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应该具备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可穿戴设备

时间:2024-05-22 17:35:44 科技赋能

可穿戴领域已经并且将会有如此多的产品。

有多少人有勇气说自己的产品有用或没用?有多少人有勇气称自己好用?如果可穿戴设备想要进入主流消费市场——嘿兄弟,我们还得更加努力。

“可穿戴设备”是近期科技媒体热议的话题,大量产品蓄势待发,进入主流消费电子市场。

“可穿戴”这个标签在纸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制造商却纷纷纷纷加入,希望在这个尚未出现的金矿中大赚一笔。

真的那么容易吗?我以前在一次可穿戴会议上看到过这张幻灯片——可穿戴设备的难点是什么?它列出了以下几点:电池、计算能力、数据连接和杀手级应用。

但被忽视的因素是什么样的消费者会想要购买可穿戴设备,以及给他们一个购买你的理由。

蓝牙耳机和心率监测器是否属于可穿戴设备?如果我们按字面分类的话,当然很重要。

iPod Shuffle 的表带怎么样?更是如此。

但“可穿戴设备”不应该只是这样的追求。

那么这个品类的底线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才有意义呢?有人开始制作简单的健康监测工具;其他人则试图将科幻小说变成现实,制作星际迷航版眼镜或XX Man手表。

但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舒适、全天候舒适。

你知道,可穿戴设备是戴在手腕上、手指上、脸上还是身上?因此,穿着的触感是首要考虑的。

你会买不舒服的鞋子吗?也许吧,但如果你买了,你还会穿吗? Google Glass和类似的智能眼镜都面临这个问题——Glass比普通眼镜笨重得多,更不用说Epson Moverio、Vuzix M之类的了。

还有一些甚至在睡觉时也可以佩戴的健康设备。

蓝牙设备制造商 Jawbone 和 Plantronics 花费了大量资金来研究如何让他们的耳机变得舒适。

目前的 Pebble 就是一个穿着舒适且不具有侵入性的好例子。

另外,防水或至少防汗是一个优点,特别是对于健康设备而言。

如果您可以在游泳或洗澡时佩戴它,那就更好了——大多数手机都做不到这一点。

Pebble和一些计步器产品现在都具有5ATM防水等级,但恐怕还不足以作为实用标准。

  一定有用,至少在某个痛点上,比手机有用。

可穿戴设备面临的最大对手其实是手机。

如何证明我比手机更有用?想想就在你口袋里的 Android 和 iPhone。

他们做了很多事情,而且做得很好;而且手机始终在您身边。

谷歌眼镜、智能手表、计步器,是吧?为什么不使用手机,拿出来有多难。

有时候拿出手机确实不太方便,但是我们又能有多少时间呢?目前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耳机传输语音;智能手表可以看作是寻呼机,配备健康管理和App连接功能;谷歌眼镜就像戴在脸上的相机,与连接互联网的屏幕配对;现在看来,健康设备是可穿戴设备中最成功的——它们很有用,而且价格也不贵。

易于使用新设备,尤其是可穿戴设备,不应该感觉像是一个新项目——它也有一个计划。

我们希望操作顺利、无忧无虑。

毕竟,您不想从口袋里拿出手机。

此外,可穿戴设备与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不同,许多潜在用户对其了解不多。

Pebble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你将它用作手表和寻呼机(接收各种消息)时很容易,但如果你想安装一个应用程序 - 没有方便的应用程序商店,而且太多的应用程序处于测试阶段。

这就是为什么家长级用户不会买,即使买了也不会用。

时尚又有趣。

在可穿戴技术展上,Shine的硬币大小的防水计步器因为太酷而引人注目。

它的表面还有一个闪烁的 LED 来指示时间。

它具有磁性,可以附着在衣服或包上。

搭配表带,可以当手表用。

根据外观来判断可穿戴设备似乎很肤浅,但在科技领域,外观时尚很重要,尤其是当你一直使用它时。

iPod、iPhone、HTC One,这些东西不是因为时尚而更有吸引力吗?时尚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良好的交互风格同样重要。

回头看看Vuzix M,在家偶尔戴一下还是可以的。

如果让我带出去,我只能说“哈哈”。

谷歌眼镜比这个稍微好一些。

但设备戴在脸上的次数越多,厂商就越要在其外观上下功夫。

要么使其通用,要么使其简单且便宜。

以Kreyos智能手表为例:支持Android、iOS、Win 8平台;具有健康监测功能;它可以安装应用程序;它有扬声器;它可以接收消息;并且可以与ANT+健康设备进行通信。

连接性,例如心率监测。

听起来潜力很大,但如果它能专门做好三四件事,我会很高兴。

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非常重要。

未来,人们的手机可能会连接多种设备。

如果连接的传感器可以嵌入到各种设备中,那么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个集线器作为中心。

这个集线器很可能仍然是一部手机。

我们必须赶在巨人到来之前。

有时当我在Kickstarter或类似初创公司上看到这些项目时,我总觉得它们是巨头到来的前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星、苹果、微软、谷歌、LG……可穿戴设备都已提上日程。

小公司靠什么谋生?它简单、价格实惠、易于使用且时尚——人们会记住它。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现在可穿戴技术的问题是没有人就无法生活,你必须让人们相信他们需要这样一种设备。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否看到健康领域以外的强劲需求?我们可能需要这些巨头来创建杀手级应用程序和在线服务,甚至设备互连的新标准。

目前,对这些小工具的建议是:保持简单且便宜。

可穿戴设备目前确实是一片繁荣景象,但当普通人开始消费这些产品时,这片风景就会被浪潮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