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一个产业,虚拟现实(VR)在国内被赋予了与大数据、机器人甚至3D动画同等的作用,并一度上演了一场资本狂欢。
无数VR项目浮出水面,这是否是一个新的技术泡沫?笔者最近刚刚购买了暴风视频出品的《暴风魔镜4》。
说一下我这几天的一些想法。
什么是VR VR(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控制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交互式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的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模拟系统。
它使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
它是一个集成多源信息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觉和实体行为系统模拟,让用户沉浸在环境中。
简单地说,它是通过软件和硬件计算生成的交互式虚拟环境。
比如《黑客帝国》Neo的一套穿越虚拟空间的设备就是VR的一种。
VR如何实现 VR设备技术可以分为几个流派:一是基于PC或游戏主机硬件的完整系统,如HTC VIVE PRO或Oculus的Rift,业界公认最强,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二是将VR眼镜作为独立设备运行,并使用移动SOC平台实现。
再有像“暴风魔镜”这样的东西,其实就是基于手机平台实现VR效果的眼镜。
国内大部分厂商炒作的VR概念产品大多属于后两类。
在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中,基于PC系统的装置是最好的一种。
它拥有独立的双目显示设备,性能无可挑剔且强大,画面刷新率也非常理想,对于眩晕和延迟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
虽然如此强大,但问题也非常明显。
这类设备对硬件的要求非常高。
按照NVIDIA给出的推荐配置,至少需要Core i7处理器、GTX等高端设备,而VR眼镜本身的价格就已经非常可观了。
构建整个系统的成本很容易超过数万,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太高了。
第二种实现方式就是简单的类似手机或者平板的设备,改变了显示形式。
优点是集成度高,不占用太多空间,不受线缆束缚。
问题也非常明显。
当双眼的分辨率必须达到一定水平(P甚至2K以上)时,对计算性能的需求是巨大的。
即使是最强大的移动SOC高通Snapdragon也无法很好地完成。
对于此类任务,目前该类设备的游戏品质和沉浸感仅处于手游水平。
毕竟NVIDIA给出的VR最低要求是带有CUDA核心的GTX,而移动平台要达到这样的显示性能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有理由相信,这将是类似于台式电脑到智能手机的另一种演变。
最后一个解决办法,说白了就是强制VR。
首先,它是VR设备,有一定效果,但实际体验往往没有质的提升。
本质上,它只是一个低档的手机配件。
它依靠手机本身的屏幕进行显示。
以目前主流的2K分辨率为例,单眼分辨率比较低,颗粒感相当存在,更不用说已经放大成大颗粒的P屏了。
有人会说索尼没有4K屏的Z5P吗?但是,除显示照片和视频外,Z5P 都以 p 分辨率运行。
如果强行用4K跑VR,性能就成为最重要的瓶颈。
图形性能的限制所能带来的画质远不如第一种真实细腻,延迟也比较大。
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手机电池只有两三千毫安时带来的续航问题。
这类代表产品有三星的Gear VR以及本文的主角——国内“VR先锋”暴风视频的暴风魔镜系列。
暴风魔镜4的体验与分析 笔者的暴风魔镜4诞生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一位亲戚是天使投资人,正在研究VR行业。
购买产品时,他买错了版本。
暴风魔镜的Android版诞生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一个巧合来到了我的手中。
所以您尽可放心,本文的观点将尽可能客观中立,不会带有诽谤性。
简单来说,暴风魔镜其实就是一副不含有任何显示装置的眼镜,头上也根本没有任何电子装置。
通过卡扣将手机固定在眼镜中,提供显示、计算等所有核心功能。
与场景的交互是通过蓝牙连接的控制器实现的。
纯光学器件蓝牙控制器。
蓝牙手柄的感觉很像PS等游戏手柄。
五轴摇杆和三个按钮的操作逻辑与Android系统基本类似。
这个略带邪形的手柄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做工精良,握在手上的感觉很好。
由于笔者拿到的是Android版本,所以目前还不知道IOS版本之间的区别。
头戴环是可以调节松紧的,但是从笔者的实际使用来看,发现实际佩戴效果并不理想。
即使调整到头疼的程度,眼镜也会时不时地滑下来。
我用的手机只有小米4和NEXUS 6P,重量也不是很夸张。
这样的穿着体验只能归咎于暴风设计师的考虑不周。
佩戴效果展示 为了直观地展示暴风镜的佩戴效果,笔者邀请了被誉为我们组门面的小编来实物投稿。
到底是什么?我们来看看——佩戴效果(一)佩戴效果(二)实际体验就像操作系统一样,检验一款VR设备是否优秀的因素也有很多。
用户体验和内容质量是首先受到考验的。
要使用暴风魔镜,首先要下载一个叫做暴风魔镜的APP,它主要是利用手机的陀螺仪来实现效果。
软件体积不大,下载过程也不是很长。
进入主界面后,你已经可以根据手机的移动情况环顾四周了。
正如你所看到的,图像质量的悲剧开始上演。
首先,你必须选择一个模型。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宝峰魔镜生产了这么多的产品。
作为国内VR“先行者”,其勇气可嘉但也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点激进。
打开手机蓝牙功能,搜索已连接的控制器。
连接过程比较流畅,类似于手机蓝牙游戏手柄的连接方法。
内置VR市场是暴风视频的产品,影视资源自然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网络影院部分基本上都是在虚拟空间里播放2D视频的幕布,相比日常播放并没有什么优势。
由于分辨率问题,P屏体验的画质堪忧,2K分辨率会达到相对可用的效果。
另外,画面的动态延迟比较大,结论是远不如直接用手机播放器播放清晰流畅。
因此,笔者觉得这部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读者一笑置之。
第二部分是全景视频,可以说是很好的体验,能够给人一种置身其中的震撼。
视频需要单独下载,不支持在线播放。
资源数量也非常有限,所以一天之内就能轻松读完。
既然我已经决定高度重视VR视频功能,而且我是一家视频公司,我希望以后能认真地添加一些内容。
笔者统计了游戏列表,发现共有23款游戏可供下载。
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尝试所有游戏。
简单尝试了几款游戏后,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图像质量。
毕竟是从移动平台移植过来的游戏,不能指望它有多好。
其次,游戏质量并不优秀,下载榜第一名的《杀戮空间》的评论区里有很多不兼容的呼声。
游戏点评 全景漫游 全景漫游与之前提到的全景视频有些类似。
不同的是它可以支持一定范围和路线内的移动。
资源数量比较多,大概有几十个可供选择。
VR内截图存储也可以在VR场景中运行,内容完全相同。
除了能够使用手柄进行操作外,还可以通过头部控制来对目标进行几秒钟的聚焦。
我在只有Snapdragon的小米4上体验时,流畅度相当不错。
但话又说回来,画质还是值得一再抱怨的。
综上所述,我购买这款VR眼镜纯属偶然。
正如官网所说,感觉这只是一个“好奇者的新玩具”。
从佩戴设计到实际体验,都不是很让人满意。
这些所谓的VR设备大多还处于猜测和炒作的阶段,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作者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玩具毕竟是玩具,不要抱太大期望。
另外,希望国内致力于VR设备的厂商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效果和内容,以免浪费心血和公平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