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南京创业三年的张近东购买了第一批电脑。
当时,电脑在中国还是稀缺产品,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和物业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只有少数人能使用电话线拨号上网。
到了这一年,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出现,张近东意识到电子商务时代即将到来。
2016年,苏宁易购应运而生。
这是张近东创业30年来与时俱进、率先自我革命的缩影。
从专业零售到连锁发展再到智慧零售,苏宁的每一次重大转型都与改革开放产生共鸣。
当改革尚未完成时。
苏宁也是如此。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发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新号角,这不仅是时代的机遇,也是苏宁的机遇。
民营企业家赶上了好时代,必须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把企业做大做强。
”张近东说。
应对变化 今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根据协议,中国将在三年内开放商业零售市场。
当时,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国际商业巨头和百思买等国际家电连锁巨头都盯上了中国市场。
我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大国,行业整体供大于求已不可逆转,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将继续。
在张近东看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特别是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后,从长远和战略角度看,中国必须有自己本土的、成熟的、有信誉的商业品牌。
就像壮士断腕一样,张近东决定打破原来批发的舒适区,带领苏宁从专业零售向综合性连锁零售转型。
这是苏宁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创业。
张近东提出“全国开店”,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却遭到了业界的诸多质疑甚至嘲笑。
在苏宁连锁发展史上,2019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
今年,基于之前的种种尝试,张近东终于敲定了在全国开设连锁直营店的计划。
基于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张近东认为,未来几年流通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速度和规模的竞争。
此时,苏宁的新战略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从根本上扩大竞争空间,或者说创造新的竞争空间。
因此,与沃尔玛从农村走周边城市的道路不同,张近东选择了另一条看似风险很大、难度很大的扩张道路,即集中资源先抢占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然后再向城市转移。
低线市场。
渗透。
横向扩张、纵向渗透,从南京开始,苏宁电器连锁网络开始层层铺开,迅速扩张至浙江、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不到5年时间就完成了全国省会城市的布局。
。
城市的布局。
十年后,类似的场景又上演了。
2017年,金融危机来袭。
一方面,新一轮电商创业者涌现,另一方面,实体零售在互联网大潮下艰难生存。
当时,苏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企业。
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张近东没有太多犹豫。
他认为互联网是工具,与实体并不冲突。
关键是如何使用和控制。
要适应同样的情况,适应变化,适应变化,苏宁必须要上线。
“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工具,不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也是一个大趋势。
当它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整个社会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必须互联网化。
所以,线上和线下是分开的。
”凯莱,我认为谈论谁更好是片面的、不专业的。
“零售企业的未来不仅是线下,还要线上,但一定是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
”张近东表示。
2018年,苏宁易购试运营,拉开了苏宁转型的序幕。
经过十年的互联网逆周期转型,苏宁在数字化浪潮下完成了从实体经济+互联网到互联网+零售的转型。
当前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多可能。
“创新需要大胆的逆周期布局。
当企业发展达到顶峰时,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开始新一轮布局。
”张近东在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说的这句话,正好为苏宁未来十年的规划奠定了基础。
2018年3月,张近东在两会上提出“智慧零售”新理念,并于当年年底公布了未来三年“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力度。
“零售的未来是新零售。
”对于张近东来说,开启互联网转型、探索智慧零售模式,是苏宁发展史上最丰富多彩的篇章。
前二十年还只是实体经济范围内的事情,而后这十年的转型创新是由互联网技术驱动的,彻底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场从实体到虚拟,再到虚实融合的重大商业变革正在风起云涌,新技术再次激发了我的创业热情。
“张近东坚信,纯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数字化将像互联网一样成为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和标准装备。
因此,‘场景互联网+智慧供应链’被视为苏宁智慧零售的核心内涵,经过多年的转型,苏宁构建了线上线下随时可见的无限渠道场景,再加上大数据、物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积累和叠加。
人工智能,苏宁发展智慧零售战略迅速落地,在新零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苏宁转型仍在继续,张近东最初追求发展的创业精神从未改变。
他将苏宁的创业史描述为一部创新发展史:“在转型时期,企业必须承认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但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成功;他们必须正视现实问题,而不是屈服于未来的挑战。
转型是一个掌握新工具、获取新能力的学习过程。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
交换空间需要时间。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企业家的创业精神。