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运营商应该主动减负并向存量经营转型

时间:2023-03-19 00:10:41 科技观察

经营者应主动减负,向存量经营转型,走向成长。突破人口上限限制,虽然有卡槽概念支持的“一人多卡”、“一人多机”,但受限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真实新ID占比刷卡用户很低。在获客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运营商靠增量运营拉动增长的模式变得低效甚至负增长,存量运营的价值开始显现。2019年以来,中国移动对存量操作的烙印十分明显。1.移动通信市场获客更注重品质。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赠送礼品卡一直是运营商获客的主要方式。通过免费礼品卡来吸引用户效率很高,但质量很低。据接近运营商的内部人士透露,礼品卡用户的转化率不到15%。虽然运营商在月业务量上获得了大量的新增用户,但在3、6个月后,这些增量用户大多因欠费被注销或退网或关停。免费礼品卡模式虽然能为运营商带来纸面上的业绩,但这样的业绩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把业务交给用户免费试用或者使用几个月,本身并不是什么大投资。然而,绝大多数运营商的获客都是通过代理商完成的。这样一来,运营商确实要为代理费等各种报酬支付真金白金。在利益面前,代理人当然要最大化。当然,各种假牌或养牌在所难免。这进一步降低了新用户的质量。运营商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增量用户,但这些新获得的用户的价值贡献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在线时间超过一年的少之又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全不可能靠这些用户来弥补各种成本。从这个角度看,运营商有花钱买性能的嫌疑。更严重的是,可能有浪费国家资源的倾向。我们相信运营商已经意识到增量用户的质量还不够入不敷出。那么为什么运营商还要大规模地从事这种负收益的活动呢?除了上述洗白业绩的嫌疑外,还有用收入代替各种成本的考虑,以及维护周边代理商的意图。代理当然是谁给钱,服务谁。如果代理人不能从某个运营商那里获得利益,那么代理人就必须转向其他运营商,或者转型为专业行业。运营商能否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当前的运营模式,已经关系到行业未来的发展。这些开发出来的增量用户,不仅不会为运营商贡献足够的收入,反而会成为运营商的负担。主动或自愿放弃花钱积累用户的做法,势必会影响目前的业绩,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2、用户流量增长刻不容缓。工信部公布一季度通信行业运行报告显示,流量业务收入占比达45.9%。它已经从峰值下滑了近3%。当然,不仅有数据流量收入增长乏力的因素,还有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增速显着的因素。工信部报告还显示,一季度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255亿GB,同比增长133.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80个百分点。从单个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的流量增幅最高,中国联通的流量增幅最低,分别在170%和80%左右。除了流量增长,用户DOU增速也同比放缓。尽管中国移动的流量增速最高,但仍无法改变其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必然包括对流量的刺激不够,由此带来的流量赠礼无法弥补话音收入的减少。这种情况虽然首先体现在中国移动身上,但未来极有可能会体现在联通等友商的业绩上。2017年下半年以来,联通依托腾讯王卡等B2I2C卡收割了大量年轻人流量,流量快速增长。用户DOU一直保持行业第一,流量占比远超用户规模占比。不过,这种情况在一季度发生了逆转。虽然我们无法从表面数据中得出确切原因,但数据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即用户质量低,流量刺激不够。经过四年的连续提速降费,流量单价已经变成了底价。如果运营商的流量拉动不足,流量收入的增长势必会受到限制。此后,流量管理不仅失败,还成为制约运营商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3、培育新业务,早起受益5G即将商用,成为运营商转型发展的新契机。全社会对5G的期待远超大家的想象,虽然目前5G还处于水中月阶段。在5G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明确的情况下,迷茫是大家的共同特征。但对未来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必然成为企业引领后续发展的关键。虽然5G的大规模网络建设还未展开,但5G终端匮乏已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而5GeMBB、mMTC、uRLLC是运营商未来创新的方向。在这三种场景中,谁能开发出典型应用,谁就掌握了未来领先的关键。虽然中国移动目前独树一帜,但若不能在三大应用场景培育出竞争应用,未来仍有被竞争对手超越的可能。毕竟,5G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更是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而后两者的空间更为广阔。为了抢占5G的先机,除了对华为进行政治封锁外,美国还同意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与第四大移动运营商Sprint的合并。作为先进运营商的代表,T-Mobile与Sprint的合并不仅完善了网络建设,也提升了业务创新能力。据媒体报道,T-Mobile与Sprint的合并被业界视为决定美国能否在5G领域领先全球的关键之一。2018年4月的历史在2019年4月重演,但2019年的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已经转向存量运营,或者说更侧重于存量用户运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尽管我们不确定中国移动是否有意这样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虽然净增量环比也有所下降,但整体增长明显。现在的问题是,联通和电信开发的这些用户质量如何?如果经营者和管理者能够读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相关阅读:吴鹤权:5G、人工智能等点燃信息化新时代引擎。工信部吊销19家企业跨区域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