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智能手表有点像智能手机发明时的场景。
深水里的鱼很多,“混蛋”也很多,但差别非常明显。
手机发展了十几年,一个乔姓男子用一款产品开辟了新技艺。
从智能手表出现到现在,产品迭代加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具体到儿童手表来说,它并不像智能手机那样想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的出现更多的是在具有相当国情的社会矛盾中定位功能催化的需求。
儿童手表是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产品之一。
近期,该品牌推出了全新的5C系列产品,而在产业下游,也开始在内容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
本周,儿童手表总裁赵伟接受钛媒体记者采访。
“我们所有的配置都是最高的。
也许竞品用的是上一代芯片,但售价却是我们的两倍。
”赵伟说道。
她还将手机的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三个部分:1、Wear系统的OS。
其特点是安全、性能快。
整个操作系统比市面上普通手表快3倍,比原生Android快35%。
2、定位技术。
定位实际上是所有智能手表产品的标准配置。
在定位技术方面,很多产品都会存在定位漂移的问题。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即使在网络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纠错,使定位更加准确。
3.人工智能。
Badilon语音人工智能在5系列和5C中均植入。
这种语音交互是专为儿童设计的,纯度高达99.9%。
在内容方面,他们聚集了数十亿内容绘本。
除了故事、儿歌之外,还有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问答,以及许多与孩子学习相关的教育资源。
与普通智能手表不同,儿童手表的需求实际上分为两部分。
他们要面对的孩子和父母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和要求。
如今推出的人工智能“巴迪龙”以及基于内容的亲子社区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儿童手表试图在这两种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成年人有自己的规则和生活方式,而孩子则需要理解很多概念,丰富自己的情感。
然而,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视角来理解孩子的世界。
所以我想用Badilon来解决孩子的教育、陪伴和安全问题。
赵伟告诉钛媒体记者,基于《巴迪龙》的IP会开发周边衍生品,包括玩偶、书包、手帕等,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种陪伴的氛围。
此外,他们还将以每季度一本的速度出版巴迪龙绘本、头发绘本故事。
巴迪龙的基本设定是,他是来自外星球的高级生物。
来到地球后他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
希望通过巴迪隆处理事情的过程,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情商,建立自信、自立的心态。
为此,他们还想做巴迪龙冒险游戏,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模仿来学习。
当巴迪隆这个角色出现在儿童手机上时,不仅为陪伴和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门,也给了孩子们一个对“监视”这样模糊的概念不产生抵触的起点。
为5至12岁儿童家长建立内容社区,是在满足儿童定位、防走失的基本需求后,挖掘更大的潜在市场。
赵伟告诉钛媒体记者,现在的父母不太了解如何教育孩子,也不了解孩子的健康。
很多时候,家长会去各种论坛搜索,去谷歌或者百度,他们的团队希望形成一个相关的故事库,不仅数量大,而且精选优质内容,通过巴迪隆原创来讲述。
故事。
父母如何才能更好的养育孩子。
同时,父母也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
据了解,我在做儿童智能手表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
一是产品设计经验不足,一度导致产品体验很差;二是市场预期过高,一款产品备货50万元,导致大量库存。
据赵伟介绍,儿童手表从硬件上来说基本上是无法盈利的,后期会考虑广告变现或者其他方式来盈利。
她认为,儿童手表也急需消费升级。
接下来他们会推出一些新的智能硬件,希望能够覆盖所有场景。
儿童手表的出现有必然的原因,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些智能手机厂商在销量尚未见顶之前忙着抢夺的新消费点。
无论如何,该领域同质化、过度营销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通过内容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挖掘更多潜在需求是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只有市场才能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巴迪隆这样的IP能够达到民间“欢乐”、“光头”的流行程度哪怕十分之一,至少在销量反馈上,应该是“令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