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张洪江:人工智能或将成为下一个发展规律

时间:2023-03-18 22:11:28 科技观察

9月11日上午,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院董事长张洪江博士出席HICOOL2021全球企业家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AI研究与创业新机遇》,与沉南鹏、李开复等全球顶级投资人、独角兽企业创始人、行业领袖、行业专家共同探讨AI发展趋势和产业潜力,分享前沿创新见解。  博士张宏江在演讲中介绍:“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创造了新的人工智能机遇,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博士他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致远“启蒙”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建设、“结合智远”模式等方面,对AI研发新机遇进行了宏观概括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我们呼吁青年人、创业者、科学家与致远一起,共同刷新人工智能研究和产业的新高度。  最后,张博士指出,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了“17个中国第一”,是得天独厚的人工智能高地——人工智能人才在北京,人工智能的未来靠北京。呼吁共同站在北京制高点,抓住新机遇,再创新高!  从少数精英发明时期到广泛应用时期,AI或将成为下一个主导发展规律。根据ARK的预测,深度学习将产生比互联网更大的经济价值。张宏江博士认为:“继摩尔定律之后,人工智能和数据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支配定律。”  AI技术的发展现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张洪江博士详细解释道:“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准备好进入应用期,从少数精英的发明期到各地的应用期。不仅软件、硬件、集成等技术都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成熟阶段,成本大幅降低,人才储备方面,也从单纯充实科研人才的阶段,发展到工程、产品、业务人才全面涌现的阶段。我们预测未来四次人工智能浪潮最终将重塑各行各业,分别实现互联网智能化、商业智能化、物理世界智能化、全自动智能化,传统行业将得到人工智能的极大赋能,实现数据化、信息化、信息化一步云化。”  目前AI在行业的渗透率只有4%,留给大家很大的想象空间。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为进入AI赛道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到来为进入AI提供了契机追踪。模型”大模型可以应对多种任务。未来,大模型将形成类似于电网的智能基础平台,像发电厂一样源源不断地为全社会提供“智能源”。  张洪江博士指出:从“大炼模型”到“炼大模型”,智能所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推动者,启蒙系列大模型成为这一过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大模型时代来临  启蒙1.0发布,成为国内“第一”大模型,启蒙2.0创造了“世界最大”的记录,1.75万亿个参数,是GPT-3的10倍。而中国首位清华虚拟学生“华志兵”,作为拟人启蒙,一跃成为热门研究项目,登上热搜榜抖音一经发布,这也是AI技术与公共情报交互的经典案例。  此外,启蒙2.0的各种应用任务已经逼近图灵测试。不仅在9项国际公认的Benchmarks上达到了国际顶尖的基础能力,还一举推出了3个全球最大的数据集。启蒙2.0时代的到来,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大模型、大平台、大数据系统生态的蓬勃发展,验证了在AI研究和创业领域,一个即将爆发的新机遇正在到来。  从启蒙1.0到启蒙2.0  致远研究院的创新探索:自由探索+目标导向《可能性的杰作》,离不开其“自由探索+目标导向”的核心模式。  在此对此,张宏江博士解释说,致远汇聚了人工智能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以“小对等自治”的形式,全面探索几大研究方向,“启蒙模式”的成功也验证了突破传统科研机构局限,汇聚不同机构、复杂背景的人才,用系统的方法研究AI,以目标为导向,正确“世界第一”。  “自由探索+目标导向”致远模式  “两者的结合让我们在科研中保持更长久的耐心,同时力争更快地提升效率。”张宏江说道。  在科研创新方面,致远鼓励大胆的想法,愿意把最创新的想法变成最有效的算法。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致远将最具商业潜力的技术转化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致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构建更有活力的制度环境,推动更多的源头创新。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有“人工”的??地方就有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工智能——有“人工”的??地方就有智能。找到最好的人,相信他,优秀人才的使命感就是最好的KPI。”  看题目,不看论文数量,也不看繁杂的评价标准,只看有没有对标的成绩。这种“杰作文化”是选拔具有相同信念的人才的标准,张宏江也在本次峰会上向优秀人才发出了热烈的邀请:“50多个岗位等候空缺。希望与科学家、企业家、青年一起,创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刷新人工智能研究和产业创新。  人工智能人才在北京,人工智能的未来一定在北京  最后,张洪江博士表达了对北京成为世界级人工智能高地的信心,“人工智能人才在北京,人工智能的未来一定是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