技术框架设计是可以不断更新迭代的,可以平衡广泛的硬件平台。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例如,足够多的开发商足以让大多数投资者死掉。维护和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可能需要几千人,代码量接近亿行。如果您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可以计算一下。1亿行代码加上其他资料将占用大约20GB(编译后小得多),大约是今天Android的大小。这是可控的,持续大量的无偿服务对于任何注重收入的公司来说都很难生存。同时,也需要面对长期吃力不讨好的升级。如果做得不好,就会遭到反噬,操作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我们也能理解华为的谨慎。毕竟,这不是开玩笑。它可能成功,也可能永远失去。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开发操作系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因此,收入不佳的企业、规模不足的企业无法支撑操作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几家成熟的操作系统,其母公司营收不错,并不指望通过操作系统直接赚钱,都建立流量堡垒,用流量变现盈利。流量争夺由此成为操作系统的核心任务,就连Alphabet也未能幸免。根据其财报,Alphabet的流量堡垒已经为它提供了一半的广告收入。为此,它在2018年还向苹果支付了95亿美元的流量入口费,而且这笔费用还在上涨。据悉,2019年将达到120亿美元。苹果可以享受它的成功,100亿美元是指挥和控制之间的事情。苹果现在拥有约10亿活跃用户,每年为苹果带来约300亿美元的直接收入。请注意,这只是其用户给苹果带来的价值。试想一下,苹果又可以整体卖用户了,操作系统吸金的黑洞效应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难怪WWDC2019特别强调使用随机邮箱登录,苹果也强制App开发者引入这一策略。从表面上看,它确实保护了用户隐私,但从根本上来说,Apple阻止了其App窃取其用户红利。技术和资本是操作系统的表象;生态系统、流量入口、用户红利是操作系统的本质。苹果iOS有用户、有流量、有钱可赚。它吞噬了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也催生了一种新的赚钱商业模式。AppleiOS是操作系统中黑洞的最好例子。Alphabet想学它,但没有学会。华为能不能吸取其精髓就不好说了。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点。Apple从操作系统开始。从1983年的Lisa电脑开始,苹果的操作系统就比同时代的操作系统存在于更高的维度,至今依然如此。华为向苹果学习并不难。3、操作系统的两种病症但是开发操作系统为什么会让人望而生畏呢?大多数开发者半途而废?我觉得有两点:黑洞效应和上面说的慢性病效应。黑洞效应吞噬金钱,慢性疾病效应吞噬希望。操作系统看起来不难——有开源可以参考;做起来是最难的,通过操作系统赚钱是很难的。也就是说,在赚钱的路上,操作系统只是第一步。借助操作系统平台,在其上构建各种服务架构是关键。这就是慢性病效应的由来。Alphabet和Apple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赚钱方式。Alphabet卖流量赚广告费,苹果卖手机和app赚钱,卖流量给Alphabet。苹果更稳固,业务基础更稳固。不过,Alphabet的增速放缓,未来鸿蒙将以何种形式站稳脚跟,还有待观察。总的来说,Alphabet是整体虚拟化的,硬件平台的产出很低。苹果和华为的硬件平台不相上下,理论上可以支持苹果机型的推出。不过,市场对苹果的防御已经很明显了。如果再出现一个“苹果”,估计竞争对手会联手扼杀它。开发商也可能有冲突。因此,华为如何突破现有模式,考验的是其顶层软件设计能力。在类似的市场情绪下,让我们看看过去失败的例子。在各自的封闭圈子里,Palm和黑莓都有操作系统,但以本地服务和邮件服务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决定了它们的失败,没有跟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他们先是陷入黑洞效应吞噬金钱,继而陷入慢性病效应吞噬希望,随着产品的淘汰而逐渐消失。有意思的是,黑莓的QNX也在智能车机中无意中找到了生存空间,并且占据了75%左右的份额,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Symbian也病得很重。它曾经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其建筑设计已经落后于时代。面对苹果的强势进攻,它不知该如何应对,最终倒闭。Symbian、Blackberry、Palm并非没有强大的用户基础或技术基础,也有强大的开发团队支持。有观点认为,他们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太慢了。事实上,系统架构设计不够灵活,无法应对业务环境的变化。与此同时,“他们陷入了自己成功的过去”,无法发展,并被慢性病的影响所吞噬。操作系统天然具有慢性病特性,更新迭代是操作系统慢性病效应的根源。薄弱的组织结构也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为了摆脱痼疾的影响,Alphabet多次主动更新Android。4.4版本提供ART(AndroidRuntime)模式,提高效率;并且在Android5.x版本中,提供了AOT(compileinadvance)模式,速度是Android的三倍。这些关键更新让Alphabet免于陷入慢性疾病的影响。此外,操作系统的垂直深耕也能有效避免慢性病的影响。目前,苹果和Alphabet都押注智能驾驶作为垂直扩张。苹果有一个智能驾驶——泰坦计划。为了加强苹果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地位,苹果还在寻求收购Drive.ai;Alphabet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资较早,其对Waymo的投资更是走在了该领域的前列。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动作也值得关注。5月27日,华为智能汽车BU正式成立。考虑到鸿蒙系统打通车载数据通道的野心,华为切入车载智能系统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三者同时押注智能驾驶。一方面,在现有流量模式下,高增长模式难寻,需要“外包”新方式自我突破;另一方面,培育新获利多头的成本在增加。得早点计划。三是智能驾驶的流量入口,诱惑力让他们无法拒绝。三者在手机领域的激战,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将重演,只是竞争阵地发生了变化,但数据、流量、用户红利的竞争本质将保持不变。前。不同的是,在新的消费战场上,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三者对流量和消费行为的敏感度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跑在同一条赛道上。4.技术上,不想被操作系统吞噬,就需要掌握操作系统。Alphabet曾经想过关闭Android,像iOS一样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后来,Alphabet放弃了这个原则。如果硬要学习iOS,很可能会落入苹果的圈套。华为有硬件出身,有芯片投入,基础设施完备。在向苹果学习后,它比Alphabet有优势。有人计算过华为的投入和产出。他们预测,当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美元时,将跨越J型曲线的增长拐点,后续的投资将大大增加华为的产量。也是如此,华为跨越了J型增长,实现了S型增长模式,并持续了十几年。它在发展壮大的节点踩着技术发展的节奏,完美契合二次S曲线。在上一个业务到达增长下滑拐点之前,华为的增长完全是通过换位来保持高速增长而被“击中”。确实被“玩”了。研发起着关键作用。从2006年到2018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近700亿美元,目前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苹果。其研发的机器运行速度极快,战斗力超强。它有学习苹果的基础,在组织架构上也有前瞻性的设计。早在20年前,华为就做好了管理和组织架构的准备。历时近20年,桥接15家咨询公司,完善研发组织架构。任正非说,“向先进学习”。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号角。吹响号角的华为,从1998年开始斥资4亿美元,历时5年,全面引入IBM的管理架构和以开发为中心的组织架构,从而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智能相对论》发现,1998年,华为有8000名员工,约为目前水平的4.4%;销售额为90亿元,约为当前水平的1.25%。相比之下,华为现在的效率是当时的3.5倍。难怪有人说华为100人可以实现1.6亿的销售额,而它的100人也只是华为生产力的1/3左右。感受到组织架构强大的生产力后,华为非常有动力向组织架构学习。产品研发体系由IBM设计后,人力资源体系由合益集团设计;组织结构由美世设计;金融系统由普华永道设计;销售系统由埃森哲设计;入网上市的华为,在精神上早已高居榜首。成绩也是相当显着。最后,曾经为师的IBM,倒是学了华为的发展模式。华为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做起,输出给自己的老师。这是一个有趣的观点。IBM与华为的“合作”至关重要。对于这次“断供”,华为并不着急。它采用了IBM设计的供应链系统。它很早就考虑了极端情况下的业务连续性,不会像中兴那样陷入休克。20年前布下的招数,20年后竟能击中要害。到底是无心打击,还是刻意追击,无从查证。但这种未雨绸缪的计划能如此准确,既是巧合又是必然。“20年前的篮球,20年后会准确命中蓝框,既是眼光,也是运气。”然而,当华为引入外部管理架构时,却并非一帆风顺。抵抗。据说当时非常严厉,强行执行。如果管理层反对或者不支持,直接降级甚至开除。最终,华为超越了无生命组织的范畴,演变成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在保持效率的同时高速成长。二十年后,再看IBM,效率和生产力已经落后于华为。目前,IBM拥有35万员工,是华为的近两倍,年销售额也下降到800亿美元左右,只有华为的80%。也就是说,IBM的人均创造量只有华为的40%左右。IBM还在承受着持续萎缩的痛苦,每年的销售额还在下滑。与华为凯旋的销量相比,两厢车和两厢车的对比并没有太大的反差。随着组织架构和开发人员的准备,华为开始了操作系统的征程。但一开始,它是从细节开始的。华为解决了Android的几大难题:长期运行效率问题,从一瞬间到一生,承诺18个月不卡顿;全栈优化,解决结构性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为此,华为投入了EMUI40%的人力进行优化。优化碎片文件管理,从底层改进碎片文件恢复方式。并且引入了F2FS(FlashOptimizedFileSystem),虽然是三星开发的,但是华为将其发扬光大,并在2018年成功进入了Android原生系统。如果说以上几项已经扎进了Android的血肉之躯,那么编译器完全是针对安卓的心脏。随着2019年4月P30的发布,华为宣布了方舟编译器。现有App即使不改代码,重新编译也能提升40%的性能。这意味着华为在开发底层软件的同时,非常注重对硬件的理解和优化,这是一个好的操作系统的基础。华为还提出了从硬件、芯片、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的全栈优化理念。借助人工智能,智能分析应用端,判断应用的资源需求特征(计算??密集型、RAM密集型、IO密集型)。等),并有针对性地逐一分解;在硬件资源端,感知CPU、内存、IO(Input/Output)、存储等资源状态,通过AI算法及时合理整理回收闲置资源,解决硬件资源协同与APP空间膨胀过大的问题。此外,在对外协作方面,成立了安卓绿色联盟,合作伙伴超过1000家,优化了超过20万款APP,建立了开发标准,在生态中向算法求效率,以效率换速度,并以速度换取用户体验。华为完全捏住了操作系统的七寸,也捏住了用户的痛点。一方面是技术输出强劲,另一方面是需求旺盛。通过操作系统,华为完成了端口的对接。华为彻底成了“带头大哥”。操作系统开花结果……第五,企业有战斗力,操作系统有生命力。以至于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被特殊对待的时候,就有了反制。这让市场上两种声音消失了:一种是高调反击不服输,一种是迅速认输,但无论哪种声音,在华为计划推出后,都悄然退出。按照自己的商业逻辑,华为早有布局,所以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还是淡定从容,把手中的牌都打出来了。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事情。首先,华为将自己的备胎计划转为正计划,包括芯片等,可以替代美国的断供,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其次,它推出了更激进的操作系统计划,并在5月底注册了商标,这其实说明,如果不是目前想不到,华为不会这么早做出备胎计划。它还需要时间来强健筋骨,才能取得一举一动的胜利。也说明操作系统不是一时兴风作浪,死在沙滩上的例子层出不穷。翻开操作系统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现在我们熟悉的大型IT公司基本上都做了操作系统(本文主要指的是消费者操作系统,企业操作系统腾讯和阿里巴巴)。腾讯,阿里巴巴,但基本上都尝到了滋味。百度的duerOS业务范围更侧重于AI细分市场,而AliOS则转移阵地,试图在IoT领域打造一片天地。但他们都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失败了。华为逆势而上,让很多人佩服。我想看更多的戏剧。华为的做法有两个作用。一是为国内科技型企业树立榜样,二是暴露华为的野心——成为全球最大公司的头部企业。目前,排在它前面的公司并不多。按照它的规划,如果能够按照第二曲线模型顺利发展,五年之内,华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从而创造历史。但华为发展的理想路线却被暂停了。从企业级产品到消费级产品,随着芯片、服务、软件的全面断供,华为的发展速度被严重拖慢。严重打压的还有合作伙伴对华为能否继续前行的信心。华为被限购后,华为部分合作伙伴开始线下销售手机,部分合同开始动摇,增加了华为5G基站合同的不确定性。目前,在华为的增长序列中,消费者业务增速最快,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基站业务也随着5G开始爆发。美国打压华为的发展势头,无异于给华为判了死刑,美国政府也在等待结果。但结果有点出人意料。华为在市场上吃力,在技术上已经死了。它的自信从何而来?知道了操作系统的黑洞,才敢勇往直前。在华为的战略武器库中,也有丰富的私人收藏。比如备胎计划一夜之间转正,同时被禁的华为并没有像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失去发展动力,其5G基站出货量持续攀升。当然,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其武器库中的库存,而是其10万多名员工,其中包括7万名开发人员。在华为狼性文化的刺激下,它有着极强的战斗力,以至于在受到禁令的时候,都能强势反弹。华为的强项在于执行力。上市这么多年,对市场的灵敏反应已经成为基因记忆。这些年,华为也认了很多老师。在拜苹果为师之前,我也拜过北电,也拜过爱立信。这植根于华为的后续战略。一旦无人跟随,攻略就很容易失手。任正非说,中国人擅长的是工程创新,而不是理论创新。对比华为和高通,这话一针见血。高通使用专利棒,通过超过工程师数量的律师维持高额利润,而华为则是通过物化专利来赚钱。高低之间的区别是不言自明的。这从华为拓展海外市场时招兵买马就可以看出来。其他公司争的是专利,而华为争的是人才。其他公司把精力放在当前赚钱的领域,而华为则放眼长远。华为不能再仅仅将自己定位为跟随者。今天,它是一个巨人。过去,华为押注GSM导致了“华为的冬天”,关于是否做手机的争论也很激烈。曾经在国内无法生存被迫离开海外,又因为3G和4G再次回到高光时刻。险些赢了对手输给了时代,险些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它打败了北电和爱立信,以低价横扫对手,高薪招贤纳士。它有中国人的隐忍,学习西方的做事方式;它有中国人的智慧,也有外国人的直接;爆发了狼文化的消极性,也多了开疆拓土的战果。它既是技术的,也是工程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前,随着5G的落地,世界翻开了新的篇章。5G作为基础设施,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互联网设备将从手机延伸到汽车和工业领域,数据和接入将呈数量级增长。站在5G舞台中央,华为不再需要其他舞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